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计委等5部门联合决定,全国所有城市要在2005年底以前全部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的政策。阶梯式水价是指对居民用水有上限规定,如果用水超过一定的标准,同样1立方米的水,将征收更多的钱,用水越多,每立方米单价便越高,用价格杠杆保护水资源。那么到时,你家该交多少钱呢?目前全国已有14个城市开始了这一政策的试点工作。我们先到深圳看看那里的情况。
深圳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对水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但深圳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让居民和企业用得上水、用得起水,成为政府部门制订水价时最重要的政策标准。
深圳市物价局价格管理处副处长黄细钦认为,水价的制定应该有利于供水企业的良性循环。自我发展、自我积累是一个原则。第二、水价的制定应该有利于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水环境。第三、水价的制定应该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1990年,深圳开始实施阶梯式水价,把全市用水户分为5类: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工业用水、商业用水、外轮用水;对每一类用水户又设定不同指标,超过指标的部分以阶梯增长的方式收取水费。几年之后,节约成水就意味着节约成本,成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当阶梯式水价让许多企业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之后,这项政策已经不具有太多的限制意义了。到1996年,深圳除保留居民用水的阶梯式水价之外,取消了对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商业用水和外轮用水的阶梯式计价政策。
深圳卓嘉尔服饰有限公司这几年常常教育公司的员工,一定要节约用水,比如,面料开裁之前一定要经过缩水,但是把缩水用过的水不是马上倒掉了,而是拿来拖地或者冲洗手间之类的。这样经过多年来的经营,在水费这里已经节省了不少的成本。
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深圳市供水企业扩大规模和建设管网的压力大大减轻。更重要的是,通过阶梯式水价政策,居民在合理用水指标内可以低价用水,而供水企业又可以通过对指标外用水收取高水价,来取得适当利润。目前深圳居民水价阶梯分为2级,每户每月用水在30吨以内,每吨水价是1.50元;超过30吨,每吨2.00元。虽然深圳水务公司每吨水的成本高达1.76元,但平均下来,每吨水仍能有一定的赢利。
深圳水务公司董事长梁相钦告诉记者,深圳的自来水成本比较高,企业要想获利要有一个相当的价格,但是也考虑群众的收入、整体的投资环境,所以基本对居民用水的收费还是按照低于成本价收的,其它工业商业有一点点利润,靠得就是阶梯以上的部分。深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两级水价。其它地区,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阶梯式计量水价的规定,分为三级,级差为1:1.5:2。如河北省张家口市正在推行的新水价计价方式为:居民生活用水量每月在每人3吨以下,执行1.13元/吨的基本水价;月用水量在3吨至5吨执行二级水价,按基本水价的1.5倍收取水费;月用水量超过5吨部分执行三级水价,按基本水价的2倍收取水费。其它地区用水基数和基本水价虽然还未确定,但基本做法张家口类似,都是按使用吨数区分为三级水价。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广东其它地区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关方面对全省供水企业价格和收费进行检查时,发现违规收费高达4亿多元,这其中大多是供水建设收费项目。违规收费为什么会如此多。
水价改革:违规收费,背后有因
2001年4月,广东中山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委托中山市供水总公司为其新建的物业修建一座供水工程,总共造价48万2千元。但直到一年之后记者拿着广东物价部门提供的收费单据来到该公司进行采访时,公司负责人才知道,这项工程款中的12万7千元供水设施费属于供水企业的违规收费。他听说此事后感到突然,表示“已经都成为事实了的,是不是可以退给我们呢?”
在广东物价部门的检查中,像这样的违规收费并不止一家,其处理结果还在研究当中。据广东物价局统计,从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仅中山市供水总公司违规收取的这种供水设施费多达700多万元。据物价部门介绍,所谓供水设施,主要是指供水企业为新用户提供用水所安装的供水管网。而早在1997年,广东省就已经明令取消了自来水的管网费。那么供水企业为什么还要收取呢?
据了解,在85年之前,水厂的建设管网的投入都是由政府来投资的。85年后,这方面的投入都是靠企业向银行贷款,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还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建设水厂和供水管网。企业通过合法的渠道自筹资金扩大规模,完善设施,这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供水企业要通过违规收费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呢?负责此次水费检查工作的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水价不到位,水价甚至还不足以弥补成本。目前广东水价在1.4元到1.6元之间。根据专家的测算,水价要保本微利一吨要在2元钱左右。
马壮昌副局长认为,由于当前水价不合理,供水企业的违规收费可谓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一种行为。以中山市供水总公司为例,2001年每吨水的平均售价是1.15元,而成本却是1.17元,每卖1吨水,公司就亏损2分钱。此外,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水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1年,中山市的供水量平均每年递增7%,这需要供水公司不断投资,加大供水。截止目前,中山市供水公司已累计亏损7100多万元,在银行的负债达到了3亿4千万。水价比成本低,这种状况下水量的不断增加,亏本会越来越大。
据国家计委提供的统计数字,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已从1988年的每吨0.14元上涨到了2001年的1.27元。价格的调整意味着水正从福利品向商品转变,但供水企业早就从政府补贴的公共事业单位转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水价改革的相对滞后,让早已走向市场的供水企业举步维艰。但相比之下,政府部门在制订水价的时候似乎难处更多:水价如果过高,老百姓将难以承受;水价如果过低,供水企业将不能良性发展。那么,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马壮昌副局长说,解决的办法是加大改革的力度,逐步理顺水价。当前要做的是认真做好水价的审价工作,要按照国家计委的部署,要求各市尽快地推出阶梯式水价的方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水价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注意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社会低收入居民生活稳定。调价方案出台前会按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经济半小时》记者张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