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持有DVD技术专利的六家国外厂家向中国DVD厂家索要高额专利许可费,否则将拒绝中国DVD产品出口。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这场纠纷最终还是以中国DVD厂家缴纳专利费而告终。事实上,中国DVD企业并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早在三年之前,就酝酿联合研发一种新的技术以取代现在的DVD,现在这种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这种技术的名字叫做EVD。
专利纠纷对上广电DVD的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散去,在上广电的DVD车间里,6条生产线现在只开了1条半,为数不多的订单让工人们清闲了很多。
不过上广电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可是难得清闲,他们正在抓紧时间把一种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产品。这项新技术就是EVD。EVD全称“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这是由15家中国企业联合研发的新技术,拥有22项发明专利和5套软件。今年7月15日,EVD技术通过国家经贸委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EVD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造。根据联合研发的技术,上广电技术中心已经试制了5台EVD样机。
上海广电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国中告诉记者:从视觉效果来讲,为什么EVD能有这么清晰的图象呢?主要是EVD的像素比DVD提高了很多。DVD是720乘576,EVD是1920乘1080。
王国中认为,EVD的各项指标都超过了DVD,已经具备了取代DVD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上广电的总工程师蔡振家则告诉记者,EVD的市场竞争力将随着产量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来。上海广电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蔡振家表示,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市场价肯定会跌到1000元以内。
根据与6C联盟的协议,上广电每年向6C缴纳的DVD技术许可费将以百万美元计。如果EVD顺利投产,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将出现根本的转变。蔡振家说,EVD避开了绝大部分的技术许可问题,相反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它要给我们技术许可费。
蔡总工程师介绍说,现在的DVD生产线稍加改造就可以进行EVD的批量生产,年底之前,他们将生产几百台EVD,明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上万台。据我们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将EVD作为国际标准的提案上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如果EVD能够成为新的国际标准的话,那么外国企业生产EVD,就要向EVD的中国研发部门缴纳技术专利费。我们还了解到,EVD这一技术标准不但得到了国内数字光盘产业的骨干企业的支持,还得到了台湾19家大型家电企业的一致支持。可以说,EVD的联合研发的模式,也为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技术壁垒做了一个榜样。
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可以说完全是企业联合的产物,在15家股东当中,新科,金正,上广电和步步高等DVD生产大户占了大多数,而这家公司只做了一件事:研究避开国外专利密集的有自主产权的影音技术。
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告诉记者他们要做的:第一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第二是一定要做成的事情,第三是一旦做成了就是一个旧貌换新颜的事情,会彻底改变一种被动局面的事情。
据郝杰介绍,共同研发EVD技术最早是由新科集团提出建议,而2001年以来的国外9家DVD技术专利厂家向中国企业索要高额专利许可费,又加快了中国DVD厂家联合研发的步伐。郝杰说:因为这些企业在市场上都是属于完全竞争的企业,他们在一起就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共同来研究,然后再在各自的个性方面和品牌服务方面进行竞争,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
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将不能直接向企业进行研究项目补贴,联合研发高端技术则有可能得到国家支持。记者看到,在技术鉴定表上,信息产业部是组织者,而EVD技术此前还被列入国家经贸委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专家认为,成功的联合研发,可以有效的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谭鸿鑫说:如果行业内的一些企业,特别是行业内有影响的一些企业,他们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共同开发一个产品,那它就能够形成一种跟国外企业抗衡的能力。
阜国公司的郝杰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EVD技术在未来5年内存在至少200亿元的市场,作为新影碟机的潜在市场为100亿元,作为数字电视的辅助设备和影院设备的潜在市场约100亿元。
当然,EVD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目前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国外拥有DVD专利技术的厂家意识到,如果专利费用收取的太高,中国完全可能另走一条路。
视盘播放机标准之争实际上是市场之争,标准对于研发企业来说是市场通道,对于其它想进入市场的企业是壁垒。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国DVD企业的经历。
中国的DVD生产企业曾饱受围城之苦,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中国的出口DVD曾多次遭遇封杀: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公司出口到英国的3864台DVD被当地海关扣押;2002年2月21日,德国海关又扣押了惠州得塞公司的3900台DVD,理由都是没有经过专利授权。
这些事件,都与一个叫做6C的联盟有关。所谓6C,即由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联盟。早在1999年他们成立之初,就宣称拥有DVD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按照国际惯例,世界上每个生产DVD的企业都要向他们缴纳专利费。
中国是DVD的出口大国,2001年,全球DVD消费3000万台,我国的出口量就达到了1000万台。如果以6C最初要求的每台DVD征收20美元的专利费计算的话,那么在2001年,我国的DVD生产企业应该交纳的专利使用费为2亿2千万美元。虽然经过艰苦的谈判,在今年4月,6C同意将专利费降到每台4美元左右。但是,这几次DVD风波还是让中国的企业理解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如今,EVD的出现使国内的企业掌握了主动。目前,我国已经将EVD作为国际标准提案上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如果EVD能够成为新的国际标准的话,那么外国企业生产EVD,就要向EVD的研发部门,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缴纳技术专利费。
DVD的困局催生了EVD技术,在此之前,我国推出了一项超级VCD技术,也被认定为国际标准,但最终并没有形成市场,EVD是否也会面临这种尴尬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徐顺成先生。
主持人:我们现在的EVD到底拥有多少核心技术呢?或者说在EVD这个产品当中,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有多大比例呢?
徐顺成:现在我们一共开发有22项技术专利,五个软件的版本,这些基本能够支撑整个EVD的基础。
主持人:按照目前的时间,它大概应该在多长时间之内能够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接受成为国际标准?
徐顺成:应该是今年或者明年初吧,一年以内。
主持人:如果我们这个EVD标准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接受了,成为一种国际标准了,那么它离被市场接受、6C联盟或其它联盟接受的时间有多长?
徐顺成:实际上市场的接受跟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接受在某种意义上是同步进行的。很重要的一条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足以支撑我们EVD产业的发展。所以我想,随着中国市场的接受,那么它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一个国际标准。
主持人:如果EVD产品在中国已经成为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一个产品,那么根据你的判断,国外的所谓6C联盟DVD这一派的人会怎么办?
徐顺成:他们一定会跟进。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们也给我们付钱,然后进入中国市场。
徐顺成:它要赚钱,它要进入市场,它一定按照国家所确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项目的生产。那么生产这些产品势必涉及到我们的这些技术专利,那么他当然就应该付钱。
主持人:像这种由多个企业联合开发一项技术,然后共同推出一个标准,这样的模式以后在我们的各个产业当中会不会成为一种通例呢?
徐顺成:我想应该是成为一种通例。国内所有这些信息产业,这些公司总的来讲个头比较小,单枪匹马闯市场是很困难的。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要想面对世界上所有这些强手如林的大公司去竞争,那么我们企业一定要联合。通过联合来参与市场的竞争。我想联合不是目的,联合是为了参与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
在这几天的媒体上,关于EVD的报道很多。《解放日报》评论说,EVD与超级VCD、DVD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填补了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光盘存储播放方面的空白,在国内属于开创性成果。《南方都市报》则认为,目前EVD的普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要体现EVD的高清晰度效果,必须要使用高清晰度彩电。一般的家用彩电由于分辨率太低,即使是接上了EVD播放机,画面的清晰度也得不到体现。《上海证券报》预计,明年EVD的产业规模将达到影碟机的年生产能力1000万台以上,盘片2亿张,相关器件配套生产能力可超过1000万套。(《经济半小时》记者马洪涛、王朝阳、付立峰、罗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