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经济半小时》的调查节目《蜀道难》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的一等奖。
去年的8—9月份,《经济半小时》配合国务院部署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特别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我们在行动》,节目播出以后反响很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蜀道难》就是在此期间制作播出的一期精彩节目。节目创作者是栏目的资深记者陈响园。
《蜀道难》报道的是陕西省洋县西瓜在运往四川途中,一路上车主屡被罚款的遭遇。节目题材独特,细节真实,极具感染力,播出以后,在广大观众中特别是四川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四川省充分肯定了节目对当地市场秩序的舆论监督作用,报道中涉及的当事交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有关部门还把这期节目制成光盘,下发到各基层站所,作为开展思想讨论的教材。
《蜀道难》采访札记
"买"来的选题
2001年国务院部署"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经济半小时》用一个月的时间推出系列报道《我们在行动》,配合本次活动。节目分调查和省长访谈两部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经济半小时》做出特别批示:“系列报道搞得很好,有一部分我也看了。今后我们都应继续重视电视这种媒体对推进工作的重要作用,支持他们的工作。向报道组全体同志致意。”
这些都是事后的辉煌,谁也想不到活动启动之初,我们有多艰难。2001年7月15日,我和其他几位经常搞调查的编导被召集到栏目开会,领导传达了中央国务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精神,在没有任何选题的情况下,要求我们立即出差。"你们自己找选题,每人带回两个调查,都是老记者了,相信你们的实力。"制片人许文广说出要求时涨红着脸,却强装欢笑以示轻松,眼神一直不敢正视大家。没有选题就赶大家出差,这是第一次,足见任务有多急。我知道,领导是故作轻松,其实他们心里着急而且没底。
开会第二天我和摄像就飞抵西安,晚上坐火车直奔汉中,因为之前我曾拍摄过一个专题新闻"洋县化肥厂用拳头捍卫市场,禁止外地化肥进入洋县",节目播出后有人打电话说情况依然,再次追踪或许是一个保险的选题,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线人的情报有误,洋县化肥厂已整改,正在忙于申请破产事宜,看来是抓瞎了。
我和摄像樊金峰进退两难,躺在宾馆里盯着天花板发呆,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不行,这不是我的风格,我于是上街去找网吧,想从网上另找一个选题。时值盛夏酷暑,街上行人稀少,然而我发现有趣的是,叫卖西瓜的人却不少,各式西瓜,圆的,椭圆的,青皮的,花皮的,堆满了洋县县城,我感觉口渴决定买一大块,问价钱多少,答曰一毛一斤,我诧异!北京西瓜每斤一元左右,洋县地处汉中平原,西瓜全国盛名,每斤才一毛?突然觉得这里有文章,一阵莫名的兴奋袭上心头,于是和卖瓜人聊了起来。原来,由于路上乱收费严重,重庆、成都的商贩今年不敢来贩运西瓜了,洋县西瓜大量积压,往年5毛钱1斤的好西瓜今年只能卖1毛了。我听完狂喜,买了一个18斤的大瓜,没让找零就回宾馆找摄像去了,刚到门口我就大喊起来:"哥们儿,我买了个好选题。"
惊险的采访
两部运瓜车本来已经不跑成都了,车主听说记者愿意帮出罚款及过桥过路费,于是上路。一位司机,一位车主,加上我和摄像樊金峰,四个人挤在没有空调的东风车驾驶室,酷热难当,司机干脆脱掉了外衣外裤,只剩下一条裤衩,我考虑到要上镜头没敢脱,汗水湿透了全身,如落汤鸡一般,又感觉像在蒸桑拿,浓烈的汗臭弥漫在驾驶室里。更为可怕的还不是酷热天气,由于司机一个人长途驾驶,33个小时无法休息,中途又爆了四次胎,我们不懂修车,还帮不上忙,司机只好自己更换备胎,因此十分疲劳。我发现他几次差一点开着车就睡着了,吓得我睡意全无,为了防止司机睡着,我搜罗了记忆中所有的笑话、"段子",帮助司机提神。洋县到成都33个小时,真比33天还难熬。不过,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惊险的经历,我们才拍到了真实精彩的素材,应了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
编辑也关键
