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是秋冬换季,一些城市的商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现在的商场打折,一般不再采用几年前的直接折扣,比如原价的“三折、五折”,而是大都采用“赠券法”,比如,在武汉,一些大型商场相继推出了“满200送100”,“满200送200”,“满200送208”的活动。“满200送100”可以理解,“满200送208”这不亏了吗?打折促销风愈演愈烈,打折的背后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关注商场打折热潮。
这几天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但是在江城武汉却掀起了一波比一波热的购物热潮,据武汉市商业部门统计,进入十一月份后,武汉市民的人均购物量是平常的5倍以上,刺激消费者大量购物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武汉市众商家竞相采取的各种促销手段,我们的记者周人杰到武汉进行了调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调查:武汉市场现状
周六上午十点,记者来到了汉口江汉路附近,这里是武汉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一家大型商场早早的就将“买200抽200”的巨型条幅悬挂了起来,“全场商品1折起”的宣传单也显得格外显眼。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促销时的销售量要远远高过平常。
收银员:“平常也就是6、7千。”
记者:那么如果搞这种促销活动,又是在周末的时候,最高能收多少钱?
营业员:最高的昨天好像收了10万。
就在距离江汉路不足十公里远的另一个繁华商业区,记者看到的是同样火暴的价格大战,在这片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营面积超过1万平米的大型商场就有4家,最远的两家相距不足100米,这几家紧挨着的大商场也正在进行着周末的促销活动,各家商场的门前都贴满了标有促销方法的宣传条幅,记者发现,这些商场的促销手段一家比一家优惠,生意也显得一家比一家火暴。
记者:排队排哪去了?
营业员:排后面去了。
记者:排多远?
营业员:就是那个楼梯那里。
记者:能从这排到楼梯,那不排了几十个人?
营业员:本来就是。
与这些以种种促销手段抢占消费市场的大商场相比,一些实力较弱,没有能力大打价格战的中小型商场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在位于武昌的某商业中心,记者发现即使是在最好做生意的周末,这里看起来也是冷冷清清。在一些商场500多平米的营业大厅里,上午十一点钟也只有包括记者在内的7、8位顾客。
营业员:今天一天都没卖,到现在都没卖。
武汉市商业局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份数字,在武汉市的大型商业网点中,营业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的商场就有20家,总营业面积达到了30.5万平方米,大型综合超市有27家,总营业面积在28.4万平方米,由此计算,武汉市常住人口人均占有商业网点面积为0.74平方米,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武汉市的人均收入状况却与相应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矛盾造成了武汉市的商业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众商家如火如茶的促销风潮也使武汉的消费者养成了大多选择在周末购物的习惯。
记者:“平常买吗?
消费者:平常肯定不会买,不打折,打折就过来买。
周人杰在采访时,武汉市一家商场的总经理说了这样一句话:“商场已经把消费者宠坏了”。据这位经理介绍,他们商场周一和周末的销售额相比,相差十倍以上,为保证每月的销售额稳步上升,打折促销是商家不得已的手段,商家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在这场打折促销的商战中,武汉鲁巷广场购物中心采取的方式是“买200送208”,就是说购物的金额达到200元,就送208元的购物券,也就是4.9折,鲁巷广场购物中心是武汉众商家中打折比例最高的一家商场。我们联系到了该商场的总经理刘有生先生,听听他的看法。
商家的苦衷
记者:鲁巷广场在这次商战当中打出了买二百送二百零八,这样的促销口号。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推出这一措施的呢?
刘有生:坦诚来讲,我们鲁巷广场做这个买两百送两百零八的活动,是在一种十分被动的市场环境下做出这样的促销行为。武汉的所有的商家都加入了买送的行列,销售非常火暴。这样就给我们鲁巷广场消费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分流,我们当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消费者就从我们门前流走,我记得晚上讨论到凌晨三点钟的时候,我们大家就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们要么就不做,要做,我们就做最高。我们测算了一下两百零八就是商家买送的一个极限,所以我们当时就做出了决定:买两百送两百零八。
记者:那么这个活动搞了多长时间?当时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呢?
刘有生:两天时间,当时销售非常火暴。一开门的时候,顾客从四面八方就全部到了鲁巷广场。开门一会儿,每个柜台前面都是挑选商品的顾客,每一个收银台都排起了二十人以上的队,所有的营业员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吃上饭。所有的后勤工作人员都到一线来帮忙,当时两天销售了一千二百万,也就是平时双休的五倍,相当于平时两个周的销售。
记者:这么高的销售额,那么你们赚了多少钱呢?
