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新基金业 > 正文
 
基金扭曲热销潜伏危机 储蓄资金蜂拥而入藏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 10:43 证券市场周刊

  动辄几十亿元甚至是上百亿元的发行规模,基金喷薄而出的销售额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统计显示,今年成立的10多只基金,个人投资者认购占95%以上,久违的储蓄资金蜂拥而出。基金销售如火如荼,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潜伏危机:基金公司之间恶性竞争,银行和券商方面的推销人员苦于“摊派”压力,对茫然无知的百姓夸大基金收益,忽视风险提示;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基于利益基础上的“分仓”,助长“炒单”交易量畸形膨胀;对此,中国证监会已经和即将订立新规力图遏制诸多弊端,但顶风逆行者犹存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本刊记者 鞠娟 袁朝晖/文 孙庭阳/图表

  上篇 扭曲的热销

  银行独占鳌头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的李某非常沮丧,“行里通知今天下班后要接受培训,最近又要销售一只基金,那家公司要培训我们,告诉我们该基金的特点,怎么去做宣传,这样的事情最近经常发生,已经习惯了。”

  多家银行员工告诉记者,这种所谓的“培训”就是告诉员工们要如何去做宣传。“一般是基金公司的人对总行或是分行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分行的讲师再给我们讲。其实,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完成任务,多卖呗!”

  “总部要求营业部每个人都要完成1000万的基金销售指标。”不少证券公司营业部人员告诉《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据《周刊》多方调查发现,很多基金代销机构都对员工提出了类似的销售指标,其中不乏国有商业银行和知名券商。

  对私人客户有四大招数

  ○ 招数一:模棱两可+避重就轻


  据多家银行员工介绍,这种销售手法针对那些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十分清楚的客户。“这类人最容易‘上钩’,因为他们往往自诩对金融很在行,但实际上并不是理解得很透彻。这就为我们推销留出了余地。”某银行员工总结道。

  针对多数投资人不甚了解基金品种特性的弱点,很多金融机构的推销人员都会采取这种办法:对产品的介绍中一般只强调基金产品的优势、基金公司以往的业绩如何“辉煌”和当下股市如何火爆。而对于风险和基金产品本身所具有特性只字不提,“如果有人问起来,我们要不就轻描淡写,要不就避而不谈,这类人觉得自己很懂,不愿意丢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员工表示,“这当中很多人有过投资国债和股票的经验,因此,不太愿意让人家说自己不懂。”下面是一段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销售网点的实录:

  客户:“最近买基金好还是国债好?”

  银行:“当然是买XXX基金了,收益率可高了,大约有12%,您买肯定划算。没看见最近卖得多火啊!抢疯了。国债一直跌,您就算了吧!”

  客户:“基金我了解,这是有风险的,你说这么高的收益有戏吗?”

  银行:“一看就知道您懂,您想想,最近股市这么好,我推荐的这只基金,他们公司的XX基金做的就不错,您还担心什么啊!”

  客户:“那股市跌了怎么办啊?”

  银行:“您看您,这么点金融常识都不知道啊,基金就这么轻易亏啊?再说现在正在赚钱,多赚些,以后就算亏点您怕什么?”

  客户:“得了,听您的,我买!”

  ○ 招数二:云山雾罩+夸大收益


  这些手法主要是对付手中有闲钱的老年人。因为许多老年人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储蓄或者投资国债,对基金品种的了解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客户,一看就知道,张嘴就问买基金和国债一样吧,不会赔本吧!你只要可着劲儿地说好听的,把赚钱的那一方面多说就行了

  高收益的诱惑,自然给无数的投资人带来投资冲动。很多投资人到银行劈头就问:“你们这只基金的利息是多少?”虽然有点哭笑不得,但仍可以看出,基金确实点燃了老百姓的投资热情。实际上,这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目前在银行的宣传中对基金预测收益率一般都不会低于6%,更高的甚至达到了两位数以上。但是一旦涉及风险方面的,则很少有银行向投资者提及。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认为基金是没有风险的,这就与宣传的不恰当有着极大关系。”

