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具备四大价值回归动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 10:50 新快报 | ||||||||||
特约撰稿人 海乐 封闭式基金的上涨,并不完全是保险资金的推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的价格已经被严重低估,有价值回归的内在动力。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主要受基金业绩、税费水平、资产质量和投资者心理四个因素的
原因之1业绩足以支撑基金溢价 封闭式基金未来业绩的预期,是其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这一点与股票十分相似。 目前54只封闭式基金的业绩和未来预期均好于股市整体收益或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 2003年,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0.33%,远高于股指11%的增长。同时,封闭式基金分红能力明显强于上市公司———从历史上看,封闭式基金每单位最高分红曾经超过0.5元,平均分红也达到了0.2元,按照交易价格计算,封闭式基金的最高平均分红报酬率达到了17%,而上市公司最高的分红报酬率不到10%。 截至2003年底,在48只封闭式基金中,16只封闭式基金的“期末可供分配利润”恢复正数,具备分红能力,14只封闭式基金提出分红方案,分红总额达到10.33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7.93亿元,增长3.3倍。 以基金兴华、基金科翔和基金裕阳为例,截至到3月31日,三只基金的收盘价分别为:1.181元、1.136元和0.925元,则他们的分红收益率分别高达11.01%、7.04%和4.32%。在目前的“负利率”市场环境下,这种收益水平对投资者而言自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当然,54只封闭式基金期末净收益窟窿仍达到29.1亿元,但这主要是一些欠账额较高的“汉”系、“景”系基金历史上的巨大窟窿造成的,如果除去这两组基金,封闭式基金的总体业绩要好看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54只封闭式基金在去年的浮盈居然达到了近年来罕见的7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潜藏的浮盈高达1.37亿元。 这样的现象或许说明,在历经三年的煎熬后,封闭式基金已经完成持仓结构调整。 这些数据和预期,应该导致封闭式基金溢价才对。 原因之2税费不会引起封闭基金大折价 二是基金的管理费率和税对基金价格的影响。 虽然目前封闭式基金收取的是1.5%的固定管理年费,比开放式基金约高出1个百分点,但是封闭式基金的买卖佣金和股票交易费用一样,进出一次约为1%,较开放式基金进出一次约2%的赎回费用低1个百分点,综合看,假设投资者一年买卖一次,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两者的交易税费差不多。 当然,封闭式基金实行的固定管理费率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2003年54只封闭基金的管理费为11.58亿元,而50只开放式基金累计提取的管理费为7.74亿元,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规模比封闭基金大。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封闭式基金调整管理费的收取办法是必然的,这也恰恰是它的另一个潜在利好。 此外,由于基金分红不缴所得税,封闭式基金的后市投资价值也更加突出。 所以,税费问题不应该是引起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的主要因素。 原因之3封闭式基金资产质量优良 封闭式基金持有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对其价格有较大影响,但封闭式基金重仓持有的资产流动性好,具有很高的成长性,而且与开放式基金持有资产结构和质量相似。 与开放式基金价格类比,封闭式基金也不应该折价。 2003年底封闭式基金十只重仓股:中国联通、上海汽车、宝钢股份、招商银行、上海机场、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南方航空和上港集箱,这些公司都是我国股市最优质的蓝筹股,流动性都很强,从QFII选股情况看,国外机构投资者也看好这些股票,封闭式基金在低价位时已经就对这些股票成功建仓,这些核心资产不会导致封闭式基金高折价。 原因之4心理因素可能发生逆转 影响封闭式基金价格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心理情绪。由于以上三个因素不可能导致封闭基金大幅折价,一般专家均同意是由于投资者非理性心理因素导致我国封闭基金的大幅折价。 专家指出,在美国,封闭式基金有折价,也有溢价,平均折价率约10%。我国资本市场是发展中市场,股票的相对价格较美国高得多,而且没有一家低于面值的股票,而美国1/3的股票价格在面值以下,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应该有溢价的情况才比较正常。 而我国的封闭式基金是国内目前唯一的折价高达25%的金融资产,应该说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其高折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要结束。 投资专家一般把市场分为两种投资者,一种是理性投资者,他们通过周密计算和策划,投资未来收益预期良好的资产,不会轻易被市场的波动所左右。比如保险资金、QFII资金等,均属于理性投资者;另外一种则是非理性投资者,或者说是投机者,他们的投资动机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情绪影响,而影响他们投资情绪的,就是市场的上下波动。 面对封闭式基金这一投资品种,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理性投资者,他们看重的是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事实上也在不断地增持封闭式基金,而一些非理性投资者却渐渐远离这个缺乏波动、缺乏“刺激”的投资品种。 但是,当保险资金推动这些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向其价值回归的过程中,那些非理性的投资者就会“跟风”,当非理性投资者纷纷买入封闭式基金的时候,将促使整个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降低,甚至推动部分业绩好的封闭式基金溢价成为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