返回北京,剪成初编带,制片人吴晓娟审看得特别"贼",提出了十多条意见,几乎推倒重编,我一听心都凉了,看来这片子不怎么样。但按她的意见修改后,节目却有了异样的韵味,特别是结尾处,原来没有音乐,按要求修改后,音乐声中回放瓜农茫然无奈的脸,既呼应开头,又深化了节目的主题,强化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感。节目播出后,洋县当事人老邓打电话说:看到结尾画面,听到结尾音乐,他落泪了。看来,节目的编辑也很重要。
春节问候
节目播出后,四川省充分肯定了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把所报道的乱收费定性为"7.19"事件(因为记者采访时间为7月19日),当事交警阎××被辞退,广元交警某大队队长被撤职,支队长被警告处分,其他与此乱收费有关的二十多名交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连广元市公安局长都受到了警告处分,四川省交通厅也查处了相关责任人,撤消了两个收费站,这就意味着,此后西瓜车进川,至少可以节省200元的费用。为了教育广元交警,四川省还把节目制成光盘发到基层站所,开展思想大讨论。
节目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但我一直没有高兴起来,原因是由于我的报道,有人被辞退,丢了饭碗。春节《经济半小时》做特别节目,要让我上镜,我提出只说两句话,一是向我家人表示歉意,我欠他们太多;二是向被辞退的原广元交警阎××拜年,祝他全家幸福。我想,我在节目中对他及他的同事乱收费进行曝光,那是工作层面的,在生活里,我真心祝他幸福。《经济半小时》一贯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栏目广大同事的心愿。(陈响园)
--相关新闻--
《蜀道难》(2001.08.15 )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报道组最新报道
陕西洋县是种西瓜的好地方,沙质土壤,气候适宜,西瓜又大又甜,闻名远近。今年托老天爷的福,洋县的西瓜再获丰收。但是,瓜熟了,瓜农却愁眉不展,上好的西瓜连6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不要说挣钱,能少赔点就不错了。
八月初,记者在陕西洋县拍摄到了一些镜头,有几百名瓜农拉着西瓜在烈日下等待货主来收购,由于收购西瓜的汽车只有两部,而等待收购的西瓜却很多,因此只有不到二成的西瓜被收走,卖不出西瓜的瓜农的脸上挂满了忧郁。
一位瓜农告诉记者:一斤6分钱都卖不出去,今年根本没人要,没有市场。
陕西洋县地处我国西南和西北结合部的汉中盆地,由于气候及地理条件独特,早在三国时期就是农业的发达地区,洋县西瓜在西部地区久负盛名,前几年,每0.5公斤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一斤西瓜,收购价在二毛钱左右.近年来收购价逐渐下降,今年每斤6分钱,居然都卖不出去.这位瓜农带着干馍在烈日下排了8个小时的队,仍然没有卖出一个西瓜.他告诉记者今年西瓜丰收了,亩产都在4000斤以上,但钱却赔了,连本都卖不回来.
瓜农说:我种了5亩的瓜,现在就卖了不到50元钱,没赚头。5亩瓜投资了800元钱,现在连本钱都卖不回来。
瓜农着急地告诉记者,成熟的西瓜不能及时卖出,就都烂在地里了.
瓜农们说:瓜晒干都烂在地里了,你们去看一看。
几位瓜农将记者带到西瓜地,记者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西瓜,但瓜农告诉记者,由于卖不出去,这些西瓜在烈日的暴晒下大都出现腐烂了,瓜农随意打开了几个瓜.
瓜农说:西瓜变型了,已经烂了,烂了的颜色都变黑了。已经到了卖期,却没有卖出去,没法卖就丢在地里,由它烂了。
久负盛名的洋县西瓜,往年都批量销往成都、重庆等地,今年卖不出,并不是瓜的质量有问题,为了证明西瓜好,瓜农让记者品尝了一块。
为什么好西瓜却没有市场呢?瓜农反映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收购西瓜的车少了,没有车来收购,西瓜无处可卖。
那么,今年为什么收购西瓜的车不来了呢?记者找到了二位跑长途的司机。
司机这样说:公路部门要罚款、运输部门要罚,谁只要挡住了汽车,谁都可以罚款。
这二位司机常年往四川、重庆贩运西瓜,据他们反映,今年西瓜市场原本就有点供大于求,由于沿途有不少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极大地提高了成本,前几天他们拉了二车,赔了二千四百块钱,因此就没有敢收购外运西瓜了。为了解收费和罚款的情况,记者跟随两部到成都的西瓜车进行了一番体验暗访。
我们的西瓜车在下午四点左右从陕西洋县出发,沿着108国道经过襄河、勉县等收费站,凌晨二点进入四川广元境内,很快就被广元市公路路政部门拦截,广元这个路政收费卡的工作人员实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检查收费。
以下是西瓜车司机与四川广元路政工作人员的对话。
路政工作人员:150元钱。
司机:罚多少?
