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人在单位》第八集——我该选择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03日 11:14 CCTV经济半小时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比起其它城市来,这个城市的国有单位是比较少的。因此,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创业者,是中国最早敢于告别传统单位的群体。

  高顺利曾经是陕西一家国有煤矿的工人,矿里发不出工资,按政策他买断了工龄。在国有企业里,高顺利的这种状态既不叫下岗,也不叫失业,高顺利于是来深圳闯荡。

  高顺利从事的工作是高楼清洗,有人将这种职业称为蜘蛛人,这是一份高风险工作。这根只能上不能下的绳子,维系着高顺利的生活和梦想。

  他没有想过在这儿干不成,要回去?

  没有,如果在这个公司干不成的话,我到别的公司去。在这儿多美,一睁眼全是花花绿绿,也干净。在家,像我们那儿亏损单位太多了,下岗职工多了,一个月就拿100多块钱。像我现在,我们在老板手底下干,一个为老板争荣誉,再一个为老板争面子,各方面的质量,老板在这儿做生意,像我们打工,我们既然在他手底下打工,一定给老板做好。我既然在你手底下干一天,我就要干出来一天成绩,我干不出来成绩。我就不在这干。

  在这群工友当中,只有高顺利在国有单位里当过工人。对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的境遇都和悬在空中的高顺利差不多,容不得半点闪失,也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高顺利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了主动的选择。这种选择的风险和必要的付出,使他最直接的领会了市场经济的规则,同时也唤醒了一个个体生命潜藏的巨大生存力量。

  他都兴高采烈,他都非常高兴,每天在这儿工作,因为这是自由的选择,如果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可以找其他的工作。他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这就是他最好的选择。所以他能得到这个工作,他就会非常珍惜他。我想单位应该越来越淡化,单位真正是要发挥好他的功能的话,他就一个一定是按他自己的功能组织起来的。你对每一个人的控制只限制于合约关系,而不是一种超经济的,非合约的限制关系。只有个人有更多的选择自由,才会形成有效的组织。

  有人说单位就是围墙,墙内的生活总比墙外的生活慢半拍。尽管高顺利们冲出了围墙,尽管这种选择有点悲壮,但他们迈出的,毕竟是人生最坚实的一步。

  正是高顺利们义无返顾的选择,造就了我们这种多姿多彩的时代和多元的生活图象。而这一切,又进一步刺激了一部分围墙里人的想象力,外面的世界,仿佛充满了无穷的诱惑。

  在大大小小的单位里,人们已习惯了各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吃公家的饭,干公家的事,做公家的人,曾是几代人毫不犹豫的选择。

  单位的好处有多明显,单位的毛病就有多突出。面对外面的诱惑,许多人对单调、沉闷的单位生活感到难以忍受。

  吴云保是铜陵日报社的记者,有近二十年的单位工龄。在当地,《铜陵日报》还算不错的事业单位。但在他工作中总感到不如意、不顺心,就经常买卖旧书打发日子。最近他卖掉两本《人物》的创刊号。十五块钱一本,买来是一块钱一本。是赚十几倍,“所以这个没有风险,不赔本。”他说。

  对现状的不满,对外面世界朦胧胧的向往,吴云保一直在寻找离开单位的时机。

  在我过去的工作环境当中,平时大家聚在一起,议论最多的就是某某提了副科级了,提了副县级了,让你感觉到做官的氛围很浓,想摆脱都摆脱不了,本来你对这个无所谓,不在乎,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很在乎这个事情,我想在一个社会当中,如果这个工厂的工人,做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当车间主任,当厂长,学校里的老师,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当教导主任,当校长,新闻单位的记者,写稿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当部主任,当总编,结果你可以想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这个单位的体制,它对人的评判标准单一,就那么一种评判标准,你做工、你教书、你写稿子,这类业务工作你做得再好,你都很难发展起来。

  2000年12月,吴云保请了半年事假,和另外两名朋友离开铜陵,去北京闯荡。

  在北京,吴云保应聘到《老虎周刊》杂志社,这份周刊是不靠政府拨款,完全按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吴云保被聘为编辑部的主任,在这里,吴云保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一位。

  来北京后,吴云保和他的同事合租一套房子,每月近2000元的租金,由两个人分摊。

  《老虎周刊》的刊号一直没有批下来,吴云保的工作处于不饱满状态。在北京的生活,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日子过的也非常简单,偶尔见见老乡聊聊家常打发一下时光。

  经济社会你要想融入进去,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且我们家里的物质条件一直都不好,所以我想改变它们,我要吃饭,有多种因素,你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人出来,有一个最直接的功利的目的,倒不是想自己要做个多么大的事业,那都是空话,要养家糊口,小孩子要花钱呐,有这么一个目的,最直接的目的,也是很原始的目的了。