刘有生:坦诚地讲,这个活动我们没有赚到什么钱。如果有一点钱的话,都交给税务局去了。因为买两百送两百零八是一个非常极限的促销方式,基本上接近于供应商的成本,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商家的扣率,我们这次扣率基本上是零,没有扣供应商的钱,如果说做两百你送两百零八还能赚到钱的话,那只能说这个活动当中有猫腻了。
记者:既然没有赚钱为什么你们还要这么做呢?
刘有生:因为人家都在做,我不做,就是我商场要等死。有一点更悲壮的想法是,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武汉商界这样一个买送的格局会到什么时候。所以我们当时就索性就做一个两百零八,然后让大家都不做了。因为你不可能再作出超过两百零八这样一个额度了。所以以后我不做了,大家都不做了。
记者:你们下一步还会推出类似的活动吗?
刘有生:从目前来看,这个活动以后不会再做了。它是在一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采取的一种特殊的一种促销行为。从长远来讲这样的促销行为,对商家的整体健康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刘先生的苦衷也不无道理。武汉市商业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01年武汉市商业平均利润率为1.65%,2002年上半年也不过1.94%,而我国正常的平均商业利润率应为3-4%左右,国外中等发达国家的商业利润率更是达到了10%。
买200送200,甚至是买200送208,看似消费者得了实惠,商场赚得的只是人气,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商场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记者周人杰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调查:商家赔本了吗?
虽然在武汉市的各大商业繁华地段,优惠的促销手段使得各家商场的生意都十分火暴,然而,当记者问起商场是否可以通过促销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时,各家商场的答案也都很一致。
记者:能挣多少钱哪?
营业员:赚不了多少,就相当于打对折吧。
营业员:相对来说赚得比较少,四五万相当于平时卖个一两万赚的钱。
一家商场的老总给记者简单算了这样一笔帐,以这家营业面积在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为例,一般来说,没有促销、折扣等优惠措施时,每月的营业额在120万元左右,利润率为15%,采取降价销售的措施之后,营业额会上升至350万左右,而利润率则会下降到5%,赢利金额变化并不大。
虽然优厚的促销手段并未能使商家增加多少利润,但商场毕竟是赢得了人气,此外,由于价格战中各家商场大多采取的是购物返券的促销方式,消费者为了获取返券,也往往会花费掉比正常购物时更多的钱,记者在两家商场各消费了500元,分别获得了面值500和400元的购物券,而如何花掉这些购物券却让记者颇费脑筋,因为A类购物券在购物时需要用现金补足差额,而且差额现金部分不再进行返券;而B类购物券则一定要和同等数额的现金一同使用。当记者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总算把这些购物券花完的时候,又花费了现金850元。
营业员:返券还要凑,凑到两百才能返券,不然你还返不成券。那相当于耗你的钱,让你越买越多。
面对各大商场争相进行的价格竞争,产品供应商们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大幅的折扣率使得供应商们的利润空间变的越来越小,一般来说,商场的折扣率达到50%时,扣除必须交纳给商场的各种费用,供应商们自己的利润已不足30%,幅度越大的折扣也就意味着供应商的利润越小。
愈演愈烈的商场打折,其中是否存在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武汉市商业局和武汉商业联合会进行了一周多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不正当竞争行为。
那么,除此之外,在这次打折促销活动中,有没有商场和供应商勾结,故意提高打折之前的价格,采取欺诈手段蒙骗消费者呢?据我们了解,武汉市物价局已经进驻了这次打折的十家商场,对这场价格战进行了调查,我们采访到了武汉市物价局稽查分局的副局长江明,看看他们调查的结果怎样。
记者:武汉市物价局为什么要对这次商业竞争活动进行调查呢?
江明:目前武汉市场掀起了一股降价风,有愈演愈烈的迹象,降价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高,其中有一种误导情形,也有欺诈性标价行为在里面。为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武汉市物价局稽查分局对市场价格决定进行检查。
记者:那么你们是怎么样进行调查的呢?
江明:调查主要是根据它销售促销的情况,然后看它这个收据,看它发票,我们在检查当中要把以前的原始发票找出来,这样才能确认它是欺诈行为,还是合法的。广告也进行了检查,目前有些广告属于误导性质。广告要明确,使消费者能够明明确确消费。
记者:那么目前我们有调查结果吗?
江明:目前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商品的降价还是合理的。因为目前正是换季时节,季节性商品到目前已经有降价的趋势。所以目前的价格形势也是市场价,允许企业降价,所以绝大多数商品的降价还是合理的。但是有少数商品降价不规范。有些商品现在降价,没有标价,有的没有标原价。买多少送多少应该标明送的什么东西。蓄意的标价、蓄意的打折、蓄意的赠送都是违反国家的规定的。
记者:那么对于其中存在的违规或者是违法的现象你们会怎么样处理呢?
