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负利率”时代 牛市选择基金无须太小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06:51 北京晨报 | |||||||||
上周,不论专业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在对基金营销中券商高份额代销充满质疑,提醒投资者要小心。质疑的声音无非两点:一是基金给券商的“大优惠”未必是好事;二是百亿基金难免要面对巨额赎回。于是,有投资者打电话问:请问,这基金还能买吗? 本来热情很高的投资者为什么一下就冷静了许多?是理智使然,还是本就没主心骨、人云亦云?作为跑了多年基金的记者,我最近真的希望大家维护一下投资者对基金的热情
对于第一点质疑,我个人以为,无论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在代销问题上有何种沟通,只要不是违法,就应该认可,毕竟这是市场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何况这种事情实在看不出对百姓有何不好。难道钱从券商处流入基金就不好吗?不见得吧。难道券商处销售部分就更要面对赎回?更不尽然吧。去年银行销售一统天下时“赎你没商量”的局面只过了不到三个月。当然,资金来源的不同确实会在微观上导致投资者对基金的要求不同,但就此判断巨额赎回难逃,为时尚早。从另外的角度看,券商与基金联手后,将在四个方面获得额外收入,这对缓解券商“自营业务不灵、经纪业务艰难”的困苦局面而言,无疑是一股肥水。既然以前银行又拿销售提成又“轻取”托管费时没人抱怨,那么现在又何必对处在生存底线的券商不依不饶呢? 对于百亿基金的质疑,笔者以为实在是有利有弊。弊在考验基金经理对大规模资金的运作能力;利在将有更多的资金增援蓝筹股的同时,仍有“活钱”在其他股票上增仓,从而更加全面有效地激活行情,引领市场向纵深发展,毕竟百花齐发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从长远的角度看,牛市应该坚决拒绝去年的“二八”现象。因此,从这种角度看,像德盛小盘基金这样投资方向有个性的基金不是多了,而恰恰是少了。 回到投资者是不是要对基金谨慎的话题上,笔者认为只要把握三点即可:一是选择优良的基金管理公司,有以往优良业绩的最好,因为团队的风格不会轻易改变,“强者恒强”的局面会延续;二是选择有较好风险防范能力的基金公司,在这方面不妨关注合资基金公司。从记者对去年四季度投资组合分析和接触的几位基金经理看,合资基金公司在投资策略上,比本土基金公司更分散,更重视流动性和风险控制;三是如果您也认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市中长期走牛,那么就应该买股票型基金追求高收益。如果您追求高收益就请选择偏股型基金,如果求稳不妨选择平稳型基金。 此外,从去年基金持股的雷同性和大牛市初期“博傻”经验看,只要不是撞到水平很差的基金经理,在牛市买到收益相对稳定、水平超过“散户”的基金应该不是难事。 晨报记者 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