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乳品行业中,上海光明乳业的王佳芬一向有“铁娘子”之称,就是这位铁娘子,今年做出了一系列惊人之举,先是打出“无抗奶”的招牌,然后是公司上市,最后以产品和资本优势在全国展开了扩张,在乳品行业里掀起了一场革命。
2002年4月,原本平静的中国乳业从上海刮起一阵飓风,光明乳业宣称其产品将全面实行无抗,“无抗奶”的飓风迅速在业内掀起波澜,有人说,中国乳品行业全面洗牌的时代来临了,光明乳业图谋全国的态势突然明朗。而引领这场风暴的,就是光明乳业的掌门人王佳芬。
王佳芬:我觉得我们做这样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为消费者负责的工作。只会把这个行业带向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王佳芬做百年光明的口号下,企业正在稳步发展。其年销售额已经从1997年的8亿元飚升到2001年的35亿元,净利润也从1997年的4千万元上升到2001年的1.6亿元。连续五年稳居行业老大。2002年,光明乳业预计将保持销售额和净利润30%-40%的同步增长。除了用“无抗奶”吸引了无数眼球之外,2002年王佳芬另一件得意之作是1.5亿A股的成功上市。凭借募集到的9.5亿元资金,光明乳业通过控股、兼并、购买等方式整合了一批地方小的乳品企业,把光明的触角伸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攻城掠地.
王佳芬:我们中国应该有五到十家大的公司,然后还有一批地方的集团军。我觉得这就是将来中国(乳业)的局面。
今年王佳芬还有一个惊人之举,就是把法国达能集团留在了光明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里。虽然达能的股份只有5%,但是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乳业巨头极其擅长通过资本运作来吞并竞争对手,乐百氏和娃哈哈已被它收入囊中,王佳芬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虽然王佳芬坦言达能不会只满足5%的股份,但她对资本的解释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乳业正在涌动的激烈变革。
王佳芬:我觉得这个过程很精彩就可以了。至于资本的流动性,全球一体化很难说。以后的公司越来越公众化,就很难说这个股份是谁的。
凭借着对扩张谨慎的态度和快、准、狠的手段,王佳芬和光明乳业开始在业界和媒体名声鹊起,1999年,光明乳制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入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50强,2002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同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和“2002年中国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企业”。随着“用世界资源做大中国乳业”这一方针的逐步推行,随着“华东成片、长江连线、重点城市布点”的战略设计的逐步到位,光明乳业正朝着到2006年跻身世界乳业25强,到2020年跻身世界乳业10强的远景目标前进。
王佳芬:我们很强调,就是每做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一个产品,我们都有赢利模式,只有赢利模式,我们才敢去做。
光明乳业的前身是上海牛奶公司,一家4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1992年,王佳芬上任牛奶公司总经理之后,通过一个月的孤身调研和到法国达能公司的参观学习,她打定了“变则生,不变则死”的想法。从最初的裁员、分流到现在的兼并、重组,光明乳业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纯粹的国企到合资公司再到上市公司的蜕变,也一次次站在行业的风口浪尖上,其锋芒时时牵动着业界的神经和视线。
王佳芬:我们公司惟一不变的就是一件事,不停地变。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变革的能力。
王佳芬在21岁的时候,就是一个400人的连队的党支部书记,24岁的时候成为一个掌管2万人大农场的党委副书记。她常说,自己的特长就是当领导。无论是公司还是自己,王佳芬学习、变革和超越是发展的三部曲。她会出现在公司的各个事业部,尖锐地提出不同的问题;但在早上的广播体操时间,员工们都喜欢和她聊天,灵活多变是是她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但有一件事情是王佳芬十年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利用早晨上班的时间逛逛路上的超市。这样,她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王佳芬工作的时候像拉满了弦的弓,但轻松下来却唱得一手好歌。
有人说,没有王佳芬,就没有今天的光明乳业。但对于光明今后的发展,王佳芬更希望自己的作用越来越小。谈起她今年最得意的事情,她没有跟我们讲公司的业绩,而是说,自己在外出差的时候,很少有电话找她。她说,这说明公司的运转状况越来越好,百年光明应该不会只是一个梦想。
(《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