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正文

《人在单位》第一集——你从哪里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5月27日 10:00 CCTV经济半小时

  

  在中国,很多人生活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单位里。

  单位,是中国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

  进入单位的门,就是单位的人。你的政治前途,事业成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甚至子女受教育的幼儿园、学校,单位都大包大揽了。单位,曾是许多人的命根子。改革开放前,具有城镇户口的中国人,如果离开了单位,就意味着失去了饭碗。

  张玉生,是攀枝花钢厂的第一批建设者,他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几十年。1983年,调入渡口钢铁厂担任总工程师。和许多国有企业一样,2001年底,渡口钢厂正准备申请破产。

  “刚知道这个单位要破产的时候,刚开始拿150块钱一个月的时候,我就想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词。尽管渡钢对我来说可能是孩子,因为先有我,后有它,所以那时我就想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就改成“世上只有单位好,没有单位的职工像根草,离开单位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几十年的单位,在急剧变革的年代里,突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面临着破产的命运,那么,单位,到底怎么了?

  “体制架构这个也不太好,我们400人,闲着的人占了150多,您想看看,真正的科室里头,干事的没多少几个人。”

  “比较死。”

  “比不上私营,我觉得。”

  “老一套大锅饭的的形式还是有待于改革。”

  “我觉得是历史性的问题。”

  他们所说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单位里经常感受到的。几十年来相依为命的单位,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情感;而面对矛盾重重的单位,我们又无法平静。这是个悲喜交加的时代,单位如此让我们又爱又恨。单位向何处去?我们背着什么样的包袱上路?所有这一切,促使我们近一步去接近它,了解它。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经济上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确立了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后,中央政府决定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集中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加速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单位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从此,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性力量,这就是中国单位的由来。

  学者们认为,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组织才能算作单位,用老百姓的话说,单位,就是吃公家饭的地方。

  2002年1月,中央电视台《人在单位》剧组联合新浪网共同发起《我和单位的故事》的征文活动,在近一千多篇的文章中,应征者讲述了各自对单位的不同认识,诉说了人在单位里的酸甜苦辣。

  我们从来稿里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跟踪拍摄,试图近距离触摸人和单位之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就让我们从一汽开始吧。

  这是位于长春市东风大街68号的“一汽”。一汽,是中国的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大单位。

  蘆炳志,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一汽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算我们是21平方公里,包括职工的住宅、文艺、体育,好多设备设施、公用设施都在里面。24所中小学,一所大学、一所中专,再加上一所警备学校,托儿所是17所,还有公安,还有消防。”

  如果开车在一汽行走,是不容易分清哪里是工厂,哪里是生活区,哪里是商场,哪里是车间的。每一位初来这里的人,都会感到一汽之大。一汽拥有的商店、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大学、职工大学等等,几乎涵盖了“一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蘆炳志:“我们一汽是10万名职工,开始建的时候,也需要后勤,做服务保证,但是一到现在10万名职工,相对于后勤人员也增加不少。”

  “现在后勤人员增加多少人呢?”

  “是9千多人,后勤服务人员9600多人,这到高峰了。每一年负担多重呢,企业拿了5个亿,5个亿拿出来以后,才能养活后勤这方面的人员,不但是工资了,包括咱们学校,医院,就是托幼、城建、卫生、就是医疗卫生,职工福利,职工住房,就是说社会有的全有。这样人员增加,资金也增加。”

  “一汽人”曾怀着满腔的热情,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开始了新中国汽车制造业艰苦的创业历程。如今,在中国,有公路的地方就有一汽的汽车。

  在一汽壮大的过程中,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了。中国的城市人,在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单位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祝均一,上海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局长:“老同志3万8千人,每年去世的有400人,经常有病的那就不计其数了,领导必须拿出一部分的精力,去慰问病号、遗体告别。我们一汽的殡仪馆就在龙风,地点就叫龙风,离我们很近。所以人家给我们这个领导编一个套嗑,一天忙到什么程度?就是上完医院,上龙风,遗体里面常鞠躬。”

  企业办社会,已让一汽不堪负重。

  蘆炳志:“你说城建管理这方面,本来是社会的事,公安也是社会的事,学校、医院也是社会的事,那企业劳保是干啥的?就是往社会上剥离的一个方案,我们讨论9次了,已经讨论9次了。像中央也去过,财政部也去过,中央说这不是一家的事吗?再加上自己职工本身也有一种对一汽感情太深了,不管是在一汽。一说走,那我们不去,工资高也不去,我们活着是一汽人,死了一汽鬼,我们就在一汽。我们上一代在一汽,三代创业,都在一汽,子承父业,有这个思想,这也是一个阻力,非有意阻力,不能全部把这个当是阻力,再加上职工本身的观念不

  转变,也是阻力。”

  一汽的苦衷,在中国的许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里都似曾相识。

  单位给了我们太多的扶持和溺爱,单位曾将个人的家庭幸福,恩恩怨怨,仕途升迁等一网打尽。这种父爱般地温情,造就出了一批捧着铁饭碗不思进取的人。巨大的支出,高昂的成本,也使得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步履维艰。

