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界今年股权变动异常频繁 宝盈基金谁来当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 07:20 证券日报 | ||
本报记者 秦炜 基金公司股权大变更和基金经理频繁易人成为今年基金业界一大“异像”。 自基金行业实施“1+1”政策以来,由于每家机构只准参股和控股一家基金公司,使众多机构不得不调整手中所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权,经证监会批准股权变更的基金公司达7家, 宝盈股权转让谜底在哪 宝盈基金公司以其股权变动之大和经理层人事变动之多,还有迟迟未见分晓,尤为引人关注。自从今年3月份以来,老股东联合证券、山东国投、天津信托、重庆国投集体转让股权,包括总经理刘京湘在内的20多名管理层员工相继离职,由此而引起的震动至今仍余波未平。 本月初,宝盈基金一高层人士曾向记者透露,“转让方案今年4月份已经报至证监会,年内应该获得批准。”但时近岁末,宝盈基金股权变更之事至今仍没结果,新的董事会仍未建立,总经理位置仍然空缺,公司的事是谭向东一个人说了算……社会上关于宝盈的各种传闻沸沸扬扬,宝盈公司到底怎么了?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宝盈股权变动之事很快就会明朗化。 宝盈现在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公司从成立以来没有违规的行为,其风险度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这位负责人透露,宝盈公司的问题确实也比较复杂。它是在清理老基金蓝天基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来的蓝天公司清算时,一股才7分钱,宝盈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成立时原来几个股东基本上是均股的状态,股东之间互相牵制。公司以内部人控制为主,效益不是很理想。公司股权变更和经理层人事变动属于正常的。 这位负责人说,我们推行的“1+1”政策就是为防止出现金融问题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如果没有1+1的政策有可能出现股东联手操纵。可以说,“1+1”的政策是一项基石性的工作。另外,也防止内部利益冲突。“1+1”的政策规定实际控制人股权最高不能超过49%,是让小股东有制衡权。 宝盈基金新东家衡平信托入主宝盈后,其股权到底占多少?原计划继续留下来的老股东对外经贸信托是否真的也要出让手中25%股权?新的董事会将由哪些人组成?总经理会由谁来出任?对记者提出的这些问题,这位负责人没有作出正面回答。 变动中谁在掌控宝盈 记者无意中从该公司员工通讯录上发现,“公司领导”一栏中只有谭向东、周晓涛两人,而且两人均未写明其职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在股权变动的过程中,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处于高度集权的内部人控制状态。 据调查,总经理刘京湘的辞职董事会已通过,并且人已离去数月,总经理的职责暂由董事长谭向东代行,但此事至今未见公告。公司已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处于既无总经理又无副总经理,而由督察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状态。前不久,公司督察员周晓涛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现在公司又没了督察员。督察员的职责谁来履行呢?周晓涛还做督察员的工作吗?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据了解,就连新老股东、董事、监事对好些事情都不知情,可以说,这一时期公司是在高风险中进行运作。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是谭向东在公司人事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清洗,对宝盈在人事上动的大手术也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公司原有职工60多人,现已走了20多人,一年内人员变动达三分之一以上,令人惊诧!离开宝盈的人都感到忿忿不平。而且,据了解目前公司与员工新签劳动合同的期限仅半年,公司内部对此反响激烈。 另外,公司的内部基础管理也很混乱、业务发展青黄不接。那么,即将入主宝盈的新股东是怎么看待这一系列问题的?他们又将会有何举措?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股东也认为,宝盈公司的“稳定压倒一切”!他们也一直强调,股权变动不能影响经营班子,宝盈的班子稳定是前提。据了解,新股东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外围工作,希望能维护宝盈公司的稳定和形象。新股东也表示,他们已经承担了原股东清理蓝天基金所带来的沉重责任,有稳定发展宝盈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其受让股权尚待批准,现在不便参与宝盈的公司治理,其促进宝盈稳定发展的良好愿望难以落实。 记者从多方面获悉,包括新股东在内,多数与公司相关的人士都希望新总经理的任命,应该用市场化原则公开招聘。选用声誉好、有能力的人来担当,以树立宝盈良好的市场形象。 据了解,宝盈的情况今年比去年好。去年盈利是1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800多万。记者向有关人士询问了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获悉大致有三:一是今年公司没有新发行基金。所以,省下了宣传推广费用。二是员工大量离开,省下了工资成本。三是增加提取宝盈鸿利开放式基金的管理费用。这些因素是宝盈盈利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监管机构以及宝盈的新股东、现有员工等方方面面都希望稳定,只要稳定下来,宝盈还是大有希望的。 基金业发展要规范治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金业界人士,尤其是经理层普遍认为,基金管理的专业化要求很高,对于正处在发展初期的基金行业而言,基金公司的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迫切需要经营管理层的稳定。基金经理的频频换班,并不利于基金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数十家基金公司经过4-5年时间的发展,为基金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他们的基金运作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投资理念和风格已初步成型和获得市场的认同,具有较高的市场公信力,信誉和品牌形象比较好。 作为基金投资者,往往看重的是基金公司的稳定经营和认同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如果股权变更引发公司治理混乱、人员频繁变动,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投资理念和风格将随之调整,致使投资者很难对其变化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估,因此投资者很可能“一走了之”,从而对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基金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现在,基金公司如何在股权变动中不使公司治理受到损害,不使基金业初步建立起来的公信力受到影响,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