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看明年物价走势(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2:33 中国经济时报 | |||||||||
粮食缺口、投资膨胀和国际传导是本轮通胀的主导因素 粮食缺口和投资膨胀两大传统因素再次叠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CPI和粮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有较高的相关性。而1988—1989年、1993—1994年的历史经验也证明
本轮通胀就是如此。首先,粮食供求缺口导致粮价上涨。自1998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库存和当年消费量的比率处于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年粮食缺口达2000亿斤,导致粮食价格从2003年初开始快速上涨。随后,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并带动上游产品涨价。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在建总规模相当于近3年的工作量。2004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尤其是一季度增长了43%,增幅之高多年未见。这样,粮食缺口和投资膨胀二者叠加,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并反映到三大价格指数上。 国际传导成为本轮通胀新的主导因素。近年来,我国CPI与进出口增长、尤其是与进口增长的相关性在不断提高,提高的原因有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需求膨胀,以及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 2001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2004前三季度出口增长35.3%,合同利用外资增长35.6%。出口需求的扩张,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中间产品,导致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外商直接投资在资本形成阶段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形成生产能力后,又大大增加了出口需求,进一步推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这两种需求对通胀的影响在我国早已存在,只是这次更加突出。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进口、尤其是初级产品进口这一新的因素。一方面,近两年年我国进口高速增长。2004前三季度进口增长38.2%,初级产品进口增长84%。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导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这两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我国进口价格指数的快速上涨,2004年第三季度涨幅达到15.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进口价格上涨,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同类产品涨价,并推动三大价格指数进一步上升:10月份,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23.5%;采掘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32.5%,居住类消费价格上涨6.8%。上涨最快的行业同时也是初级产品进口最多的行业。 在我国的反通胀政策实践中,对于平抑粮食缺口、控制投资膨胀有成功的经验。当前,粮食价格上涨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但对国际传导这个越来越重要的新因素,则显得准备不足。比如,面对国际油价的暴涨,我们基本上只能被动接受冲击;对于原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同步上升的怪现象,也是无可奈何。要破解这些难题,就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