博时国际化“三步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 03:32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言一飞 周文亮 雕刻在檀木上的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公司logo,办公室里中国传统风格的镂空室内窗户,走道尽头还放着一青铜色的关公雕像———博时的工作人员说那是历史文物,已有很长的年代了。
但就是在这里面,却有24位“海归员工、复杂的电子办公系统以及最现代的投资理念。 这就是深圳金融机构云集的招商银行大厦29层的博时基金公司总部。 迈向国际化之路 博时,算得上最中国的基金公司了,不仅仅是因为博时的公司logo以及装饰,还因为在前两年基金管理公司纷纷与外资牵手谈合资的时候,博时是国内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唯一一家没有与外方正式谈过合资的基金公司。 2003年7月,博时公司与新华富时、巴克莱国际投资北亚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推出博时裕富指数基金,但这一合作是纯技术的合作,而非股权上的。对博时而言,借全球最大的指数管理公司的成熟经验和技术,使博时在指数投资方面上的管理技能与国际顶尖水准接轨,而巴克莱则通过与博时合作,了解中国的基金市场。 中国基金公司走向国际化,合资是一个选择。那么,博时的国际化之路如何走呢?概括地讲,就是在未来3-5年里,紧紧扎根于中国,努力锻炼、培养自己的“本土经验”,以此来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提供服务。因为现在中国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现在还相当弱小,到海外市场去投资短期内还比较困难。博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选择。 博时希望以中国基金的名义进军海外市场,但并不是投资海外市场,而是成为“外资投资中国的首选基金公司”。 全方位的国际化理念 毋庸置疑,合资公司有吸收外方公司运作经营和技术的天然优势。不合资,但要取得合资公司的优势,博时选择了吸收海外人士和学习外方经验,博时副总裁李全称之为博时国际化三步曲:理念的国际化、雇员国际化、业务国际化。 在雇员选择上,博时注意吸收有海外投资工作经历的人员加盟。博时的员工中现在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海归”24位,博时员工一共119人,“海归”的比例是颇高的,超过了合资公司的“海归”员工人数。博时的大部分“海归”是在博时投资部门和市场部门工作,如博时的首席经济学家张宁,现负责博时的海外市场业务开拓,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员、所罗门美邦的股票研究部副总裁,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11年,在罗杰斯在深圳的演讲中,张宁临时客串翻译。 市场发展部的总经理李锴,也是一位“海归”,曾经在美国留学,毕业之后在美林证券工作,其后在景顺集团任职,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13年。 博时旗下的裕华基金经理施斌也曾在美国基金公司作为基金经理管理过5年多的共同基金。 吸收有海外背景的雇员,就是间接吸收海外基金公司的实践经验,是博时国际化三步曲中的“雇员国际化”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派出本公司员工到海外学习、考察和工作是博时吸收海外经验的另一法宝。陈丰,基金裕泽基金经理,正在发行的博时精选股票基金基金经理,在5月18日博时精选开始发售之时,其还在加拿大接受培训,在基金销售压力空前的时期,恐怕是唯一一个基金销售开始时不在国内的基金经理。 博时公司副总裁李全曾经在2000年到英国梅隆银行下面的梅隆信托公司工作过,“在梅隆不是简单的考察,而是作为梅隆的职员,参与实际工作,这样能切身学习到外方的许多管理经验。”李称在英国的一年,确实学到了不少,回国后就在博时着手组建类似的工作管理系统。 通过雇员国际化,博时实现了非合资公司的合资效应,并逐渐争取在业务国际化上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