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国:发展货币市场基金 强化利率传导效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 09:4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迅速,显示一般类货币市场基金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具有薄利低风险的特点,其规模设计也必然与薄利多销策略衔接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即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收益,因此面向广大居民储蓄的一般类基金是最有规模潜力的。 ○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商业银行有诸多有利影响。一是商业银行代理发售货币市场
○ 货币市场基金增加了市场资金供应主体,并充分利用货币市场的套利机会,进一步联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和利率走势。货币市场基金有很强的利用市场信息和中央银行政策取向的动机,这有利于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而市场效率的提高,也将有利于货币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 ○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调控方式和货币政策传导都有较大的影响。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角度来看,在我国目前以数量调控目标为主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和结构,对货币政策数量目标设计会有影响。从调控效应来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调控方式来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 近来,人们对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供应颇有议论,而股市、债市的反应更是引人关注。其实,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资金供给进行微调时,还可以通过推出一些金融创新措施来吐纳社会资金,影响其流向与流量,比如建立货币市场基金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自1997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以来,关于建立货币市场基金的呼声就不断出现。而2003年底以来,数只现金增值、增利基金在关于货币市场基金的讨论热潮中发行,尽管它们没有以货币市场基金冠名,但是其投资范围的设定显示其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的一类,而每只基金40亿元至80亿元的发行金额,也初步显现了货币市场基金吸收大量资金、进行规模运作的特征。本文对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及其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前景、种类设计,对货币市场运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关系、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一、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经济环境 在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存在很多对其发展有利的因素: 1、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增强货币市场基金的吸引力。200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物价上涨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储蓄存款利率1.98%(扣掉利息税后为1.58%)。居民储蓄因此面临很大压力需要转移出去获得较高收益,如购买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 2、金融市场资产种类少的状况为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提供较大空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迅速,但是金融市场工具种类非常有限。这种状况既不利于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也不利于居民高效率地安排储蓄和投资,但却是为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的发展留下了较大是空间。 3、居民对低风险且有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工具的需求很大。在金融资产种类有限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成了居民试图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主要场所。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居民希望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但比股市风险低的投资机会,货币市场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4、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现状表明需要有新类型的资金供应方进入市场。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交易量增长迅速,但是银行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边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市场资金供应的绝对主力,不利于市场充分竞争,从而也不利于市场有效率地运行。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将会增加市场资金供应,有利于改变市场单边性的状况,会受到资金需求机构的欢迎。 当然,经济金融环境将来的变化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运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应予以关注。 二、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种类设计 货币市场基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基金发行的对象来分,货币市场基金有一般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购买)和机构类(只向机构投资者发售)两类。无论是一般类还是机构类货币市场基金,多数都有最低投资要求,在美国是从500美元到5万美元不等,但是一般类的最低投资金额要求小于机构类的。 从基金的发行者来分类,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主要分为金融投资公司发行和商业银行发行两大类。金融投资公司发行货币市场基金是比较普遍的。商业银行从事货币市场基金业务的种类较多:一是通过设立投资公司来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这种模式在德国比较普遍;二是由商业银行信托部门设立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1970年代末,一些大的银行信托部门设立短期投资基金进行货币市场投资;三是商业银行设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于1982年在美国出现,商业银行通过设立该账户吸收公众资金,并向开户者支付相当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利率。 另外,从投资的金融资产特征来看,货币市场基金也可以因投资组合策略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类别。有的分散投资于国库券、政府机构债券、商业票据、存单,有的将投资局限于一类债券,如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可能由于投资债券的种类不同,也可能由于投资各种债券的比例不同,也有在其他方面,如投资领域、费率、收益率、赎回方式等有所区别。 设计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种类,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一是操作成本。机构类货币市场基金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其最低开户金额较高,购买者不像一般类的那样分散,而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机构客户进行流动性管理和理财运作的金融产品。 二是规模。我国居民储蓄增长迅速,显示一般类货币市场基金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薄利低风险的定位,其规模设计也必然与薄利多销策略衔接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即货币市场基金需要一定规模才能取得收益,而面向广大居民储蓄的一般类基金是最有规模潜力的。 三是现有金融法规限定。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律规定(但是新的《商业银行法》对发展混业经营留有余地),由商业银行通过内设部门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或者设立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的作法近期看来不太现实,但是商业银行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探讨的,这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多、货币市场经营经验丰富的优势。 