路政工作人员:150元。
司机:罚这么多?
路政工作人员:对,不是罚那么多,是收那么多,还没罚你的款。
司机:那现在收的什么钱?
路政工作人员:收的公路补偿费。
司机:现在,路政在路上不是说不罚款、不收这个钱了吗?
路政工作人员:不是不收,还在加大收款力度。少收你50元钱,老师傅了。
如果说因为西瓜车超载,路政收取公路补偿费尚能理解的话,那么仅仅因为司机是老师傅这一条理由就减免了50元,这令记者有些诧异。然而执法的随意性还不仅仅在于此,让我们来看看。
在被拦截的辆车中,有一辆是四川广元市当地的,工作人员看了看牌子,没让它过磅就放行了。
记者看到,当地车无论超不超载一律放行,被拦截收费的全都是外省车辆,路政人员承认他们在检查超载之前先检查车牌,如果是本地车即使超载了一般也放行。
路政工作人员说:晚上是看以车牌号为主,要是广元车就放它过去。那万一它超载,还是把它放走。超载也有规定,一般的情况下,不是拉大型设备就要放行。
本地车超载也放行,外地车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儿有位从河南来的司机,已经被罚了1000多块,到广元已经身无分文,可是在这儿又要交纳一百元,让他走投无路,一筹莫展。
以下是暗访记者与河南司机的对话。
河南司机:现在再罚100元,我就被罚1300元了
记者:跑了多长的路?
河南司机:1200公里。
记者:你交完钱赶紧走吧。河南司机:交没钱,我给货主打电话了,货主说会过来,我不走了。记者:那你就得等到天亮?
河南司机:等到天亮就等到天亮。
路政人员告诉记者,当地政府要求对当地车辆实行特别优待。
路政工作人员说:过路、过桥费减半,这是一种优待条件;第二种是联络交警不允许罚款。省政府对这个事是下了文的,谁要是在路上这样乱整,一律处分查到底。对外地车照收不误。
记者问:那对外地车就可以乱整?
路政工作人员:那不是乱整,是有规定的。
记者问:各地都这样整的话,大家在执法的时候,就会有主场和客场之分?
路政工作人员:这个肯定有的。
离开路政收费卡,汽车沿途遇上了几个收费站,一路交钱,清晨时分路过广元市区,恰巧是周六,但广元市交警直属大队的交警早早在路边等候了,西瓜车被拦截了下来,在还没有过磅的情况下,交警根据目测就命令卸货。
四川广元交警说:卸货,你的西瓜也卸、过磅,你不卸的话就过磅。
司机说超载已向路政交过补偿费,交警和路政都是广元市的,拦截时间前后相差不超过四小时,哀求酌情处理。但交警对路政的处理结果不予承认。
以下是西瓜车司机与交警的对话。
西瓜车司机:路政已经处理了,钱已经收下了。
交警:你找路政去吧,我不知道是什么事。
西瓜车司机:我的西瓜卸下来就烂了。
交警:烂了自己找的,烂了也得烂,烂了也就烂了。
西瓜车司机:烂了我要赔的。
交警:你赔我不赔。
停车时,司机是在交警的拦截指挥下停车的,但记者却看到了这样一幕。
记者看到,交警现场处罚的没有一辆是当地车因为超载被卸货,许多司机交完钱就走人了,在西瓜车司机的苦苦哀求下,把文明执法作为努力方向的这几位广元交警,最终罚了西瓜车一百元就放行了,国家行政处罚条例规定。现场处理必须填写简易程序申请单,否则不能当场收取罚金。但记者看到这几位交警所罚都没有填写简易程序处罚申请就直接收取罚金了。所提供的罚款收据明确规定,每次罚款不准同时使用定额收据两张以上,但这次交警给司机提供的收据有5张之多。
进入绵阳市境内,西瓜车再次被路政部门拦住,工作人员直截了当,不过磅交100元钱就行,过磅则按量计算,300、500都没准,理由还是公路补偿费。
绵阳路政人员说,超员路差补偿费跟广元路政交的是一样的。
在广元市交费时,路政人员说交完之后车就可以一直走到成都,不用再交公路补偿费了,这话尚在耳边“这款交了以后,就能管得到成都”
广元路政和交警,及绵阳路政的处罚都在同一天,国家行政处罚条例规定:一事只能一罚,不能重复执法,但绵阳路政不管这些,要求西瓜车再次交费。当然旁边的一这辆四川本地车不交费就可以直接放行了。面对记者的诘问,路政人员显得振振有词,说该超就超,潜台词是你能拿我怎么样呢?