  《周刊》了解到,一些代销机构为了攀比销售量,居然明目张胆地打出“买基金,3个月盈利15%”的条幅,在外地甚至有打出高达25%的。一些机构在回答投资者询问时,大谈该基金如何收益高,好像买了该基金就可以天天等着拿红包了;而对于投资市场的风险,则是轻描淡写。

  还有不少基金公司用“预期收益率”的障眼法。以去年8月上旬为例,当时正在发售的博时裕富、华夏回报、海富通精选和德盛稳健等4只基金都对收益率做了预期,尤其德盛稳健相当高调。记者在某银行柜台前就曾经看到了“收益率7%~10%”的醒目标牌。

  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基金在销售时多会计算出模拟预期收益率,高者超过10%。相比而言,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1.98%,还要扣除20%的利息税,基金的丰厚回报令投资人闻之心动。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说,开放式基金年管理费、托管费和申购赎回一次的费率累积达3.75%左右,即实际收益率高出3.75%的部分才是其真正收益。

  平日里随便走到一些银行网点,翻阅基金销售的宣传折页,高投资回报率的承诺等醒目话语跃然纸上。而对风险的提示则或者没有,或者用较小的字体印出。“有些基金公司宣传的收益率达到30%左右,而有些基金公司的宣传图表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国联安基金公司一位人士告诉《周刊》。

  在实际的营销中,许多基金公司夸大甚至承诺可以获得最低收益,基金公司的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管理层关注。中国证监会提出要求,“不得采用任何方式向基金投资人保证获利或承诺最低收益”。

  ○ 招数三:声东击西+掩人耳目

  随着基金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逐步丰富,庞大的金融销售超市正在逐渐形成,对投资者而言,面对花样繁多的基金品种,投资者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也为银行提供了“声东击西”的机会。

  由于很多投资人相对比较认可保险、国债等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如果普通投资人在“拿捏”不准是否应该购买基金时,他们就会拿基金产品和保险、国债等产品做比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强调基金的高收益性和“随时”可以赎回的特点,“我们会说,基金就和存款类似,而且是‘活期’的,可是净收益却多得多。”中国银行员工透露说。

  还有一种手段就是所谓的“掩人耳目”。中国证监会规定:“基金的销售宣传内容必须含有明确的风险提示和警示性文字,提醒投资人注意投资风险,不得误导、欺骗投资人”。但大多数银行在安排宣传时还是会把诸如“下跌有界、上涨无限”、“安全高收益”、“避险更增值”、“本金100%增值”等颇抢眼球的火热字眼放大摆放在醒目的地方。

  ○ 招数四:小恩小惠+有奖促销

  “这是最小儿科的手法,不过还是很管用的。”银行员工笑言。

  比如买基金送一些小玩意,诸如电话本、钥匙链、小水杯等等,不过,这种促销手段也在升级,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赠送食用油或是汽油,有的甚至直接和商家“结盟”赠送购物券等等,新形式和花样迭出。

  银河证券当时在北京的营业部展开促销活动,买5000元基金就送一大桶食用油,买两万元

  金就可以选择30升汽油或100元的购物券,以后每增加1万元基金份额,再送30升汽油或100元的购物券。而国联安基金公司销售新基金时甚至开展了送保险的促销活动。

  最高促销奖是深圳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创下的。该公司曾在基金宣传小册里附了一份“理财需求有奖调查”问卷,最高奖金为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的10万份基金。

  对公销售恩威并施

  对公销售的主要手法是退还或是降低手续费、许以优惠条件以及答应在未来的其他银行业务中给予方便等等。

  退还手续费是比较常见的手法。“虽然明着不可以做,但可以暗地里做。”证券公司基金销售人员表示,“很简单,明着是向客户收取认购费,但仍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这笔认购费返还给客户。”尽管银行对券商的“零费率”行为颇为反感,但实际上银行也在给购买量大的客户给予一定的手续费优惠。

  另外,“高回扣鼓励再多发”。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能卖出更多的基金份额,给代销机构再次增加代销费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了那么多的代销费用,焉有不使劲推销之理?

