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王连洲:基金发行缓一缓很有针对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 07:54 证券日报 | |||||||||
本报记者 秦炜 著名学者王连洲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基金在经过几个月热热闹闹的发行后,确实该缓一缓,调整调整了!尤其是前不久,在营销环节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有些营销手段庸俗化,市场秩序变得混乱了,证监会在3月25日和4月7日所采取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
投资者心态需要调整 王连洲说,现在有些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在对基金的认识和态度上都走入了一些误区。基金本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和长期性投资,不能看一时一事,可是有些基金公司就显得有点浮躁,盲目攀比,片面求大,追求上规模。一只基金好不好,并不是只看首发规模就能知道的,一个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如何,通常需要看他五六年的表现,看他整个的团队,看他的服务水平和总体的盈利能力才能分出高下。另外,在基金产品的设计上,只是一味地跟风,没有对市场、对投资者进行细分。而在购买基金的投资人一方,也走进了一个误区,在投资上有盲目性,要么把基金视同国债,对基金的风险缺乏足够认识,要么以为买基金可以暴富,不加分析地投。而同时,在营销宣传上也带有明显的片面性,没有教投资者怎么认识和投资基金。所以,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冷静一下,首先调整好心态。 单个基金规模适度控制 王连洲认为,基金的发展还要继续扩大,毕竟我国居民储蓄太大,基金占整个股市市值的份额太低,按流通股计算也不足10%,主导市场的力量还嫌弱。但是,有几个问题要处理好。 首先,基金发多少,应该主要由市场来调节,不能搞太多的行政干预,毕竟基金也是一种商品,一种投资型商品,自然也有供求关系,有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市场有需求就应让它发,有多大的需求就发多少。 第二,基金产品设计要加强研究,要研究市场,研究投资者,什么样的人,给他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基金公司的研究力量要强化,而且要走出办公室去搞研究。 第三,单只基金的规模不能求大,现在有些基金单只产品超过百亿,这个规模太大,应当控制。 第四,基金公司与银行、券商等要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研究市场,共同设计产品,共同营销,实现多赢。而且,通过联盟,实际上也解决了所谓分业经营问题,银行卖基金不是代理,也是在做自己的一种业务,各方都当成自己的业务来做,就不会急功近利,不会浮躁了。 第五,基金公司之间,不要盲目比规模了,要比就比研发,比服务,比盈利能力,比口碑,建立品牌优势和强化品牌意识。 最后一点,一定要加强公众投资者教育,只有成熟的公众投资者,才会有成熟的基金市场。 吸引股票市场散户资金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发展基金的本义是让证券市场上大量的散户转变为机构投资者,并且使机构投资者变成市场主导力量,让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散户投资者离开股市。 但是,近一两个月发行的基金,虽然很火爆,可大多数投资者是原来未经过股票市场洗礼的银行储户,这部分人群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都特低,很多人只是片面地看去年基金收益率20%多,高于投资股票的收益,就以为基金好,就盲目买基金。 加上近期推的多只基金产品,是收益预期略好于储蓄,风险值较低的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形成好多人在认识上把基金往债券上靠。成熟的基金市场应该是往股票上靠的,而且要作为长期的价值投资,不能把基金拿来炒作。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从战略上考虑,应设法把更多的原股市上的散户投资者拉到基金市场上来,也就是要加强股票型基金的研发,尤其是要进行市场细分,设计出合适的基金产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