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出现新发“泡沫” 老基金不赚钱受冷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 13:5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业内人士:持续营销能够反映基金的前景 本报讯 去年至今,基金产品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表现最为抢眼的角色。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公司对此曾一度备感欢欣。前不久,证监会限制新发基金增长的一纸禁令,将基金过快“膨胀”背后隐藏的弊端暴露于阳光下。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基金持续营销乏力而出现新发“泡沫”,其实凸显出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市场生存能力羸弱。
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印象,新基金便宜———买一份基金的购买成本一般不超过1.01元,而老基金贵———买一份基金要花1.2元甚至1.3元。该人士指出:这种认识其实是一个误区。衡量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其依据应是预期回报率,而与基金单位的当前价位无关。相对新发基金,老牌优势基金由于经历熊市和牛市的考验,新入场基金高位接盘建仓,势必影响收益。何况,老的优势基金也偏好慷慨分红。持有已运作的优势基金,不仅可以更快获得分红收益,并且在分红后净值下降,购买成本反而会节省不少。 老基金的诸多好处已是有目共睹,而很多基金公司却一味只对新发基金乐此不疲。对此,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新指出:“不少人认为这主要是由投资者喜新厌旧造成的,事实上基金公司自身的市场化生存能力不强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的一些基金公司,没有这个意识,缺乏的就是这种持续销售的能力。” 富国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李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上述相似的看法。据他介绍,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如果一家开放式基金运作得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申购和持有,基金的份额就会不断地膨胀。美国最大的开放式基金———麦哲伦基金,由于其管理能力非常卓越,使得申购量与日俱增。 让人欣喜的是,银华、湘财荷银等国内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开始觉醒。为了改变基金规模的不尽人意,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银华优势企业从4月5日开始就高调启动持续营销。记者昨日从银华方面获悉,截至目前,已经实现净申购额接近两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为个人投资者。与此同时也证明了基金公司通过老基金新卖,同样可以摊薄整个公司的运作成本,而百姓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在有市场生存能力的基金公司最终肯定也是实惠多多。(记者 樊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