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出现两极分化 个人、机构喜好各不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 13:20 证券日报 | |||||||||
个人投资者喜欢新基金,机构投资者偏爱老基金 本报记者庄少文 进入2004年,开放式基金迎来发展的大机遇,基金销售异常火爆,截至第一季度末,新基金的首发总量达到895亿份,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首发总量。新基金的发行在速度上明显
可以说,新基金的热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整个基金市场。同时,不少基金公司的老基金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出现大额的净申购。比如,作为2003年度投资业绩最出色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在今年一季度中净申购达到近8亿份。 基金的热销,主要归功于去年基金行业整体业绩的优良表现。大部分基金在2003年都实现了盈利,其中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累计净值更是屡创新高,于4月2日突破了1.5元,在成立一年多以来,创造了超过50%的净值收益。除此之外,也可以看出,投资者尤其是不少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投资理念不断进步和成熟,开始倾向于选择投资管理能力强的基金公司为其理财。 另一方面,尽管今年的基金市场呈现出较为喜人的景象,但对于很多个人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开放式基金时仍存有比较模糊的观念。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买便宜不买贵。二、喜新厌旧。三、逢高减磅的操作思路。四、买跌不买涨。也正因为投资者受投资观念影响,造成不少个人投资者在进行基金投资时,放弃购买绩优的老基金,将更多资金投向新发基金。据统计,在今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中,超过90%的基金购买来自于个人投资者;而对于机构投资者,他们对新发基金的贡献还不足认购量的10%,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自己较为熟悉的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老基金。 总的来看,个人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上表现出来的不成熟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买便宜不买贵,以及认为价格高了风险也高的心理,存在着价低风险低回报高的模糊观念。因此也造成了他们对高净值基金的厌恶。 实际上,买入一个净值低的基金和买入一个净值高的基金,其风险与收益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市场的价格不会因为哪个基金现时净值低就给予特殊照顾,至少不存在净值高的基金风险更大或收益更低的可能。不管您购买单位净值为1元还是2元的基金,当净值上涨幅度相同时,带来的投资收益是相同的,基金净值的高低并不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 相比之下,成熟的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在海外市场上,对于基金和基金公司的评价最起码需要3年以上的运作历史,没有良好历史业绩记录的公司和基金是很难进入投资人的视野的。而中国的个人投资者与海外的个人投资者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海外的基金投资者投资心理可以说是相当成熟,投资者对于自己的需求十分明确,而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他们要做的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展示更强的投资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争取更多的投资资金。 相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就显得比较理性和成熟了。较多的机构投资者认为,新产品除了完全不同的产品特性有吸引力外,老基金在透明度、管理风格、运作实绩等方面都明显占优。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其在乎的并非一只基金的得失,而是公司整体管理规模和管理费的大局。对客户来说,如果认同了一家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风格后,在产品同质的前提下,选择历史更久的老产品反而更为有利。而另据一些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介绍,他们公司对于新推出基金的认购是有上限规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担心基金的实际运作和管理能力与契约的描述及管理人在推介时的预测有着较大误差。 那么,对于广大的个人基金投资者来说,在选择购买开放式基金时,可以从机构投资者那里得到什么启示呢?机构投资者购买基金,买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能力,看中的应该是该基金未来增值的潜力,因此,买基金需要考虑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投资团队的专业素质,过往业绩和目前基金是否有继续增值的潜力,而不应仅仅以净值的高低为购买标准。此外,基金的净值高说明基金管理人在过去的管理历史中,对市场有更准确的判断,有更强的运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