  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力”来“迫使”潜在的大客户购买基金产品,这在2002年可谓是非常严重,尽管目前伴随基金热的升温而有所缓和,但还是有些地方的银行会向自己的贷款客户和长期合作的伙伴“要求”购买基金。

  而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尽管他们无法获得托管行所带来的稳定收益,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和一些大客户的关系。包括基金公司自己有一些资金也可以拿来啊!”为了更多的网络客户,许多银行在具体的营销中往往向投资的机构许以很高的基金收益率,“以前敢说到5%,现在基金卖‘火’了,有的银行都敢说7%~8%。”某知情人士称。

  银行销售系统存在误导投资者的问题,但是,银行也有苦衷。一来因为银行职员对开放式基金了解有限,对产品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二来大多数银行会下达具体的销售任务,银行职员为了完成任务则可能极力游说储户购买,这种现象尤其在银行刚开始大举杀入基金销售这一中间业务时更为突出。“每只基金销售时,银行都有指令性计划,销售任务分解到个人,卖不掉时职工只有自己掏钱买,大家都有些情绪。”记者曾听到银行职员在抱怨。

  由于银行职工,尤其是银行的大客户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买入了开放式基金,直接的后果就是,3个月封闭期一过就要赎回。曾有报道称,某商业银行华东一家分行代销某只基金时卖了5000万份,居于销售排行榜前列,但3个月封闭期一结束,赎回率就超过了90%。这种规模的速增与速减引发的投资风险,最终都得由投资人承担。

  “以前完不成任务要扣奖金,不能评先进,现在基金品种多了,行里也顾不过来了,但是,完不成任务一样要受罚的。”工商银行职工称,“很多时候都是和其他行‘攀比’,行领导说某某行发了100亿,我们要超过它,然后各级领导都会不顾实际情况来申领任务,反正落实到人头,不完成也不行啊!”

  另外一方面,从《周刊》的采访中发现,是否获得了托管行资格对各大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营销力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基金销售负责人就告诉《周刊》:“那些获得托管行资格的银行当然会愿意卖得多,因为基金托管的费用几乎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一笔收益。而没有托管行资格的动力显然就不是很足,因为,我们不过是一个销售渠道罢了。”

  券商奋起直追



  从基金销售的趋势看,券商渠道的优势日益凸显,所占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正在快速缩小与银行销售渠道的差距。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近900亿元的基金首发总规模中,券商代销基金的数量约为300亿元,所占比重达到1/3,创出了历史新高。同时,一些券商在部分省市的基金代销量甚至超过了银行,显示了强劲的销售能力。

  其中,在海富通收益增长创下的131亿首发规模中,券商代销掉的部分不低于25%。据海通证券经纪业务总部总经理金晓斌透露,仅海通证券一家销售的海富通收益增长份额就近15亿。而在中信经典配置基金121亿的首发规模中,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和其旗下的万通证券销售了近20个亿,占到了中信经典配置基金首发总规模的16%左右。

  至此,券商已经成为基金发行中的重要渠道,而其中隐藏的问题也似乎更为严重。

  佣金的蛋糕

  券商的积极性跟利益驱动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基金销售中的价格体系完全混乱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周刊》,市场正处于一种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的状态。

  《周刊》了解到,就像当初银行一样,券商现在也抬高了与基金公司谈判的筹码,“现在,给券商返还的平均销售费用都在2%以上,最高甚至达到4%左右。”该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这些销售费用包括四项:一是手续费,也就是申购费用;二是基金租用券商席位交易(即分仓交易量)所付的交易佣金;三是尾随佣金;四是承诺的保本收益。

  其实,因为基金公司不具备交易所会员资格,必须通过券商的交易席位才能进行交易,此外由于开放式基金规模大,仅通过一个券商的交易席位可能会影响成交速度,因此必然会通过多个券商的交易席位同时交易,这就是所谓“分仓”。合理“分仓”是允许的,但问题是,“分仓”已变质为基金和券商之间的利益交换渠道,已是“为扩大销售量,远超过合理水平交易量的行为”。

  券商看上的是“分仓”带来的佣金收入。有关统计表明,2003年共有83家证券经营机构参与了基金服务市场,而2003年受股票市场转暖及基金市场扩容的影响,基金交易佣金总量达27259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92%,这个2.7亿元的大蛋糕引发了券商的基金销售激战。