  《老虎周刊》出了三期试刊,但市场销售情况非常不好。吴云保每月拿到的工资不多,但公司规定可以报销一部分发票。

  每逢周末,到潘家园市场买旧书,吴云保单调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些快乐。

  来北京几个月了,吴云保还是不能被这个城市完全接纳。

  我觉得我现在,又处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很遗憾快到四十岁还跑,这个路口上来了,因为一般到四十岁早就定了搞什么了,确实感到迷茫,犹豫不定,到底怎么搞。

  老家的朋友,也经常向吴云保打探北京的情况。

  也不要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那么美好,都不是那么回事,都很艰难的,不要想入非非了,快到三十岁了,你这个年龄出来也迟了,何况你是搞电视的,外面这个电视界,铜陵那个地方有它的好处,你看时髦的东西,好多还没吹进去,大家基本上,生活在一个传统社会里面,风平浪静的,除了有的时候单位有一点窝里斗之外,斗得你可能觉得有点难受,你忍一忍算了,外面有外面的问题。

  六月底,《老虎周刊》的刊号终于获得批准,吴云保六个月的假期也只剩两天了,一边是失去二十年的公职,另一边是不可知的未来,何去何从,吴云保决定辞去《老虎周刊》的工作。

  离开北京前,吴云保将半年购买的旧书托运回去。

  这个地方的媒体比《铜陵日报》的那个事要难做一些,质量要求要高,我觉得能做得了,我能做,至少我的业务素质是能做,没问题,就是业务上的要求我觉得没问题,但是你是一个大龄打工者。你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你的感受是非常多的,非常复杂的,都牵住了,拉住了,你没办法,你不得不思前想后。要考虑事情太多,后顾之忧太多。你假如你的户口能进来,老婆孩子能过来,能在这边正常的生活,那有什么不可以干的。

  暂住证已不需要了,妻子临行前送他的棉拖鞋还没来得及穿。距离假期结束还有一天,他告别了北京,重新回到安徽铜陵。

  人的本能嘛,有家有口的,怎么能不牵挂呢,小孩子,以后要是老婆跟我一道出来,小孩一个人丢在家里,真的有点于心不忍。

  就是不想走,走的话,出于无奈,不回去也得回去,北京半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喜欢北京,也认同这种市场体制。

  许多单位里的人都有像吴云保一样的梦想,市场经济也给这种梦想插上了翅膀,但几十年养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是无法挥之即去的。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无从知晓,风险和收获永远相伴而生。

  李路路(人民大学教授):在单位这样性质的组织里边,你很多人可以在这个组织里边可以保证自己的工作的,当让你让出去的时候,你可能完全就丧失竞争力了。所以,我觉得对很多职工来说,国有单位钱再少,再什么,工资再不高,对他们来说,还是他们能活在这个地方的个很重要的保证。如果让他们上市场上,我估计相当多的人就死掉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所以很多人离不开这个单位,他没有办法离开这个,他在这个地方他十几年、几十年已经完全习惯了,而且他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利用其他的方式得到的利益。他到了一个市场化的这样一种组织当中这些都没了。

  中国足球是较早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在这个圈子里,人必须时刻接受市场的选择。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赢球和胜利,就意味着财富和荣誉;输球和失败,就意味着随时走人。

  李承鹏是中国著名的足球评论撰稿人,他最早也是单位内的一名记者,几年前因为不喜欢体制内生活,所以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我感觉生活可以依靠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能够依靠的,唯有自己学到的,掌握的东西。我是经历从计划经济到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变迁,大学的时候,我知道每个月什么时候该发工资了,这个工资能发多少,我自己知道。我后来作为一个职业的足球记者以后,我都不知道下个月我能拿到多少钱,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写出多少新闻。以前觉得什么事,有难事找领导,组织,现在没有这种概念了,生活中可以依赖的东西太少了,你只有自己不断往前跑,不能停下。

  2002年的初春,李承鹏回到了老家成都,受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聘任,负责兼并、改造一家濒临破产的单位机关报,并将其办成充分市场化的专业体育报纸。而这张报纸,正是他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四川体育报。

  我们《四川体育报》十多年了,我算是副刊创办者。历尽了辛勤,总算走上一条改革之路,始终呢是到成不成,似乎又走了,又不行了,不断的失败,但是屡败呢我们大家还是屡战。

  这是李承鹏参加兼并报纸后的第一次会议,这里曾经是李承鹏工作过的地方,这些人中有他原来的领导和同事。

  我的心理感受,我其实当时很奇怪的一种感受。我就想起90年我大学毕业分配一个省级机关单位的报社,以为很不错了。短短10年多,它实际上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很衰败了。几年时间,一个省级的报刊它会如此衰落,到了10年后被另外的集团兼并,或者是收购,对吧,确实感觉我自己很感慨。而且那天你听了很多人都指责机制,不是我们不能干,对吧,体育报里的人,而是机制导致了他们不能干,他们也是说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地球,他们说了很多这样的话。我在想,像很多国有企业里面,包括笼统来说计划经济的很多员工,他都认为他之所以到后来挣钱也少,事业也无望,是因为机制给他造成的,他就没想想自己在机制里扮演什么角色,机制最终是由人来体现的,对吧。