江明: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的规定》,还有《禁止欺诈性标价的规定》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我们依照法规对其进行处理。
据我们了解,武汉各商场如此大规模的打折并不是第一次,在1998年和1999年也发生过类似事情,都是由政府出面制止,然后沉默一段时间,用一位商场总经理的话形容,就是“雨过地皮湿,风吹又还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采访到了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咨询中心的宋毅先生,来看看他是怎么看待的。
主持人:前不久,武汉一些商场为了搞促销,纷纷打出了买200送200的活动,甚至有的买200送208,而且是愈演愈烈,你怎么看待这些商家的行为?
宋毅:我们国家由于有买方市场这样的大背景,供大于求这样一种情况下,商家为了维持他的市场地位,为了获得必要的利润,经常采取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其中价格战就是经常采取的这样一种必要的竞争方式。
主持人:那么他们是否是恶性竞争呢?
宋毅:当然是不是一种恶性竞争,还需要深入调查。因为这里面夹杂着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交错在一起,如果他属于低于成本的,以挤垮对方为目的的这样一种销售,就属于不正当竞争。需要货币回笼,他必要的成本已经收回来了,现在剩余的商品,进行促销活动,或者快过期的一些商品的促销活动,那就属于正当竞争。
主持人:如果这种价格战继续下去,对整个零售业会有什么影响?
宋毅:正常的价格战,对老百姓,对商家,对厂家都会有好处的。从长远看,如果要是不正当竞争,尤其低价,低于成本的价格竞争,实际上是伤害了商家的元气。从整体上看,过度的价格竞争,是对我们国家,尤其是对民族商业发展是不利的。
主持人:这种降低商品价格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税收?
宋毅:对国家税收的影响是双方的,双向的。一个方面,销售额上升以后,会使税收增加;但从长期看,整个的增值税,或者是所得税,企业利润空间下降,商家往往挤压厂家的利润空间,那么国家的税收也会减少。
主持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往往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您觉得武汉商家的这些促销方式,会给老百姓实惠吗?
宋毅:如果正当的价格竞争,消费者从中会得到实惠。但往往这里面掺杂着不正当竞争,有的存在一些欺诈行为。买的没有卖的精嘛,他里面可能把价位定得很高,很大的折扣,但实际上这里面他还有超额的利润获得。消费者应该真正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购买。现在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促销的过程中,买了许多自己家里没有用的东西,还没有地方堆放。
主持人:一方面我们鼓励竞争,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恶性竞争,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宋毅: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区分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是搅和在一起的,是鱼龙混杂,所以说怎么样区分,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分析。
商家打折促销可以说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实,导致打折愈演愈烈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商场网点紧密,没有合理的布局;另外各大商家的商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竞争力。寻求差异化,走发展创新之路,这才是我们商家的经营之道。国家经贸委日前也出台政策,要求有计划地控制大卖场和仓储式商店的发展,保证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
商场打折无可厚非,防患未然,防止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是为了商业环境的整体健康发展。据了解,对于商家打折,世界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比如,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规定一年只能打折两次,而且打折有时间限制,打折商品的基价还必须是商品在过去几个月里的平均价格。我们联系到了新华社驻德国记者邵建光先生,来看看他那边的情况。
记者:目前国内有很多的商家都在忙着打折促销,据你了解,德国那边的商家打折的情况普遍吗?
邵建光:在德国打折不是很普遍。德国法律规定一年只能打折两次,一次夏季甩卖,一次冬季甩卖。夏季一般在7月底8月初,冬季在元旦之后,每次都是持续2个星期,降价的幅度一般在50%到60%,这是比较大的幅度,平均是在30%左右,这是全国性的大规模的。
记者:就是所有的商场都要打折,打折的商品一般都是什么商品?
邵建光:打折的商品主要是过季的商品,也不是说所有的商品都打折,象应季的商品,卖得比较好的商品并不打折。商家打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仓甩卖,然后换季,平时没有这样大规模打折。
记者:如果商家在平时打折会怎么样?
邵建光: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是要受到惩罚的。有一部法律叫《反不正当竞争法》,它对打折的折扣作出规定,平时打折不能超过3%。除非这个商品是货不全,鞋、服装码不全,这个时候你才能打10%,上面一定要标明是号不全,第一次10%,第二次打一半,最后一次降价要用红色价签来提醒消费者。
记者:平时都有谁来监管商家的打折行为?
邵建光:德国有一些消费者保护部门和物价监督部门,平时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来查你,像我们所说的微服私访,一些乔装改扮的官员来查,拿到证据以后他回去,隔一段时间,法庭会给你来张传票。今年年初的时候,冬季大甩卖期间德国一个著名的大商场衣服打折打得特别厉害,而且对使用信用卡的顾客有特殊的优惠,一般的消费者不同意,告到法庭,法院就对这家商场判罚了2亿多欧元。
(《经济半小时》记者康敬锋、周人杰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