  3月初,记者看到了两家券商新近给基金公司的报价。除了券商认购基金可以享受申购与赎回手续费全免的老条款外,券商还提出了类似银行管理费那样的服务费。报价大致是这样的:在首发后的封闭期间,券商收取申购金额1.5‰至3.75‰的服务费;开放申购和赎回后,对于未赎回的存量基金份额,券商还要收取其0.25%至0.5%的尾随佣金。此外,券商要求基金新的分仓量标准也水涨船高。除给予代销量10至20倍的基金分仓外,存量基金份额在1亿以上的,还要给予15倍以上的基金分仓量。

  这即是说,如果券商销售1亿规模基金,基金公司至少要让券商得到2.3%~3.95%的收益率。

  这样的报价,让基金公司感到有点负担不起。基金公司给予券商一定的服务费,确实有助于调动券商的代销积极性,但是券商的这种高要求,对于基金公司本身就不低的运作成本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如果每家代销券商都按这样的标准收取服务费,一只30亿规模基金一年的管理费都得赔进去。

  而且,“基于利益互换基础上的‘分仓’,后患无穷。”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分仓”比例一般是1∶10,即券商每卖出1亿份基金,基金公司要承诺在其席位上做出10亿元的交易量来,那么今年以来通过券商渠道卖出的约300亿元销售额即需要有10倍的交易量,“这等于是,基金公司有可能被迫成为炒家,这对股市及基金持有人来说,都是可怕的事情,而且,基金公司原本是代人理财,交易量带来的收益其实是属于投资人的,基金公司凭什么以此交换利益呢?”

  另外,“第三方违规担保”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有的代销机构更不惜冒着违规风险,推出了第三方担保制,承诺只要投资者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基金份额,就可以给你找第三方金融机构来担保保本,亏损有人负责。当然,这种担保可不是白担保,当基金净值涨到一定幅度时,收益可就不是全给投资者了,担保方理所当然地要与投资者进行利润分成。

  为了协助券商销售基金,一些基金公司还得特许券商给客户保底承诺,即如果券商的客户发生亏损,由基金公司出面弥补损失。

  何以基金公司会不计成本,呈现恶性竞争的局面呢?大型老牌基金和小型新基金之间便开始互相抱怨。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一位基金经理认为,由于股票型基金的盈利平衡点大约在30亿元的规模,很多新基金为了达到这一平衡点,争相盲目扩张;而泰信基金公司某基金经理则认为:“由于这些大基金管理公司还有封闭式基金的收益为其撑腰,就算开放式基金发行成本不菲,他们也有实力通过价格战来压制小基金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封闭式基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收益占基金公司总收益的50%以上。


  销售另有技巧

  “在我这里买基金,不仅减免手续费,承诺你一定收益,还送你手机”。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南京不少券商在基金销售时开出的诱人条件。

  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券商不断地拉拢基金公司的机构客户,原先通过基金公司直销渠道的客户也被拖到券商代销渠道下,并以此要求基金公司的交易量,这样等于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券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是基金销售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有一些小券商在搅乱基金销售这块市场业务,他们要求基金交易的手续费十分低,或者仅仅要交易量,这等于把券商自己推向绝路。”华夏证券经纪管理总部总经理周笑予对此毫不掩饰。

  海通证券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当前是“生存靠销售,发展靠研究”,因此基金分仓给券商交易量呈现出新的特征:从过去只跟着研究走,到现在销售与研究并重。也就是说,如果过去基金在挑选券商席位时看中的是它的实力,而现在,基金公司除了这个因素外也要考虑到销售环节的贡献。

  虽然承认是商业机密,但海通证券金晓斌还是透露了一些营销秘诀:该公司2003年以来成立了经纪业务总部,按照采用研究与经纪业务联动的做法,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上都有细则,一方面有制度约束,一方面有激励机制。而与基金公司的合作方式也非常明确:海通证券的基金代销量要与这些基金在海通营业部的分仓交易量挂钩,这种激励措施促成了营业部与基金销售的良性互动。由于基金销售方面的出色业绩,不少基金公司找上门来要求帮助他们做营销策划。

