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曲向东:中国是一个制造DVD大国,2001年全球的DVD产量是2600万台,在这之中中国的产量就占1000多万台。中国成为世界上DVD设备最大的生产国,就在中国DVD企业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今年的3月8号六家国外的DVD企业就是所谓的6C联盟,一起向中国的DVD企业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中国的DVD企业在4月1日之前必须向他们缴纳专利费,否则他们将提起诉讼。但是4月1日过后中国的DVD企业仍然没有缴纳专利费,6C联盟也没有真的诉诸法律,双方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现在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件事到底会怎样解决呢,我们听在现场的记者马洪涛的报道。
马洪涛:到现在为止,这起纠纷仍然处在紧锣密鼓的谈判阶段,正如我们以前所了解到的,代表中国DVD企业进行这次谈判的是设在上海的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协会秘书长叫郑鹤龄。这些天他一直在和包括6C在内的十几家国外企业进行谈判。他告诉我,他们现在谈判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专利费该交多少是比较合适的。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价格。但是他也告诉我,说因为他们跟6C之间有一个约定,也就是在这个谈判的正式结果出来之前,他不可能向我透露更多的内容。与此同时6C在中国的律师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但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的司长徐顺成先生对我说:“其实现在的谈判正在朝着对中国的DVD企业比较有利的一个方向发展。”他介绍说,在谈判当中中方提出的一些理由已经被6C所认可,比如说中国的DVD很多的配件是从台湾进口的,那么台湾的生产商其实已经缴纳了这个专利费,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对这一批配件,6C不应该再向中国的DVD企业进行重复收费。徐司长说:现在6C的要价已经比一个多月之前明显下降,但是还没有降低到中方可以接受的一个水平。
主持人曲向东:目前中国的DVD企业的反应是什么呢?
马洪涛:现在中国的DVD企业普遍表现得比较乐观,深圳先科电子海外部的一个负责人对我说,他们相信双方能够在每台DVD缴纳三到五美元专利费的水平上达成一个妥协。
我们知道在这之前,6C一直要求的专利费是20美元。但是他们同时也很明白其实在这场纠纷当中中国的DVD企业已经没有机会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交不交专利费的问题,而是专利费交多少的问题。
主持人曲向东:那你有没有了解一下,在6C对中国的DVD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中国DVD的市场销路情况怎么样呢?
马洪涛:我们知道在6C的最后通牒刚刚出来的时候,曾经有分析说因为专利费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中国的DVD企业将通过涨价来消化掉。但是后来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苏宁电器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情况,他们在这个月的DVD销售非但没有涨价,反而出现了明显降价的一个趋势,平均降幅达到了9%。
主持人曲向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马洪涛:至于为什么出现这个形势,连他们的副总孙为民先生都说他自己有些看不懂,不过据我分析,这个可以联系一下中国的DVD在国外销售的情况。因为在这个月之内,出口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来自欧盟的很多定单都要求推迟供货的时间,这样以来必然会增加国内市场上的供应,那么降价我想也就在所难免。
主持人曲向东:那么你估计这件事最终到什么时候会有一个最终的结果呢?
