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立场有微妙变化 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债市走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7日 22:21 证券市场周刊 | ||
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不同,在七月份报告中,央行少有地提出了“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的判断。可见,央行决意要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上有所作为,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在现有体制下最能控制的操作工具了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 本周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公告发行500亿央行票据,净回笼资金400亿,票据发行规模较上周明显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立即做出反应,国债指数破位下行。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市场众说纷纭,央行的操作意图是什么?公开市场操作又将如何走向?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立场有微妙变化 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突破了20%,社会各方对M2的增速有不同的解读。一方认为,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是内生性的;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没有引起物价的持续回升。与之相反,通缩依然是经济的顽疾。因此,货币供应量应该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另一方则认为,从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到通货膨胀,一般有半年以上的时滞。根据经验,M2的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率之和8%是适宜的,但目前近12%的差值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引发通胀。而且长时间的货币宽松,可能会推高房地产、股价等资产价格,形成资产泡沫。如果泡沫破裂,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会冲击中国目前并不完善的金融体系。 从目前情形来看,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立场有微妙变化。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表述不同,在七月份报告中,央行少有地提出了“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的判断。可见,央行决意要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上有所作为,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在现有体制下最能控制的操作工具了。 近期央行票据发行可能保持较大规模 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未提及对M2增长率的控制目标。参考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18%的目标,如果要把八月份的M2同比增长率调降到18%,那么测算出M2余额为22.44万亿,较7月份的M2余额下调1800亿。 7月份,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已经明显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余额。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000亿,远低于6月份5000亿的规模。但是7月份的M2增速并未下降,因此,央行双管齐下,除了继续通过窗口指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之外,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以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之效。 根据货币政策报告提供的数据简单计算,2002年广义货币量为18.5万亿,基础货币为4.5万亿;货币乘数为4.11;而2003年上半年,广义货币量为20.5万亿,基础货币为4.3万亿,货币乘数上升为4.76。货币乘数上升明显,这与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有关。下半年,随着央行信贷控制的力度加大,货币乘数应当回落。若按4.76乘数估算,如果央行想把8月份的M2余额下调1800亿,必须减少基础货币378亿。 8月央行到期票据810亿,如果外汇占款释放600亿基础货币,简单测算,如果要减少基础货币378亿,央行必须发行票据约1800亿。8月份,央行已经发行了800亿票据,因此,在后两期操作中,央行可能维持每周500亿的票据发行力度。 去年9月份的M2余额基数较高,如果按18%增长率计算,今年9月M2余额为20.88万亿。因此,如果8月份的M2余额能够控制在20.44万亿元,那么9月份,央行对基础货币增长的容忍度会比较大。反之,如果8月份的M2仍按6、7月份的速度增长,那么,央行仍会保持较大的票据发行力度。简单估计,9月份央行平均每周发行票据将在300亿—400亿之间,平均发行力度不会超过8月份。 实际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以上分析只是提供一种思路。 两个市场表现迥异 交易所债券市场受到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呈现破位下行走势,投资者担心加大公开市场票据发行力度,可能会导致市场资金面的变化,因此抛出债券,回避价差损失。交易所长期债反映强烈,20年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0个基点。长期企业债也受到影响,02三峡债和02中移(15)大幅下挫,收益率上升9个基点。此外,交易所市场还受到其他因素困扰,如券商挪用客户债券余音未散,大盘新股发行纷至沓来等问题,因此,交易所债券市场还会继续呈现弱市运行特征,市场信心脆弱,上涨缺乏动力,对利多信息麻木,对利空信息敏感。 银行间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些,从央行票据招标利率下跌,到回购利率稳定,都反映出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非常宽松。今后,随着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加大,银行间资金面会稍有收紧,回购利率稍有回升,债券收益率也有调整的要求,但调整的力度会小于交易所市场。两个市场表现迥异,与投资者的资金特性有关。投资交易所债券的资金与银行间市场不同,很多机构往往能在股票、债券、转债等多种金融产品之间转换配置;而且,这些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更强,对债券产品的价差比较看重,如果这种特性被一些实力机构利用,它完全可以利用特定时段的市场恐慌情绪打压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认识到两个市场的差异性,对于追求稳健的交易所债券投资者,应该对跨市场品种赋予流动性溢价。 (注: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之间有确定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