四是货币市场发展现状。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工具种类较少,货币市场基金可选择的投资策略非常有限。而一定时期内,为丰富投资组合,发展“准货币市场基金”,即将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和中期债券市场等的策略也是可以考虑的。 三、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前景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前景,除了受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主要还取决于货币市场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和风险管理、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因素。 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短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场所,货币市场基金增长以货币市场发展为基础。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工具种类较少,融资性商业票据、银行存单等产品还没有出现,货币市场工具的开发和丰富情况将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增长与发展有较大影响。 风险较小是货币市场基金区别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货币市场基金也是有风险的,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控制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基金成长和发展状况。 货币市场基金的重要吸引力就是提供比较稳定而又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收益。目前对银行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给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盈利空间。以1年期存款为例,商业银行利息成本为1.98%,而储蓄存款人收益时为1.58%,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空间大约是(1.58%,货币市场利率)。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货币市场上,1年期市场利率是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7天回购利率的底线也会大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1.62%),所以货币市场基金存在盈利空间。这只是静态的简单比较。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取决于市场空间、市场变化、基金管理人运作等多种因素,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与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的比较是影响货币市场基金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有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货币市场基金会分流一部分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特征来看,最容易替代的就是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会从银行分流出存款。理论上,货币市场基金可能从地方银行机构抽出资金,并且这些资金不会再回流到当地,而是流向大银行和大公司,因为货币市场基金会投资于大银行的存单或者大公司的票据。 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还可能改变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存在银行存单的情况下,当货币市场基金扩张时,银行存款很可能会被存单代替。美国1960年代中期,存款折账户是最常用的个人储蓄工具,而到了1970年底,储蓄信贷协会60%以上的储蓄为存单,这些存单利率不一,但是都高于存款折账户的利率。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货币市场基金分流部分银行存款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贷款增长速度,满足资本充足要求,减少银行因经营范围狭窄而积累的风险,是改变金融资产结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高企业和居民财务管理的好现象。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从吸收资金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并不很公平。如前所述,居民储蓄存款利息要上缴20%的利息税,而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收益不需要缴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商业银行有诸多有利影响。一是商业银行代理发售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二是为商业银行开发金融创新如支票便利等提供机会,三是为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提供可能的空间,四是增加货币市场资金来源基金,给资金融入方如中小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国外货币市场基金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除了商业银行保管基金的资产、商业银行对基金投资商业汇票等提供咨询服务外,货币市场基金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开发出支票便利等新业务(投资者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可以依据该账户签发支票,也可以委托商业银行通过该账户购买基金;当投资者需要资金或者投资者的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划款时,投资者或商业银行可以通知基金出售投资者的基金股份并将款项存入该账户)。在中国,商业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探讨合作开办此项创新业务。 在我国,可以考虑将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商业银行试行混业经营的突破口。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相对较小,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运作经验丰富,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经营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改变目前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狭窄的局面,为其逐步实现综合经营打下基础。 五、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 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到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三种。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与短期债券的风险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多投资于短期债券以及与大机构之间的短期融资,一般其信用风险相对较低,而系统性风险较大。 一般地,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短期资产,其利率风险相对较小,即利率波动造成的短期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小于长期债券价格波动幅度,但是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的波动性更大,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仍然很重要。并且,由于货币市场资产利率波动的方向和趋势非常相似,一般的投资组合并不能降低利率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 规避利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预测市场上影响利率因素的变化情况,其中包括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在美国1970年代末,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由联邦基金利率转移到货币供应量,预测货币供应量成为市场分析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联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会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二是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衍生产品发达的金融市场,利率风险可以通过远期、互换、期货、期权等产品锁定,一定程度上市场参与者可以锁定利率风险。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在某种情况下会波动较大,货币政策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国货币市场以及其他金融市场上还基本没有衍生产品的状况下,一般不能通过避险交易锁定利率风险,所以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操作就成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尽管这种预测在有避险交易产品的金融市场上也是重要的,但是预测却难以成为完全有效的避险手段。 