马洪涛:跟这个事情所有有关的人都希望这个事情有一个尽快的解决。但是进行谈判的双方都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不过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的司长徐顺成先生,他有一个很乐观的判断。他相信这件事情在5月底就可以看到一个结果。
这次专利费的纠纷对中国DVD的出口的确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那么这次纠纷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呢,来看有关的背景。
2002年初,国内DVD市场风云突变,国外DVD核心企业6C和3C纷纷向中国DVD厂家发难,要求国内厂商交纳专利费用。其中6C是以日立、松下、东芝、JVC、三菱、时代华纳6大技术开发商1999年结成的专利保护联盟的简称。3C指的是飞利浦、索尼、先锋三家公司。
由于国内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的硬件、软件都从国外进口。因此6C要求向每台中国出口的DVD收取20美元的专利费。从今年1月份起,国外企业以中国DVD企业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为理由,通过当地海关对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DVD产品实施扣押。
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公司出口到英国的3864台DVD机,被飞利浦通过当地海关扣押。2月21日,德国海关又扣押了惠州德赛公司的3900台DVD机。2002年3月8日,6C联盟两次向国内DVD生产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3月31日前国内DVD生产企业与其达成专利费交纳协议,否则将提起诉讼。
这次事件涉及我国所有的100多家DVD生产企业。据统计,去年DVD全球消费需求为3000万台,而我国的出口量达到了大约1000万台,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3。在国内,去年DVD的销量大约为400万台,今年有望达到800万台。以目前6C要求的每台DVD征收专利费20美元计算,去年中国的DVD生产企业应该缴纳的专利使用费大约为2亿2千万美元。
2002年3月31日国内多数厂家承认专利使用费收取的合理性,但对费用过高表示无法接受,多数厂家希望每台DVD机收取专利使用费2-3美元,最多不超过5-6美元。因此,国内厂家并未在最后通牒期限内承诺交出20美元专利费。
2002年4月2日,国内有关人士表示,谈判尚未达成协议,但未见6C有上诉行为,最后可能是重新放宽期限继续谈判。
最近,国内DVD价格又有调整,专家分析,此次专利事件影响了国外的订货,出口受阻会将压力转嫁到国内,厂家为了扩大国内的市场份额,主动调低了价格。一场国内外企业参加的DVD大战可能在今年打响。
主持人曲向东:像中国DVD企业提出专利费要求的六家企业当中,有五家来自日本,一家来自美国,但是最早把中国DVD拒于门外的却是欧盟。现在我们就连线中央电视台驻欧盟的记者王韵权,请他来告诉我们欧盟国家对这件事的反应。
现在中国的DVD在欧洲海关被扣押,据你的观察,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王韵权:这件事情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是由荷兰的飞利浦公司、索尼,还有先锋公司,他们呼吁可能是在背后起了一些作用,但是真正的原因是在欧洲电子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也是比较激烈的。但是撵走一个厂家对于其他的厂家来说,对市场占有率是有一些好处的。
主持人曲向东:中国的DVD产品在欧洲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王韵权:我所了解,在西欧和欧盟发达地区,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这一带中国的产品比较少,也很难见到。最主要的厂家欧洲的就是飞利浦,除了飞利浦以外是日本的厂家和韩国的厂家。原因主要是在欧洲北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较高,北部地区比较重视品牌和技术含量,就是说先进的技术含量。中国DVD包括电子产品在南部欧洲、东欧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尤其在东欧可能比较多一些,因为还是比较适合当地人销售的胃口或者是他们的物美价廉。但是北部欧洲他们更重视品牌,重视所谓技术的声誉。
主持人曲向东:经历了这次专利费谈判之后,中国的一些DVD企业开始进行反思,到底怎样发展才能够真正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上海广电集团的DVD有相当一部分都销往欧盟,欧盟的门槛提高以后,他们将做何打算?我们现在就联系一下上广电的董事长徐为扈先生。
这次6C联盟和中国DVD企业之间的这场纠纷,作为上广电有没有受到影响呢?
上广电董事长徐为扈先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因为这个问题原来我们已经考虑到的,我们也认为必须要付一定的专利费,只要是合理的,我们是应该支付的。
主持人曲向东:我也听说上广电目前也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就是比DVD技术还要更先进一点的,叫做EVD技术,目前进展怎么样了?
徐为扈:我们是和电子研究所一起开发的,与DVD相比,这个EVD压缩技术从视频方面来说,它是1920乘1080,也就是它是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机的,DVD只不过780线,在这个方面完全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主持人:现在也有很多说法,认为DVD技术这种视频压缩技术在中国的起点比较低,我们自主去研发还不如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自主研发有点得不偿失,您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去做?