  同时,利益驱动的传递作用迫使一些证券公司内部只能搞摊派,部分券商营业部明确规定:每个人都要完成1000万的基金销售指标。许多券商将基金销售作为经纪业务的重中之重,争取到某基金代销资格后,就从上到下分配指标,并每日对各地证券营业部的基金销售量张榜排名;由于代销费要到基金发行完成后才能到账,有的营业部就自己先垫资奖励销售人员,对个人采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给予1.5‰或者更多的奖励,最高不超过3‰);由于基金按照券商销售规模作为未来分仓多少交易量的标准,更有券商不惜将自己的客户全部转为基金客户。情急之下,证券营业部员工自然不遗余力推销基金,甚至要个人掏腰包购买,他们往往和客户达成默契,先保证任务过关,时机一到立即赎回。

  下篇 立新规与擦边球

  基金扩容本来是一件好事,不仅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充裕的资金,同时还可以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但是,如果基金扩容演变成了单纯追求首发规模,那对市场的危害也大。有专家预计,截至2004年年底之前,境内基金发行的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较2003年年底的水平增长1倍。于是,基金市场的“井喷”局面也让监管层警觉起来。

  证监会将立新规

  3月25日,证监会一纸《关于规范近期基金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着实给过热的基金销售迎头泼了冷水,最直接的效果是各种不正当的、恶性销售行为转入半地下状态。

  《通知》中规定:各基金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不得恶意压低基金的销售费用,不得诋毁其他正在销售的基金。同时,不得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基金认购、申购费用打折,以低于成本的销售费率销售基金。

  对于基金公司和券商通过交易量进行间接的利益输送的行为,《通知》也明确表示,“不得利用基金资产进行利益输送,不得为扩大基金销售量为证券公司交易席位承诺交易量。”对于券商的承诺保底行为,则规定“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不得采用任何方式向基金投资人保证获利或承诺最低收益。”

  同时,《周刊》获悉,针对代销机构鱼龙混杂的现象,监管层希望来一次彻底整风:共分8章49条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在近期出台。这是继《通知》和《关于做好证券投资基金募集工作的通知》后,证监会在近期内针对基金销售连续发出的第三道指令。

  证监会这次整肃基金销售的重点直指券商在基金销售中的不规范行为,“其实,更希望中小投资者能树立起对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意识。”监管部门有关人士向《周刊》描述此举的另一目的。

  在《通知》颁布后的几天中,基金公司销售点的销售秩序果然大有改观:原先挂着“买某某基金,3个月盈利25%”的大条幅被取下;一些给予投资者5折以下的优惠手续费折扣活动也已取消。表面看来,基金恶性竞争销售大战已经偃旗息鼓。

  但当记者作为投资者再次向国有商业银行基金代销人员咨询时,该销售人员给记者看了一个基金模拟投资14%收益率,并告知,实际收益率可能更高。“《通知》的出台会让不正当的销售活动有所收敛,但要全部遏制住,也是不现实的。”一位国有银行基金托管处的管理人员说道。

  在券商营业部内部,基金销售人员也告诉《周刊》,现在很多基金的竞争活动从明处转入了暗处,做起来比以往更小心,“如同委托理财一样,承诺收益率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近期还传言,证监会可能会出台有关‘一家基金公司一年只能发行两只基金,超过此数量的新基金将不批准’的新规。”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分析道,“证监会是意在给大规模首发资金降降温,但基金只要扩大每次发行的募集资金规模,让两次发行的规模等于数次发行的话,很容易就规避了这一政策。”

  当问及基金销售为何仍存在不良行为时,部分销售人员则认为,除了利益诱惑,主要是《通知》中,对于一些恶性竞争的定义还不够明确,有时很难将其同正常的促销手段区分开来。“当然,证监会如果真的查起来,肯定能查出问题,但过程比较麻烦,大家估计不会严格彻查,所以还是在打擦边球。”销售人员告知记者。

  对于证监会对恶性竞争的处罚问题,中信证券基金研究员薛继锐认为,证监会对于基金销售问题,给予基金公司的口头警告在《通知》之前也时有发生,至于进一步的“暂停和取消代销资格”等措施,到目前为止还未听说。