  像四川体育报,是他的机制比较陈旧,不适应现在形势的发展。正是这一帮人导致这个机制一直没有更新,他们一直像用句成语来讲,叫做饮鸩止渴,老是觉得这个老机制对他来讲暂时是舒服的。所以他在批评这个机制的时候,实际上机制就是他本身,他自身是机制,人是机制无法割舍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下来,我就跟他们说,当你在说机制影响了这个报纸发展的时候,那你在机制里扮演什么角色。

  对体制的埋怨已经变成了牢骚,这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场面。体制所呈现的矛盾已日渐明显,每个人面对体制所展示的态度决定人的行为。如果人人用抱怨的方式表达对体制的不满,我们岂不陷入坐而论道的尴尬境地?李承鹏提出的“面对体制,你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四川体育报社编辑和记者们要回答的。

  我当时并没有一种我从一个刚10年前分配到这个报纸的一个大学生,现在好像反过来接受这张报纸,那种骄傲的感觉,衣锦还乡,我没有那种,我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入世以后,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汽车要降价,冰箱要大减价,而是每个人都可能下岗,两年中,三年中会发生很多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老是把依靠单位想得很重要,实际上有的东西,你看起来很坚固的堡垒,一夜间就可以攻破。

  李承鹏做为从单位里跑出来的记者,在市场里打拼了近十年。

  吴云保在北京工作了半年之后,怀着对北京的眷恋,对市场化体制的认同,又回到了他的老单位:安徽省《铜陵日报》。这天,是他从北京回来后第一次上班,而第一件事,就是先找领导报到。

  你开会回来是吧,我也刚回来,怎么又回来了呢,啊,迫使我回来,我可迫使你回来了呢,外面的世界不是很精彩嘛,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呀,你可能对我有点误解,责任在我身上,你没搞错吧,绝对不是因为寄杂志的事,怎么好讲话,你回来搞得没有脸嘛,丢脸嘛,丢你的脸也跌我的脸嘛,不丢脸呀,乖乖的,学乖儿子,是真的,我跟你说老实话,看到哪个都客客气气的,有一次你不在,我打电话给钱在强,我问你到哪里去了,他说你在政协那边多一些,后来也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在那边处境也很尴尬,说什么东西呢,总要报喜呀,按说北京就是讲,机会还是有的,机会还是多的,但是这些机会绝大多数都是给年轻人,年龄大了你不得不面对现实,你也认识到了,你会感到无奈,你不是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嘛,回来岗位都满了,真是没有岗位了,我跟你说老实话,这要做很多工作了,这个事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我跟你讲,等待研究,在家里等着吧。

  吴云保又回到了铜陵,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和朋友们喝酒、吃饭、谈天,然而铜陵也在发生着变化。

  吴云保的头发开始脱落。每周要找中医为他治疗头发。

  长势喜人啊,春天来了都破土而出啦,到了夏天就长势喜人,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可惜它不结果。

  两个月后,报社给他安排的工作是整理群众来信。

  这天晚上,是《21世纪体育》诞生的前夜,李承鹏从接手《四川体育报》到此时此刻,一张从旧单位体制里脱胎换骨的报纸即将诞生,整个过程历时3个月,这是市场的力量。

  生活中必须要有这种不可知性,必须要有悬念,要有挑战。如果完全按照一种程序化的生活,社会会很无趣,一个无趣的生活,就是行尸走肉的生活。

  我们的父辈,很多人是这么过来的,过了这种程序化的生活,到了60岁退休,为了八块钱涨一级工资,不惜和同事翻脸,这种生活太没劲了吧。

  我们有幸赶上一个能够让我们自己像搭积木一样搭建一栋楼,但随时都可能坍塌,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毕竟我们按自己的方式在生活,在工作,这一点很重要。人类最正常的生活是有悬念的,有不可预知性的,有创造力的生活。大家一块儿来做一件更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如果一旦做成功,他能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更多的时代的一个东西。毕竟现在有机会了,自己做一种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充满想象力的这么一种工作。我认为对我们来讲,这也是上天对我们的一个恩赐吧。

  我的2001就是一部断代史,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马,动物它迁徙,它只不过是有一个很原始的欲望,每天早上都能吃到最新鲜的,带有露水的,露珠的那种最新鲜的草,从这片草原到那片草原。所以它不断在大草原上迁徙。它是想追求一种稳定,所以它必须迁徙。

  3月4号凌晨3点15分,《21世纪体育报》在规定时间内发排完毕,剩下的只有等待市场的检验了。

  《21世纪体育报》的主编李承鹏,在第一期报纸上写下了他的主编寄语,标题是:诞生于3月4号。


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