徐为扈:我并不认为这种说法对。数字技术中国的起点并不太低,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数学模型思维方式是非常领先的,我们缺乏的是系统和市场的观念。现在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作为基础,把中国研究的数学模型技术突破一下的话,中国的数字技术在一段时间以后不会有太多的落后,而且关于数字技术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解决这个核心技术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问题。
主持人曲向东: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认为在中国DVD厂商和6C联盟之间的这场纠纷对于面对未来的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还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自主技术这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徐为扈:肯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东西,我不排斥引进国外的技术,也不排斥借鸡生蛋买进一些专利。但是我还得要自己开发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的技术不可能一家公司全面包罗,就像DVD,6C六家大公司有自己的技术,而且他们来进行共享,如果你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的话你没有谈判的余地。
主持人曲向东:那么跟上广电的情况可能有些不同,TCL的总裁李东生,他从不否认技术方面的差距是制约TCL追赶国际大公司的一块挡板,事实上现在这块板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它们的DVD进军国际市场,根据TCL集团年初制定的计划,他们将在今年生产100万台DVD,那么他们又准备怎样弥补自己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呢?我们现在就接通李东生先生。
我记得您在以前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技术开发是TCL的一根短板,就是比较短的一个地方,那么这根短板是不是会影响TCL整个的发展呢?
李东生:对我们未来发展会形成比较大的制约。我们在前两年已经意识到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经营管理能力是我们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最重要的两个障碍,所以我们在努力地加强这方面的力量,提升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过去这一两年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资源也是特别地大。
主持人曲向东:您现在像跟松下、东芝包括飞利浦这样一些跨国公司进行各方面的合作,是不是也是为了增强你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呢?
李东生:对,我们现在和国际大公司合作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来提升我们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我们国际经营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种有效的合作我相信能够加快我们技术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曲向东:那么在TCL你们怎么看待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李东生:我觉得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话,一定要立足于逐步建立自己的自主技术开发平台,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比较高的附加价值,任何技术知识产权的获得都必须要支付代价,在现在这个竞争很激烈、边际利润已经很低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的企业对所有主要的技术都要去支付额外的代价的话,那我们的竞争力一定会受到削弱。所以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是帮助我们建立自主开发的能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部分知识产权,能够在总的主导产品方面自主地掌握它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主持人曲向东:眼下对中国DVD这件事它的结果会怎样,您的判断是什么呢?
李东生:我觉得最终来讲,我还是有信心大家能够达成一个协议,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是双方本着一个公平合理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最终是能够找到解决办法的,但这个解决办法最终中国企业还是要为这个东西支付一个代价。我们希望这个代价能够尽可能合理一些。
主持人曲向东:尽可能的低一些。
李东生:当然了。
主持人曲向东:上广电和TCL他们对待技术研发的态度尽管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我们今天请来对外经贸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汉林先生,我们来跟他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还没多长,就爆发了和欧盟6C联盟DVD的专利纠纷,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张汉林特约观察员:的确我们应该看到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企业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有自己的一些专有技术。我觉得这里面暴露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能对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我们自身原因,企业由于产业的竞争力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强,尽管2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所提高,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或产品我们都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持人曲向东:如果这次专利费的问题得不到最终的解决,中国的DVD企业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张汉林:我想首先对我们的出口肯定影响很大,意味着我们对所有该技术的拥有者和它的所在国,我们这个产品不可能进入。
主持人曲向东:对,所以现在很多DVD企业也是要非常积极地解决这件事情。现在这件事情实际上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途径的一个争论,其实原来也有这些争论,现在好像又凸现出来了。无非是两种观点,一种所谓借鸡下蛋还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另外一种是要自己孵小鸡自己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技术,那么您个人赞成哪种观点?
张汉林:我想应该说两种观点折中,一方面要分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目前的技术差距本身不是特别大的一些产品和产业,我觉得应该还是要积极地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制与开发,这是一个根本。但是如果对技术差距比较大的,而我们一下子很难投入特别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技术研发的一些产业,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对标准的成熟性的技术直接拿来引用。我个人认为我们要考虑第三条路,这个第三条路,我认为并不是不存在的,就是把国外的这种专利技术作为技术入股,然后我们跟它共同地发展,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双赢。
主持人曲向东:现在中国DVD的处境其实与中国的彩电冰箱空调刚刚起步的情况差不多,现在中国生产的这三种产品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了相当的竞争力,而且命运基本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其中的原因应该有很多,但是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这三种产品的核心技术。同样在欧盟的市场上有一种来自中国的空调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而且这种空调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现在我们就连通这种空调的主人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
主持人曲向东:春兰在70、80年代开始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个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其实很多中国的家电企业早期都有过这样类似的一个过程,你们是怎样从最早依靠别人的技术到最终演变成为是依靠自己研发这样一种道路呢?
