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正文
 
如何看待当前的物价形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 06:2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我们分析认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基本上保持在去年4季度的水平,下半年则会有明显回落。无论是从物价形势来看,还是从经济增长形势来看,货币政策再次紧缩的压力都明显增加。债券市场将再次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去年1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1-12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比2002年提高2个百分点。如
何看待迭创新高的居民消费价格走势,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又将呈现什么新的特点,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作一分析。

  通胀压力并非如想象那么大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迭创新高,通胀压力似乎有不断加大趋势。但是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通胀压力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有所放慢。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仍然在扩大,但是从反映CPI涨势的环比涨幅来看,CPI并没有出现加速上涨的趋势,甚至涨幅还有所放慢。

  其次是核心CPI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由于食品等价格波动较大,国际上往往结合剔除食品、能源等价格变动之后的核心CPI来考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类价格指数来看,2003年1-11月份非食品价格指数(类似于国际上的核心CPI)涨幅为0。即使在涨幅比较大的11月份,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仅为0.4%。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3%的同时,核心CPI涨幅却不超过1%,这表明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涨价带动的,而大多数商品尤其是工业消费品价格仍然徘徊在通货紧缩的边缘。物价上涨的基础并不牢固。

  第三,居民消费和储蓄意愿比较稳定。尽管10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加速上涨的局面,但是除了个别地区的抢购行为外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抢购现象。另外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也比较稳定。这些情况说明人们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预期比较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受预期扰动而加速上涨的条件并不具备。

  CPI公布效应将逐渐减弱

  在经历了10、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跳跃式上涨的恐慌之后,市场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目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型或者食品型物价上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市场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再次出现跳跃式变化(上涨或下跌)的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指标的公布效应将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类指数,尤其是类似于核心CPI的非食品价格指数走势的对于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和把握宏观政策动向的重要性将明显增加。

  上半年CPI涨幅将维持惯性

  从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因素来看,去年支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食品涨价,公用事业和服务提价等将继续存在,总体上看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将继续扩大。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季度变动趋势来看,由于食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加速上涨主要是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受翘尾因素和较高的基期的影响,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据此,我们分析认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基本上保持在2003年4季度的水平,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会有明显的回落。

  货币政策紧缩压力进一步增加

  以2003年8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货币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经从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转向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防范贷款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超过3%,根据我们的预测,2004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第三次超过3%。从经济增长率来看,国家统计局的初步预计数显示,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9.1%,增长率已经接近公认的9%-10%的潜在增长率水平。

  无论是从物价形势来看,还是从经济增长形势来看,货币政策再次紧缩的压力都明显增加。债券市场将再次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

  作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李慧勇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