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招商银行百亿可转债风波终于有了结果。本周三,尽管遭到了众多基金经理们的一致反对,但招商银行还是依靠大股东的地位,最终使得100亿元可转债方案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通过。
其实,发行方案的通过早已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了,毕竟胳臂拧不过大腿。
本文并不想议论招行发债事件的本身,因为,股权分裂在中国证券市场由来已久,是制度性的问题。证券市场同股不同权的现象,让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几乎成为零,“一股独大”的局面也并非说改就能马上改的。
因此,只要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公平。二级市场上,流通股股东在花钱的同时还要承受投资的风险,而非流通股股东则无风险地享受着净资产增加的好处。
一些上市公司之所以热衷于再融资,是因为只要再融资成功,得到的好处就是巨大的,这样的事谁不愿意干?中小股东不同意?您说话管用吗?人家大股东手中掌握着说话权呢!
此次47家基金空前的团结一致,并不让人感到吃惊,因为作为流通股的大股东,谁又愿意承受投资收益摊薄之苦呢?“对于上市公司圈钱,过去很少听见中小股东的声音,”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这次因为融资比例过大,且又在市场状况如此低迷之时,触动了一直看好该股并重仓持有的众多基金经理们,因此遭到了群起攻之。”
好在基金经理们的努力并没有全部白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股东会上表示,鉴于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的办法,招行依然只能把发行可转债作为第一选择。如果在发债的准备过程中,国家出台了有关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补充资本金的管理办法,同时又能够在时间上满足招行补充资本的需求,那么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听取股东和投资者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向主管部门申请部分或全部发行金融债。
招商银行的积极表态,显然是考虑到流通股股东的强硬态度。而与以往五粮液高价配股、用友软件高分红等流通股股东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相比,招行的缓和姿态,似乎让流通股股东心里稍稍好受些。
如果进行换位思考,这件事情似乎双方都有道理。如果站在招行角度,为了公司的后续发展,提出百亿转债的再融资方案也是合理的;但若站在基金角度,作为中小股东代表,基金所提出的要求亦非无理取闹,也合情合理。
但事情的症结却并非招行发债本身。这场因上市公司发债而引发的风波,实质上反映出因股权割裂而导致的流通股东利益和非流通股东利益存在冲突的现状。
招行发债风波看上去似乎平息了,但若不改革制度性的缺陷,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的“招行发债”风波,其将对投资人的信心造成很大的冲击。
招行发债风波如何平息并不重要,但如果能由此带给市场深刻启示才是人们所期待的。因此,管理层应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充分考虑到流通股东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股市的症结,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招行发债风波留给我们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