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债券市场 > 正文
 
基准利率国债扩容在即 利率市场化山雨欲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 16:25 《财经时报》

  有专家由此断定,一直被中央银行大力推动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而且这一进程获得了财政部的全力合作

  本报记者 李兆清

  2月13日,一则发自财政部的《关于公布2004年基准利率国债发行计划的通知》,出
现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市场成员以及相关学者都对“基准利率国债”的提法表示极大的关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基准利率国债的诞生,对于形成完整的基准利率体系、建立连续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据已经公布的计划,2004年发行的基准利率国债共9期,都是跨市场发行,即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市场同时发行。其中,2年期记账式国债的发行时间分别为6月、9月和12月;5年期记账式国债发行时间分别为4月、7月和10月;7年期记账式国债发行时间为5月、8月和11月。

  不过,财政部国库司国债处人士表示,这还不是最终的计划。

  中国国债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称之为“基准利率国债”,是因为这类国债实现了发行经常化、品种同一化——或理解为,同一期限的国债品种定期滚动发行。2003年,央行与财政部曾选择了7年期国债为基准利率国债。

  近年中国越来越重视债券的收益率曲线,其原因在于建立有效的基准利率体系,是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有专家由此断定,一直被中央银行大力推动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而且这一进程获得了财政部的全力合作。

  至于力推跨市场的基准国债品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国债收益率曲线,是财政部在2002年末明确提出的设想。市场人士指出,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利率信号从货币市场向资本市场的传导。

  为利率市场化夯基

  业内人士指出,对比去年,2004年基准利率国债由1种变成了3种,发行频率4期增加到9期,由此,今年基准利率国债的发行次数将占全年的六成左右。同时,发行量在记账式国债中的占比可能也会更高。作为基准利率国债,通常需要更好的流动性。2003年发行了四期7年期基准利率国债,每期发行量均在350亿元以上,合计发行量达到1520亿元,在当年记账式国债发行总量中占据了40%。

  自2002年12月中国首只跨市发行的7年期基准利率国债问世,到2003年底,累计发行量已达2120亿元,占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的14%左右。

  基准利率国债已经对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套利机制的作用下,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7年期国债的利率水平已经趋同。今年,2年期和5年期两个基准利率国债品种的出现,势必使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7年期以下各国债品种的利率趋于一致。

  据专家测算,国债要成为央行的重要调控工具,国债余额占金融资产的比重,要从目前的5%左右最终扩大到20%左右。

  财政部人士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法》则在酝酿之中。

  基准利率金融市场核心

  金融专家解释,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切金融产品的定价,首先需要一个公认的“零风险金融商品收益率”作为参照系。由于国债偿付风险几乎为零的特点,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将国债的收益率视作“零风险金融商品收益率”,它变化所形成的曲线,就是“基准收益率曲线”;其市场招标所形成的利率,就是“基准利率”。

  债券市场专家、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此前曾表示,没有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市场,没有一个好的国债市场利率基准,就无法实现利率市场化。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银行必须根据国债收益率曲线对不同风险的企业给出不同的贷款利率;在债券市场,投资者要依据同期国债的收益,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券做出评价;在股票市场,基准利率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是否真正具有投资价值。

  有市场人士根据今年央行工作会议透出的信息——“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做出判断: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正在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市场化程度,2004年会有远大于以往的实质性动作,利率体系改革的序幕全面拉开。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