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促变二次发行破茧 基金做大依赖持续营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 11:21 证券时报 | |||||||||
证监会对基金持续以来的大额赎回问题非常头痛,而对基金公司一味热心新基金的发行,怠慢甚至是放弃老基金的持续营销的做法很不满意。证监会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做大”基金,而不仅仅是“做多”基金
□ 本报记者 李骐 5月17日~28日,国内首只保本型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经过10个多月的运作后首次开放申购。 在眼下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旧瓶装新酒”对投资者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到目前为止预约申购的金额已超过10亿元,如果不出意外,申购期间基金资产达到50亿元将不成问题。”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谢爱龙信心十足,“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行等代销行的总行已经要求各分支机构把此次申购当成基金首发一样来认真对待。”谢爱龙解释说。 “南方此举表明基金业的持续营销已经渐成气候。”业内人士评价道。 历久弥香 日前,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宣布,其旗下的银华优势企业基金正式启动持续营销,并推出申购费7折的优惠措施,据悉,这是国内首家正式推出“持续营销”概念的基金管理公司。 “在银华优势企业基金持续营销费用问题上,我们已经与中国银行达成共识。我们能保证代销机构在持续营销中的收益将与新基金发行完全一致。不存在新发基金更能赚钱的问题。”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新表示。 “中国银行是基金托管行,也是此次持续营销的主要代销机构,将首次以新发基金的模式来对待老基金的持续营销。这是国内的第一次,也是中国银行希望在开放式基金的持续营销上做出品牌的战略的第一步。” 作为国内第一只启动持续营销的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和代销银行可谓用心良苦。事实也不负他们所望,持续营销期间,该基金的规模扩大了20%以上。 不俗的销售业绩给了基金公司极大的信心。华夏回报基金日前也宣布,在各代销网点和华夏基金公司的投资理财中心举办营销服务月活动。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则推出了嘉实成长收益基金、嘉实稳健基金和嘉实增长基金三只基金的申购费率优惠活动。 银河证券基金中心胡立峰表示,基金公司此举是“把时机选择权交给投资者,投资者不用担心买不着,天天都是首发。”而“淡化首发,注重持续营销”则可能成为基金营销的新特点。 无独有偶,南方基金此次持续营销也采取了和银华基金相似的模式,工行等代销行的总行同样要求以新发基金的模式来对待该基金的持续营销。对此,南方基金市场拓展部胡朝晖解释说:“此次申购费用将以手续费的形式几乎全部返还给银行,不会让他们吃亏的。”工行托管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和南方基金合作非常紧密,该基金在去年的非典期间都创出了51.93亿的首发成绩,所以我们对该基金的持续营销充满信心。” “南方避险增值基金的申购结束后,今后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陆续展开旗下相应基金产品的持续营销活动。”谢爱龙表示。 据记者了解,还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准备将旗下的老基金重新推向市场,“二次发行”正在开锣。 多年之困 而此前,一谈到基金的持续营销,业内人士往往大摇其头: “基金销售讲究渠道为王,银行就是我们发行的主渠道,眼下大多数银行显然对新基金发行工作更为重视,而对基金的日常销售没有什么积极性,所以基金的持续营销往往无功而返。”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一位银行人士则坦言,这与银行目前的体制和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利差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代销开放式基金等中间业务,占银行收入的比重还不大。而从银行目前的考核机制来看,对各分行、分支机构的考察,也主要在存贷业务上,所以银行不可能花费更多精力,去用在对银行利润贡献相对还不大的中间业务身上。这就使得银行虽看好代销开放式基金这些新的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前景,但受制于考核压力,短期内显然难以有所作为。 “其实,这只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新老基金的态度决定了银行的取舍。”专业人士指出,“尽管开放式基金有近6年的历史,但投资者仍然有很多的误区。把基金当成股票来买卖,就是其中最大的误区,于是,1块钱的新基金肯定会比1块多的老基金受欢迎,净值低的基金会留住更多的投资者,而表现好的基金却因净值高而被卖掉,大额赎回的往往是一些表现优秀的基金。” “因为投资者喜欢买1块钱的新基金,所以代销机构就重点推销新基金,并在政策上鼓励扶植新基金的发行营销,甚至制定行政指令性的销售计划,责任到人。而老基金无论表现怎样,都无法享受如此厚遇。”该人士总结道。 政策促变 与基金持续营销往往无功而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发基金规模今年以来出现“井喷”。截至目前,获批的开放式基金产品超过20只,而基金总的首发规模已达到900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78.45亿元。其中,还产生了首发规模超百亿的两只基金。 基金公司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持续营销问题暂时被搁在了一边。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基金热销的背后,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也相继出现,监管部门对基金高速扩容背后的担忧得到证实,于是,证监会《关于规范近期基金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证券投资基金募集工作的通知》几乎同时出台,新政策的出台,对正在发行的新基金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些近期发行的基金因而深受影响。 所幸,除禁令外,通知还要求认真做好已有基金的投资运作、客户服务和持续营销等各项工作,并制定了销售工作中的具体规定。 “在出台上述两项政策时,证监会就已经考虑到了基金公司的规模问题。证监会对基金持续以来的大额赎回问题非常头痛,而对基金公司一味热心新基金的发行,怠慢甚至是放弃老基金的持续营销的做法很不满意。证监会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做大’基金,而不仅仅是‘做多’基金。”知情人士解释说。 两个通知使得老基金又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于是,老基金“持续营销”的概念被再度提出。 ○ 链接 基金契约暗藏伏笔 南方避险开放申购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近日首次开放申购,此举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该基金是一支保本型基金,而保本型基金由于牵涉到担保的缘故一般是不开放申购的,即使开放申购,对于新进入的资金通常也不承诺保本,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何以能做到与众不同呢? 原来,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早在产品设计阶段便为后来的持续营销埋下了伏笔。在其基金契约中明确表示,该基金在避险周期内一般不接受申购,但同时也有如下表述:基金管理人在(1)基金规模低于50亿且投资者自愿放弃避险条款;(2)避险周期临近到期等情况下可接受申购申请。显然,这就为该基金今后的运作预留了一定空间。而此次南方避险的开放申购则在基金契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对申购者进行了保本处理。 “经过两次分红,我们现在的规模在33亿左右,符合契约规定的条件,”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谢爱龙表示,“由于是保本型基金,所以以债券投资为主,股票投资为辅,但在去年下半年股市向好,债市趋弱的情况下我们仍创造了10个月实现收益近8%的业绩。现在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再度推出,相信会达到预定的目标。” 根据契约规定,本次基金开放申购使首次募集资金和开放申购资金的新老资金之和达到50亿元人民币时,本次开放申购就会暂停。以目前南方避险增值基金资产净值约33亿为例,则本次开放申购达到约17亿时就会暂停。 新老资金的不同点仅仅在于不同的保本起点和终点上。在其他方面,均将受到平等对待。新老资金适用的是同一的契约、同一的基金经理、同一的基金运作、同样有担保公司提供100%的保本担保等。 对此,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基金公司在基金产品设计方面不仅应注重时效性,也需考虑长远,预见今后基金的运作与发展,为基金的持续营销做准备。 基金重新开放申购,既填补了基金的赎回缺口,又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需求。而且,如果基金后续运作情况良好,明年还可继续开放申购。(李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