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我们连续报道了在部分地区进行的抗洪救灾。洪水为什么会频频发生?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回避的原因。党中央、国务院1998年10月20日发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同时,也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很大关系。”因此,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其中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及嘉陵江流域是3个重点治理区之一,这片在行政上隶属于重庆地区。这片地区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境内,全长669公里。有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支流在此与长江汇合。这里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植物种类超过6000多种,其中包括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等63种植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但是,长期的采伐使得重庆地区的原始天然林不断缩小。在重庆西南江津辖区内的四面山原始林区,更是自1958年以来一直在进行人工采伐。那么,在国家1998年颁布禁伐令之后,这里还有没有人在砍天然林呢?记者驱车一路进山,看到公路两边一片绿色,但是道路越走越狭窄,最后由水泥路变成了沙土路。在离开江津市100多公里之后,眼前出现了一个检查站。这里的路面上已长了厚厚的青草。看样子近来很少有车到过这里。记者随即下车展开了调查。
这位护林员的职责是检查过往客人,防止火种上山。他告诉记者,在四面山,树砍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沿着这条路走到头就是大窝铺原始森林,那里曾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伐木场。
离开检查站不远,很快就到了大窝铺。然而记者很难看出这里曾经是一个伐木场,公路到了这里突然中断。只有一条崎岖小路通向密林深处。进了森林,眼前完全是另一种景象,这里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流,脚下铺满厚厚的树叶,周围是巨树浓荫如盖,遮天闭日,这一片森林十分完好,找不到被砍伐过的痕迹,记者也没有找到一个伐木工人,但在附近的山脚下,看到了一个养蜂人,他给记者揭开了谜底。
这位养蜂人告诉记者,附近的林子里以前住过200多个伐木工人,但是在十几年前都搬走了,不过,他透露了一个消息,20公里外有一个名叫倒流水的地方也是一个伐木场,几年前还见过有人从那儿往山下运木材。记者立即赶了过去,果然发现了一些砍伐后残余的树桩。这些树木是什么人什么时候被砍伐的呢?记者找到一位当地人作了询问。
记者看到,有的树桩上已经长出了新树苗。这位师傅说,这些树可能是四面山林区采育场的工人砍的,因为98年前附近住过30个伐木工人。
就在当年伐木工人住过的地方,现在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那么,那些靠砍树为生的工人们哪里去了?记者找到了四面山林区采育场。林场场长揭开了记者的疑惑。
场长告诉记者,四面山林区采育场一直以采伐树木和木材加工为主业,生产高峰时有近2000名职工,年采伐树木10多万立方米。1998年国家颁布禁伐令之后,林场立即将所有的伐木工具入库封存,同时,还把2个木材加工厂和10个加工点全部关闭。当年的砍树人转产后多数成了种树人和护林人。
据介绍,采育场的伐木工人转产后几年内封山育林10多万亩,使得整个四面山的森林面积增加到了54万亩。同时,利用本地的森林资源,一些伐木工高起了旅游。在卧龙沟景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
随着小伙子的喊叫声,山林中窜出了几十只野猴子,下来争抢食物。
由于森林保护完好,这一片林区中活跃着二三百只猴子,吸引了不少游客。为采育场赚了不少收入。完好的森林植被还为四面山保存了更多的自然奇观。望乡台瀑布落差达150多米,宽度接近40米。以前每到发洪水,瀑布就会浑浊不清。但在记者采访期间,山上连降2天大雨,瀑布却仍然像银河跌落九天,落地处水雾缭绕,上面一条彩虹横空飞架,气象万千。四面山的飞泉流瀑从这里开始经过140多公里的山路跋涉,最后从江津市汇入长江。到了这里,水质已经不再像山上那么清澈,但是,据有关部门介绍,长江干流重庆段的水质含沙量和水土流失量已经比几年前明显降低。
自从1998年洪水过后,重庆市展开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沿江绿化等3大工程。仅仅2000年到2001年就封山育林260万亩,植树造林超过了340万亩。
重庆地区,长江两岸绿了,水清了,人也富了。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相处,滥砍滥伐必然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而保护森林,善待环境,环境最终也会回报人类。
《经济半小时》记者刘喻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