春兰首席执行官陶建幸:这个过程到现在为止大概已经经历了将近30年,从70年代初我们主要还是以测绘仿制为主,到了80年代的1985年以后我们基本上就开始独立地研发自己的产品,到了90年代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已经比较强大了,所以大部分的产品主要是我们自行开发的。
主持人曲向东:您认为,在从没有自己的任何核心技术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什么问题呢?
陶建幸:这个问题就很多了,比如讲原来我们不拥有核心技术,无非我们就要向别人购买,实际上我们向他们购买的,对方本身在市场上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可以想象既然你是他的竞争对手,他会把他的好的技术卖给你吗?所以实际上这种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曲向东:所以你买也买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
陶建幸:对,这是其一,那么其二,他可以在价格上给你狠狠地杀你一把,很高的要价,我们以前就碰到过这种情况。
主持人曲向东:你们怎么解决呢?
陶建幸:这个主要还是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主持人曲向东:春兰现在投入到研发上的力量占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在咱们的家电产业当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陶建幸:这样说吧,我们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大概平均每年的研发经费两亿到三亿。1995年到2000年期间,我们每年研发经费上升到5亿到7亿,我估计在20世纪以后这种趋势投资的比例会加重。
主持人曲向东:这个比例占到了你们春兰整个收入的多少?
陶建幸:大概在2%—3%左右。
主持人曲向东:那么这个比例在传统的家电行业里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陶建幸:这个比例在中国目前应该说是最高的,但是和世界上一些大的公司相比,实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他们的研发费用,传统产业一般可能要到5%左右,可能会更高一点。
主持人曲向东:您认为春兰将来会达到这个标准吗?
陶建幸:我相信应该会,而且一定要这样,否则你就没有这种主动权。
主持人曲向东:我们也知道在你们春兰的研究院里陈列着许多春兰自己研发出来的一些新的产品,可以说很多人看了也都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的好。但是据我们所知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产品都能够在市场上盈利的,这种现象应该怎样去解释呢?
陶建幸: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因为产品我们一般都把它的研发分成三类,一类就是说马上就要推向市场了,这一类主要定在目前的目标市场,它的盈利水准应该是非常好的。还有一类我们是面对未来市场的,是为未来做的储备。
主持人曲向东:您在春兰的时候,您就亲自主持过对通用电气发展道路的研究,根据您的研究您认为春兰和像通用集团这样的国际公司比起来,在国际竞争力上最主要的差距是什么?
陶建幸:我觉得我们和GE会有很多差距,但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差距还是技术方面的储备问题,因为GE毕竟是一个百年老店了,一方面它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自主科研的开发,进行了很大的投资。第二它技术的积累也非常大,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也会不断努力逐步减少缩短这种差距。
主持人曲向东:毕竟GE也是一个百年老店了,所以我们还有很长路去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企业直接跟国外的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大家谁长谁短,看得清清楚楚,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之后,如果想增强这种国际竞争力,它们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工夫呢?
张汉林: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差距比较大,第一个我们刚才提到的技术,技术往往在研发形成一个创新的技术体系,然后形成一个研究新产品新技术的这方面的机制,过去之所以讲要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知识产权应该更多地把它理解成为一种智慧财产权,实际上它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所获得的法律的保护,在这样一种架构之下,我们寻求这样一种理念,你侵犯了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侵犯了人家的智力劳动的成果,反过来我们可能对智慧财产的理解、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了。第二我们经常说的人才,关键还有一个,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主持人曲向东: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张汉林:对,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实际上我们的差距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