  祝均一:“保障你一生,从遥远的大荒漠,保障你的自己,也保障你的家庭,哪怕你家庭成员不是这个单位成员,我也保障,保障你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所以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单位中间的一员。哪怕一个家庭有一个人成为这个单位中间的一员,他的家庭、他的直系就安全了。它最大的一个不好是什么呢?它以什么为代价,以牺牲这个社会的效率为代价。”

  单位,曾经是我们年轻时代的向往,也是我们的人生归宿。然而,在这次《我和单位的故事》的征文中,有近90%的文章指出单位的不足,比如:单位里对个性的压抑、论资排辈、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大锅饭等等。而面对单位的种种不如意,他们又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有这样一对父子,写了两篇征文,一篇是《找个单位上班》,另一篇是《我为什么要单位?》,彭超是征文《我为什么要单位?》的作者。

  彭匈,彭超的父亲:“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单位,那么小孩子在这个单位里头就抵着是进了红色保险箱,他只要不犯错误,以前讲过只要不犯错误,好好干,老老实实地干,你干到60岁,生老病死,一切由单位给你负责到底。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任务就算完成了,而且是完成得很好。”

  彭超大学毕业后,父亲到处托关系找门子,为儿子找到了单位。

  彭超,自由职业者:“开始觉得等于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就好像是那种新官上任,觉得自己有工作了,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用自己的能力本事,可以经济独立了,是吧,觉得满自豪了。后来因为干的是,干着干着就觉得,就是看报纸,有时候喝茶,聊天是吧,这样很多时间就这样子,很痛苦地等到下班,然后等着周末,等着过节,等着五一节,等着发工资、过年什么的,就这样等着等着。自己好像有一些能量在自己的胸口里面,找不到出路。”

  彭匈:“就像鱼离开水以后,你到岸上,你怎么活,单位给我们的好处,我一直在享受着。所以中国人都依赖单位,这个是根深蒂固,确实。甚至到了我都有这种概念,就是你离开单位你怎么活。”

  父子俩对单位不同的看法,也常常成为家里的重要话题。今天,彭超的两位朋友和父辈们正进行新的争论。

  彭超的同学:“这样进单位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我理解他,是这样,我理解他。肯定是浪费了。”

  彭匈:“我心里面一直是不踏实,就是说你对于以后你自己的信心,你讲一番话,也许你会很有钱,有没有什么使我很放心的。”

  彭超妈妈:“人家跟你一起参加工作的,现在人家什么都有了。起码您在单位里面房子人家是解决了,一套房子,起码是有一个窝了。那么你现在什么都没有。”

  彭超叔叔:“同时我们想到,每一个月的话,这1000多块钱的工资,是吧,还有一个我们想到的是什么,要考虑到一个什么就是,年底到了以后公费医疗保障,这个是很要紧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

  彭超选择了与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道路,他去西藏,去雪山,一边走,一边思考,一边写,两年时间写下了20万字的《浪迹雪域》。

  彭超:“我去看了这些东西,去观察,去感悟,然后把我的感想还有一些东西写下来,我还喜欢一边走路,一边完,一边写,写东西。”

  彭超的父亲彭匈,是一个国家事业单位的老职工,他顽强地在单位里工作、生活了30多年。对单位,做父亲的也有满腹的牢骚,纠缠不清的人际关系,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不讲效率的工作作风,使一个个有棱有角的人最终变得平庸。特别是个人创造的激情,常常在单位的惰性中萎缩,这是做父亲的肺腑之言。

  彭超不愿意走父辈的路,不愿意过单位里的生活,不愿意像父亲那样一切依靠单位。对儿子放弃单位的做法,做父亲的有理解也有困惑,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

  彭超:“我是用一种我自己的方式来飞翔的,不管道路是阳关大道,还是一个独木桥,我觉得我想飞的是按照我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飞翔的。很多人就是喜欢是一个单位,但是我觉得我不喜欢。但我又不是那种很游手好闲,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我觉得可以没有单位,但是不能没有工作,一定有自己的自由,特别做一个,拿我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个理想。”

  父子两代人对单位的态度,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改革时期中国人对单位的不同看法和理解。这是个无法选择的时代,改革的每一项任务都要在具体的、活生生的单位里进行,每一个单位人,既要承受改革的代价,又要迎接改革的挑战。

  中央电视台《人在单位》系列片将从公章、户口、住房、工资、职称、流动、晋升等方面展示转轨时期普通人的命运,呈现变革中的单位,记录中国改革的历史。

  什么叫单位?

  商品的单位还是厂名的单位?

  单位应该是……

  单位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单位。

  单位的定义啊?这个名词挺有意思的。

  单位,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你是哪个单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曾被这样询问过。如今,人在变,单位在变,社会也在变。在多变的今天,我们开始讲述《人在单位》的故事。


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