  基金缩水遭遇赎回

  按照有关规定,新基金在成立之后,应在3个月内建仓60%。因此,短期来看,基金大扩容对股市资金面无疑是大利好。但从长远来看,基金业若不尽快摒弃种种误区,即使“圈了钱,上了规模”,也未必能成为管理层所倡导的“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部分专家纷纷提醒投资者,不要忽视基金发行热带来的风险。

  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的流通市值约为1.4万亿元。在2003年底,基金规模为1600亿元,按照60%比例投资股票计算,当时入市规模至少有1000亿元,达到股票流通市值的10%以上。如果按照今年股票基金预测的最低扩容规模800亿元计算,有望进入股市的资金量将达到500亿。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2004年年底基金投资将会占到股票流通市值的25%左右。

  在2003年“惟基金是瞻”的投资状态下,基金投资已经有一种“蝴蝶效应”,基金行动将会引领更多资金关注和集中在基金投资的行业和股票上。但中国市场的状况是优质股票数量有限,所以多家基金共同重仓投资某些大盘绩优股的情形将会加剧,其实这种“挤车”现象在2003年就已经出现。2003年,多数机构都把投资目标瞄准在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600028)、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600050)等这些流通盘大、业绩好、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品种上面。而这类蓝筹大盘股的流通市值估计在1500亿元左右。

  “这很可能会导致股票型基金的流动性问题。”招商基金成保良说。

  另一方面,与基金销售火爆形成反差,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联通等过去基金核心资产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9)、中国石化等前期的明星股亦都明显弱于大盘。

  市场人士忧虑,在沪深股市的蓝筹股经过群体性的价值发现后,短期内价格进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间受到限制。手握巨资的基金会否像过去机构做庄一样,陷入无法脱身的怪圈,并产生新的股市泡沫。


  相对于大盘蓝筹股,沪深两市的小盘股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对于这种现象,目前有一种看法担心,市场运行轨迹正在重返资金推动型的老路。

  银河证券基金与研究中心杜书明认为,在基金过度热销的背后,还是应该注意投资风险,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多数基金产品均投资于股票市场,既然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就存在风险。股票型基金在去年取得大丰收,关键一点是大部分主力均把目光锁定大盘蓝筹。而今年基金规模暴涨,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因很简单,基金规模以往只占股市市值5%左右,选择的余地很大,而如今的股票型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股市值的比例提高了将近一倍,挑选范围明显减少。随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到时候再想跑赢大盘就并不容易了。

  而且,从一季度季报可以看到,股票型基金的持仓比例为73.9%,持股集中度为55.79%。与此相比,下跌最少的5只基金的股票平均仓位和持股集中度,都低于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其中,招商旗下的招商平衡基金股票仓位最低,不到60%,持股集中度仅为36%。

  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23日,今年3月新成立的3只基金:巨田基础行业基金、银河银泰理财分红基金和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公布的净值均跌破1元,仅一周之内账面亏损就超过了1%,其中账面亏损最大的已经超过2%。具体而言,首发规模达到131亿元的海富通收益披露,每基金单位只有0.983元的净值;银泰理财基金截止到4月22日,其净值只有0.9779元;而巨田基础基金的净值也只有0.98元左右。

  另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近一段时间,由于股市和债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新发行的基金目前已经全线跌破面值。而且,4月30日成立的融通行业景气基金共募集25.47亿元;另一只于4月27日结束发行期的中融景气行业基金也募集21.95亿元,基金的发行走势已经出现拐点,销售市场并不乐观。

  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2004年一季度基金投资组合透视》的专题研究显示,除股票型基金外,其他基金均遭遇赎回:股票型基金的总份额略有增加,由511.0亿份增加到511.64亿份;其他类型的基金均出现了净赎回。赎回最严重的为债券型基金,它因债市持续低迷而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净赎回,总份额由192.22亿份减少到126.31亿份,赎回比例为34.29%;其次为指数型基金,总份额由69.99亿份缩小到58.06亿份,赎回比例为17.05%;前期发行较多的货币市场基金也遭遇了净赎回,总份额由151.85亿份缩小到127.34亿份,赎回比例为16.14%。

  如此,投资者热切盼望的基金高收益率,目前看来却是“镜花水月”了。基金热销的背后,其实是别有一番图景。


  欢迎点击进入新浪财经基金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