在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到较大规模,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立、健全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对此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都可以进行探讨,当然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考虑规范市场交易操作和控制市场投机行为。 除了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是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不能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如果将来扩大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范围后,对于具体短期金融资产的风险,如票据、企业债、拆借的信用风险要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随时可能有赎回要求,尽管在利率变化,债券价格下跌时,基金公司可以持有资产至到期,但是要满足赎回要求,必须要安排好流动性才能最大地获得投资收益。 六、货币市场基金与货币市场运行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提高货币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表现在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上有两方面特征:第一,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较大。一是货币市场利率受股票发行申购的影响太大。例如,2003年10月末,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股票发行,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利率上涨了约70个基点。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信号的反应存在失当现象。2003年8月中央银行宣布将于9月21日上调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出现一定的恐慌,市场交易出现异常。第二,货币市场不同期限的利率走势比较凌乱,特别是同业拆借市场上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月度变化相差很大,说明不同期限的市场关系并不紧密,某个期限的拆借利率由该期限的拆借市场供求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不大。 货币市场利率变化的这些特征,是我国货币市场效率不高的表现,而货币市场参与者、市场构成和市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造成市场运行效率不高的深层原因: 1、货币市场竞争不足。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还是一个以数量不多的主力交易者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货币市场竞争程度还不够高。 2、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信息分布不对称。一是货币市场缺乏信用评级制度,市场缺乏对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及其发行人最基本的风险评估信息。二是货币市场交易中介制度发展滞后。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经纪人和做市商制度还没有建立,货币市场交易信息难以快速充分地传递,同时也不利于市场流动性的提高。 3、市场参与者的理性程度有限。市场参与者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市场信息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促进货币市场竞争程度。货币市场基金增加了市场资金供应主体,并充分利用货币市场的套利机会,进一步联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和利率走势。作为货币市场的专业投资者,货币市场基金有很强的利用市场信息、努力把握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和中央银行政策取向的动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而货币市场效率的提高,也将有利于货币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基金对于货币市场运行的积极影响,需要推动更多的货币市场基金发行,进一步放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和交易方式,开发更多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基金与货币市场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七、如何对货币市场基金进行监管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基金,在国外一般由证券监管当局负责日常监管。在美国金融法规中,《联邦证券法》和《联邦投资公司法》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影响最大。这两个法律主要从市场投资角度对货币市场基金存在约束。《联邦证券法》要求基金必须充分真实地进行信息披露,并且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发布招募基金声明,《联邦投资公司法》提出了一整套保护投资者的框架。 历史上各国和地区证券监管当局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监管,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相对较少。但是由于一些货币市场基金为追求高回报而投资于高风险的证券,导致巨额亏损并损害了投资者利益,1990年代以来,各证券监管当局加强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199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在比顶级证券(在全国性证券评级机构,即穆迪、标准普尔、费奇、德莱.费尔普斯信用评级公司四家的评级中,至少有两家对该证券的评级在其最高的等级中)低一档次的证券数量不超过5%,对单个公司发行的证券持有量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1%。同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允许货币市场基金购买期限由12个月延长到13个月,但是将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由最长120天减少到最长90天。1996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限制,以减少利率波动可能威胁到货币市场基金稳定性与清偿力的风险。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提醒广大公众,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储蓄不受联邦保险的保障。 在国外,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基金一般不提取存款准备金。美国联储系统曾经在1980年要求资产规模超过一定水平的货币市场基金缴纳15%的存款准备金,后来又降到7.5%,几个月后,联储取消了这项要求。原因之一是货币市场基金不是存款类机构,基金购买者自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者没有固定收益的承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不予以保险。 近年来,针对货币市场基金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业务创新,证券监管当局与银行监管当局加强了关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合作。 在我国,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相比,货币市场投资资产风险较小。在货币市场上,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规模较小,所谓“炒作”的机会不大;并且由于基金资金的托管机制,挪用资金的可能性也很小,监管难度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关于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监管方面需要加强的工作是促进市场评级体系的建立,这无论是对于推进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还是为货币市场基金运作提供投资依据来说,都是重要的制度性建设。 在我国,金融当局合作监管将是货币市场基金监管的要点。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是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和管理,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上经营,而交易的对象可能为银行机构,将来交易的方式可能包括贴现银行票据等行为,将来商业银行可能设立独立法人的投资公司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所以作为银行间市场监管者的人民银行、证券业监管者的证监会和银行业监管者的银监会,都需要对货币市场基金有关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需要分业监管当局加强合作。 八、货币市场基金与货币政策调控 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调控方式和货币政策传导都有较大的影响。 