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夏斌:明年货币政策将偏紧 企业利润会受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1:05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单羽青

  中国经济时报:岁末将至,回顾200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您认为年初公布的2.6万亿元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夏斌:分析2004年的情况,说清为什么不突出引用货币供应量指标问题,要多讲好多
话。我在此直接讲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贷款指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会达到多少?我估计12月底

  只能是2.2-2.3万亿元,也就是说增长13.8%-14.5%,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大约增长10%左右。目前的贷款规模确实是有点紧了。我认为央行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想运用“窗口指导”等手段来达到年初预期公布的目标,央行今年最后两个月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很明确,是松的,但我估计,年初公布的2.6万亿元目标是达不到的。

  2005年央行会维持偏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大家开始关注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知道,“双稳健”政策将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除稳健的财政政策外,您对明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什么预期?

  夏斌:谈到货币政策是稳健的,我认为“稳健”二字不是经济学中特有的概念,是文中的语言。关键要看具体的数字指标,与去年比,与前几年比,是积极的、消极的、中性的政策,自然不言自明。经济学上的“消极”两字没有贬义。根据今年的情况,我的总体判断是,要么央行打破常规,只公布货币增长目标,不公布贷款增长目标。如果公布,央行的本意,明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大约为2.3-2.4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4%左右。当然在其他因素制约下,也许会再高些。这一增长速度相对于2002、2003年或者2004年来说,不能说是偏松的货币政策吧。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您是依据什么来判断明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会采取贷款14%的偏紧的目标?

  夏斌: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的猜测:

  第一,央行始终认为,M2/GDP比例过高,社会总体流动性过多。这一点我也同意,但对此如何认识与解决,可能与央行有不同的意见;

  第二,央行看到了近几年货币调控操作中的非精确性,央行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实际执行结果。例如,2000年人民币贷款增长6%,2001年增长12%,2002年增长16.9%,2003年是21.1%,2004年可能会是13-14%。可以看出,前几年松紧很不平衡,有些年份太紧,有些年份则太松,实际结果基本都是偏离央行年初规定的目标值。央行已看到了这一点,并认为前2年的贷款增长是超常的,想平衡一下,所以我预期2005年央行的人民币贷款目标不会像有些人用模型推出的17-18%;

  第三,央行对明年物价传递有强烈预期,在今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已把一系列物价指标都罗列出来,指出尽管10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4.1%,但原材料购进价格已连续两年上涨,工业品价格上升,房地产价格上升,平均劳动报酬上升,企业商品价格上升,尽管央行没能明确告诉公众物价传递要有多少个月,传递程度有多大,具体到2005年CPI会涨多少,但感觉2005年物价传递的压力很大,因此要体现其调控的前瞻性,货币政策肯定不会松;

  第四,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目前停建、取消立项项目资金仅占清理项目总规模的1%,也就是说,清理整顿项目中大多数还得上,准备建的项目还是很多。所以,在这样一种投资压力下,货币政策同样也不会松。

  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需注意四大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将逐渐退出,可以预期,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将日益重要。您认为央行在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调控中应关注哪些问题?

  夏斌:我认为,如果要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必须密切关注四大问题。首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到总量政策解决结构问题的局限性。其实包括央行在内,许多政府部门都已认识到总量政策调控后经济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了,都呼吁解决,但迄今为止并未见到很有效的措施出台。现在已不是过去“点贷”时期了,不是可以靠政府或央行确定给哪个企业或行业贷款商业银行就办。货币总量紧了,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了,这似乎在不断地证明货币调控的总量政策似乎难以解决体制性、结构性问题。

  其次,央行要充分认识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还不完全取决于货币政策单项设计的精确程度。例如,2003年存款准备金率上升1个百分点,冻结了1500亿元资金,这种调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又不能过于频繁使用这种工具。回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加息0.27个百分点及贷款利率市场化,这些政策措施都对,但如果观察实际效果就会发现,上述措施仅仅起到了一种显示市场信号的作用。另外,在这两项政策公布时,媒体和公众更看重0.27个百分点的加息,其实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很重要的政策措施,是方向性的、里程碑式的改革,但能否起到风险定价的作用当前很难说效果明显。

  我的观点是,央行在近一、二年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设计也很精细,如加息0.27个百分点和差别准备金率等,但调控的实际效果是否真正有效,还要取决于微观企业机制改善与银行改革等进展情况。以目前情况看,有效的宏观调控仍不能仅寄望于央行的总量政策,仍不能仅寄望于央行一二项政策的精细的设计。反过来说,央行在制定总量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今中国体制的特点,考虑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夏斌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