绵阳路政说:他们确实不用交,我跟你说,该超就超,哪能每个车都抓一下。
记者的追问引起了路政人员的警觉,但关于收费问题,记者听到了一种更惊人的说法。
从陕西洋县到四川成都,西瓜车遇到不少执法部门,但大都是罚款收费之后了事,没有一个执法单位对不安全隐患进行消除,所以超载车只要交钱就放行。
西瓜车司机:他现在把罚款作为一种目的了,不是一种手段。说句内心话,如果真正能把超杜绝了的话,还是一件好事,对我们司机还是有利的。
司机说,其实他欢迎取缔超载,只要所有车辆都不超载了,整个市场就公平有限了。但现状是当地车可以超载,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外地车不超载,货物的运输成本就明显要高于当地车,因此只能用超载来降低成本,但超载又面临罚款、收费,甚至多重罚款,多重收费,这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司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从陕西洋县到成都,由于过桥过路等各项费用高,运费至少需要2800元,如果只拉6.5吨,那么每斤西瓜仅运费一项成本就是二毛多,加上六分钱收购成本,加上损耗。每斤西瓜到成都成本都在三毛钱以上,如果四川和外省车一律不能超载,那么市场即使维持在高价位上,大家也是处于公平的同一竞争水平。但目前是,当地车可以超载,运输成本明显低于外地车,因此司机们只能靠超载来降低成本,超载成为重复罚款收费的理由,重复罚款收费必然又提高成本,诱导司机不得不超载。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路政等执法部门对运输车普遍超载也心知肚明。
重罚高收费一般来说更能杜绝超载,但个别部门的罚款收费是有讲究的,额度不敢太高,原因是怕你不敢超载了或下次不来了,否则就断了财路。
广元路政工作人员说:我们也不敢罚多了,罚多了驾驶员承受不了,下回他就不跑车了。
超载的外省车辆就成了韭菜,可以长一茬割一茬,有关部门就是不愿意根除。
记者一行在凌晨一点半时、也就是从前天下午4点开始,经过3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蓬头垢面地和陕西洋县的两辆西瓜车一起进入了四川成都市。沿途我们经过了14个收费站,碰到了4次罚款。
14个收费站,4次罚款,总费用是650元,平摊到西瓜里,每斤是5分钱,西瓜收购价也只有6分钱,路上的罚款及收费几乎等于农民的西瓜售价。在成都市场,品种相同、品质相差不多的陕西西瓜和四川当地西瓜,批发价竟然相差1毛钱,是瓜农售价的两倍。两部陕西西瓜车在成都市场摆了三天才将西瓜售完,返回洋县已经是一个礼拜之后了,两车西瓜总共赔了2300元,这就不难理解,没有车到洋县收购农民的西瓜了。
路政和交警治理超载合理合法,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又维护了市场秩序。但是,如果执法也像踢足球一样分主场和客场,本地车和外地车内外有别,甚至重复执法、重复收费,罚款成为了主要目的,治理超载却被抛在了一边,这就与执法的本意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了。市场经济要求的是资源共享,渠道通畅,而西瓜的遭遇却让我们看到了层层关卡,雁过拔毛。表面上看,是瓜农受到了损失,做买卖的也蚀了本,受益的是当地的一些部门,其实,这里面不会有一个赢家。渠道堵了,市场也就死了。(《经济半小时》记者/陈响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