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能不负重托吗 基金淘汰年恐不是耸人听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 08:10 深圳特区报 | |||||||||
基金热销无疑是今年国内证券市场的一大亮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基金发行接近900亿元,较去年全年规模增长近六成。另外,今日又有4只基金开始发行,使眼下在发基金增至9只。与此同时,单只基金的首发纪录也被不断刷新,如3月中旬成立的中信经典配置基金、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首发规模双双突破100亿元。由此推算,今年的基金发行规模有望超过2000亿元。
按照有关规定,新基金在成立之后,应在3个月内建仓60%。因此,短期来看,基金大扩容对两市资金面无疑是大利好。但从长远来看,基金业若不尽快摒弃种种误区,即使“圈了钱,上了规模”,也未必能成为管理层所倡导的“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 其一,过分忽略风险提示。眼下,一些基金公司片面追求规模。一方面,为吸引券商做销售,基金公司通常按一定比例给予券商分仓交易量,券商由此获取佣金收入;另一方面,为吸引中小投资者购买,一些银行、证券公司在推荐基金时,大肆宣染包赚不赔、年收益率逾9%以及不需要缴纳利息税等,却全然忽略了风险提示。要知道,去年,基金取得了大丰收,与大市转暖密不可分。一旦市场环境不好,由于缺乏做空机制,开放式基金规模过大,船大难调头,业绩难免大幅下滑。一旦财富效应大打折扣,持有人能不赎回吗?事实上,从国外基金业的经验也可以看出,在机构博弈时代,基金将转入“自相残杀”,只有少数基金跑赢大市,基金“共赢”的局面也将不复存在。 其二,有了规模就有财富效应吗?此前,各基金管理公司习惯管理40亿左右规模的基金,尚无运作管理上百亿基金的经验,这不仅对中信与海富通等首发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管理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整个基金业也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基金份额的扩大与市场容量较小的矛盾正在逐渐显现。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120多家基金拥有约2100亿元的净值,假如60%的基金投资于股票,将会为市场提供约1300亿元的资金。加上近期约500亿元的新发基金份额,基金入市资金约为1800亿元。而目前我国A股的流通市值约为14500亿,真正适合基金这样大资金投资的市值约1000亿至4000亿之间,而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值不过800亿左右。如此的市场容量,对于1800亿的庞大资金需求来讲,可谓杯水车薪。 事实上,有鉴于此,去年以来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正面临空前的尴尬。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600050)、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600028)、上海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600688)等一度被基金视为核心资产,但从它们最近公布的年报看,大多业绩平平,不及已披露年报公司的平均水平。中国石化和上海石化业绩虽有三至五成的增长,但与去年以来股价100%以上的涨幅相比,明显逊色,10股派0.6元、10股派0.8元的分配预案更令市场大跌眼镜:备受基金追捧的核心资产离“蓝筹”到底还有多远?也难怪有基金开始钟情小盘股甚至ST股,如流通盘仅2600万股的士兰微(资讯 行情 论坛)(600460)备受金鑫基金、汉鼎基金、国泰金鹰(资讯 行情 论坛)增长等基金的青睐,博时裕富(资讯 行情 论坛)和科讯基金竟买了ST锦州港(资讯 行情 论坛)(600190)。 其三,赢利模式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国内基金业虽只有短短6年的历程,但基金经理的换班更迭可以说比任何行业都来得频繁、来得急促,基金经理人的命运所折射出的,或许正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起步阶段的浮躁与艰辛。正因如此,基金经理不得不“急功近利”。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又怎能确保不发生新的基金黑幕呢?眼下,我国对政府官员倡导科学的政绩观,事实上,基金业也迫切需要科学的业绩观。去年9月,美国基金丑闻相继暴露,其主因就是基金内部治理存在“真空地带”。可见,强化基金公司治理,防范道德风险,也是基金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深沪股市先后经历了大户淘汰年、庄家淘汰年、券商淘汰年,郎咸平教授此前据此大胆预言明年将是基金淘汰年。如果基金一味粗放经营,不苦练内功,“基金淘汰年”之说恐怕也不是耸人听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