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角度来看,在我国目前以数量调控目标为主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改变了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和结构,对货币政策数量目标设计会有影响。货币市场基金相当于一种货币资产,非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被列入M2。考虑到货币市场基金与居民储蓄有高度相似性和替代性,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也应将其纳入。同时,货币市场基金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到M2中货币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造成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还有,货币市场基金在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增加了货币的金融交易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经济体系对货币需求的数量。当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这些影响货币政策调控都要考虑到。 从调控效应来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不当反映,干扰了货币政策调控行为及其效果。并且,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过度,也增加了中央银行调控的成本和难度。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货币市场上的传导。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的竞争,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而货币市场效率提高无论对于货币政策的数量调控还是价格调控,都有利于及时、灵敏、恰当的反映货币政策调控意图,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 从调控方式来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促进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 首先,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促进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目标是贷款利率控制下限,存款利率控制上限。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存款利率水平是最具有基准意义的,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准储蓄,其市场化的利率对于实现更多金融资产利率市场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其次,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利率的充分市场化。价格调控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利率进行调控。从货币市场角度来看,理论上的利率结构大致是银行短期贷款利率-商业票据贴现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银行短期存款利率-短期国债利率-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目前在短期金融市场上,起决定意义的还是后三种存款利率。当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对存款规模的比例较高时,货币市场基金的利率会一定程度上替代短期存款利率,在市场上发挥影响。 还有,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有利于增强利率调控的传导效应。货币市场基金吸收大量企业和居民资金,一方面促使这些资金更多地与货币市场利率联系起来,强化利率对企业和居民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也会通过货币市场基金传导到企业和居民,有利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的传导,增强货币政策价格传导的效应。 (本文系个人研究成果,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观点) 货币市场基金应运而生 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短期金融资产(主要有短期存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存单)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既可以看成是一种金融机构,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机构,货币市场基金吸收定额或不定额的资金,将其投资于短期金融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证券类资产或账户,由金融机构销售给投资者,有的货币市场基金账户还可以签发支票转账。 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运作、发展与其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翻阅国外金融史发现,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出现在社会对经济、金融机构信心下降时期,即经济滞胀的1970年代。美国经济在1960年代增长良好,人均GNP年均增长约为3%,物价年均增长2.3%;1970年代人均GNP增长率下降为2%,物价却年均增长7.1%。由于经济疲软,很多著名的公司面临盈利困难,一些银行遇到严重的问题,公众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下降。这一时期,美国金融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市场利率特别是短期利率波动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压力以及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胀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1970年代,联储逐渐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联邦基金利率转移到货币供应量,造成市场利率被动升降)。市场利率风险增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倾向办理短期存贷款业务。浮动利率工具替代传统工具,金融期货市场上,很多银行增加负债管理,利用联邦基金、存单、回购、欧洲美元等保护流动性头寸,货币市场交易量迅速增长。同时,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存款机构提供可转让支付账户,信用卡公司增长快速,商业票据所努力降低贴现票据率,银行贷款利率被迫压低。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很多重组为金融持股公司(1980年约三分之二的银行资产已属于持股公司附属银行)。1975年,证券公司手续费由固定变为不固定,很多公司渗入银行和其它机构的业务领域开拓收入,竞争使金融机构的业务越来越综合化。 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就是在这样经济滞胀、银行存款利率受管制、市场利率走高且波动频繁、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经济、金融不确定的时期,人们倾向选择期限短、安全、流动性好的投资工具。货币市场基金1972年创设,1979年资产规模已与债券-股票基金相当,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市场主要的金融中介。 从国外经验看,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增长非常迅速。在美国金融史上,没有任何一种金融中介的发展像货币市场基金这样快。美国在1972年创设货币市场基金,1973年底为4家基金,总计有1亿美元资产,而1979年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就已经与债券-股票基金的规模相当。1979年~1981年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增长了3倍,1982年资产达到2000多亿美元。1977年~1993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年均增长率为33%,2003年底资产基金规模约2万亿美元,占美国投资基金资产总额的35%左右。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回报率不受存款利率Q条例的限制,二是增加了小的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的机会,三是基金持有高质量(违约风险低、价格波动有限)的资产,四是给投资者提供了分散投资于各类短期资产的工具,五是对提前取款的受托人不进行罚款,六是投资者买卖方便,大多数货币市场基金允许客户签发支票灵活地买卖基金,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通讯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在诸多因素中,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的差别是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1970年代,特别是1974年~1975和1978年~1982年间,两种收益率差距较大,货币市场基金增长迅速。 (上海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张敬国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