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热中的冷思考:认真考虑风险承受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7日 11:54 新快报 | |||||||||
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仅今年2月份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家数已达10家之多,单只基金的发行份额也每每刷新了记录,最新的数字达到了130亿之巨。一时之间,开放式基金成了香饽饽。 除了首次发行的规模以外,今年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个人投资者成了购买的主力。在规模为60.7亿的银华保本基金中,个人投资者比例超过了95%;在南方
开放式基金能够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与基金去年的良好业绩、实质上的存款负利率、以及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密不可分。基金管理公司也正是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时机来宣传、推广自己的新产品的。本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追求首发规模,片面宣传投资收益而忽略风险提示的现象还是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因为这使得许多投资者只看到收益,没看到风险。实际上,即使在整体投资成绩良好的2003年,也有过开放式基金净值一度跌破1元面值的现象,开放式基金并不都是常胜将军。 投资者认识的局限,基金招募书的过分渲染,都是产生误解的根源。甚至有投资者跟笔者说,他正是不想自己费精力、不想承担任何风险,又想回避负利率,才想到要购买开放式基金的。事实上,这么理想化的投资品种是不可能有的,购买开放式基金同样有风险,同样要花心思去研究,起码你要选基金公司、选基金经理人、选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基金。因此,在购买基金之前,阁下必须要先详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点、基金公司以往的业绩、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等等;同时,还要认真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购买开放式基金的另一个误区是把长线、甚至超长线的品种当作中、短线的品种来看待。这种误解在去年开放式基金的高额赎回和今年开放式基金的巨额认购行为中不难看出来。有关的经验表明,要想通过基金获取比银行利息高的投资回报,一定要通过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持有才能体现出来的,其中基金公司投资可能失误带来的风险以及净值波动带来的风险都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总把基金当短炒品种,追涨杀跌,加上购买和赎回的费用,恐怕结局并不比短炒股票更好。 (草芥)(实习生 观宇/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