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优先 社科院李扬谈本轮经济波动及宏观调控(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09:32 《中国金融》 | |||||||||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的宏观调控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李扬:对于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我认为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改革优先。要加快改革,现在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觉得应对不了,主要还是因为改革不到位,机制不完善,如果改革到位了,机制完善了,它就可以自己调整。我们常说“市场应当在资源的配置中发
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在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没有看得很清楚的时候,要保持政策稳定,不要采取太多的方向性很强的政策措施。这是因为,第一,我们还没有看清形势,特别是经济的长期走向;第二,一项政策采取了,它的效力如何,何时发挥作用,利弊几何,我们不一定非常有把握。这是因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很复杂,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不够顺畅。我们所以说改革优先,政策稳定,就是为理顺机制,一方面,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创造有效的条件。如果设计的机制不能保证我们向着设定的目标前进,就必须重新设计改造这个机制,而不能只是一味依赖政府的宏观调控。 记者:那您如何评价此次央行加息政策呢? 李扬: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连续降息以来首次加息。此次利率调整就有两项基本含义。其一是宏观调控的含义,这主要体现在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方面。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尽管经济运行的诸多方面均已显示宏观调控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物价上涨的态势依然提醒我们,经济中局部过热的问题并未根本消除;若不进一步施以约束,反弹极有可能出现。央行加息,正是为了进一步约束物价上涨的势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 其二是金融改革的含义,这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上浮限制的取消和存款利率下浮限制的取消上。这些举措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如所周知,经过20余年的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相当程度的进展,而且,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也是清楚的:一方面,应当逐步解除对存贷款利率的行政管制,使之更具弹性;另一方面,则要逐步理顺央行的利率体系,使之成为市场化的调控工具。 我们看到,此次利率调整,货币当局在放松银行存贷款利率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这是应当给予着重强调的。就贷款利率来说,原本央行已经将其上浮空间放松到70%,此次则完全放开;其下浮幅度也给了10%的空间,此次继续维持。这些举措,使得商业银行提高了定价能力,得以对客户实行风险甄别,贷款的效率大大提高。由于银行可以在利率方面体现风险管理,从总体上说,企业贷款的便利程度也得到提高。就存款利率而言,原本央行是不允许其上下浮动的,此次则赋予其下浮的自主权。虽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存款利率下浮一时间尚无兑现的基础,但是,作为一种制度框架,央行已经放开了对它们一个侧面的管制,这为下一步放开创造了条件。 可以看出,对于存款利率,我们现在的方略是“管住上限,放开下限”;对于贷款利率,相应的方略是“管住下限,放开上限”。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将逐步放开,届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便基本到位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存、贷款利率覆盖数以几十万亿元计的金融资产;存款利率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贷款利率则与所有企业的运行成本相关;存款的稳定关乎货币供应的稳定,关乎全社会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效率,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应慎之又慎。如果说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利率可以比较容易地一次性放开,存款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则只能循序渐进。于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步调是:首先,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严格控制,并逐步扩大浮动范围;其次,等到时机成熟,再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总之,关于政策主张,说到底,中国恐怕是到了实行新一轮改革的时候了,新一轮改革就是全面的市场化、实行全面的国际标准,这与过去的机制应当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的改革也确实在向这个方向走。未来的改革任务还很重,我们首先应该想办法先让机制完善起来。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