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招行IPO欲说还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2:15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尽管招行试图极力掩饰,但其寻求海外IPO的意图已如司马昭之心。高调澄清传言看似一场闹剧,其实却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

  招行IPO欲说还“羞”

  特约撰稿|陈 功 发自上海

  “满足于今天过得去,明天可就过不去了。”在中国内地五大上市银行之一的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最近一期企业内刊上,行长马蔚华对员工的这番寄语格外“抢眼”。

  这家中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银行于本周传出谋求海外上市的消息,尽管招行试图将传闻“抹杀在襁褓之中”,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开始急速重组扩张,招行再也不安于现状,亦希望尽一切可能抬升自己的“国际形象”。

  作为抬升“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商银行于本周通过发行5年期可转换债券成功地筹集了人民币65亿元资金,增强了资本实力。但这次资本筹集的行动亦招致了一些股东的反对。

  招商银行原本计划透过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筹集100亿元资金,但面对股东的反对不得不缩小了发行规模。股东们担心,此举可能摊薄招行的每股收益,对股东利益造成间接损害。这个原因亦迫使招行竭力否认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该行可能于明年下半年启动的海外IPO方案。

  动作频频

  据多位了解或参与招行管理的知情人士透露,招商银行的高级管理层确有计划明年下半年考虑选择香港进行首次海外公开募股(IPO)的意向,并且已经和一些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进行了广泛接触。这一情况得到了周二出版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进一步证实。

  据《华尔街日报》获得的一份美国投资银行美林集团为招行所作的IPO建议草案显示,招行高层已于近期同美林方面就明年香港IPO一事进行接洽。美林在该草案指出,招行海外IPO将增强招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实力,提高招商银行的国际形象,而这亦是雄心勃勃的马蔚华所侧重的。

  “深发展和美国新桥敲定,光大又和渣打银行打得火热,此前又传出东亚银行洽购民生银行股份,招商银行怎么可能对这些竞争对手的‘小动作’袖手旁观呢?”一位招行的资深员工对于目前的银行业发展格局不无感叹地说。

  值得注意的是,美林的这份草案还特别对招行给出了如何安抚其股东的建议。按照美林的说法,为了淡化股东担忧的海外IPO会导致股权稀释的问题,美林建议招行管理层应意识到招行绝不应以国际IPO的长远战略价值为代价来换取A股市场上短期的价格优势。

  事实上,招行的管理层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注意到招行A股市场短期优势的问题。消息人士透露,除美林之外,招行亦与另一家著名海外投资银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围绕明年招行海外IPO可行性等 “敏感话题”进行了深入接触。

  “招行现在有些利欲熏心,对他们来说,单单靠每年一到两次的次级债、可转债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保持五大上市银行中的龙头地位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一位长期研究银行股的分析师指出,基于这点,海外上市对招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

  “大股东所担忧的管理权稀释和经济利益下降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公司治理规划和资本市场运作大部分得以消除。”美林的报告指出。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11月16日一早,投资者发现招行在中国三大证券报刊登 “一句话”公告对市场的传闻进行“火速”澄清,招行表示,该行“没有于2005年进行海外IPO的计划”,并指“个别媒体报道与该行实际状况不符”。

  但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告并未就接洽多家投资银行一事做解释,亦未就媒体报道究竟“与哪些实际情况不符”做出进一步说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急于与海外IPO一事 “划清界限”,招行亦请求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当天招行A股停牌1小时。

  “招行管理层曾开会讨论过海外IPO的可能性,当时初步计划银行需要通过海外IPO筹资100亿港元,钱是次要的,海外IPO的影响力才是招行更看中的,当然,通过海外IPO,招行亦能吸引不少外资合作伙伴的目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会议的该行高级管理人士透露。但是他不愿进一步透露有关这个内部会议的具体举行时间和背景情况。

  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除招商银行于今年年底之前“身陷”之外,同样也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嚷着”要海外上市,预计明年上半年在香港IPO,与招行的暧昧态度不同的是,民生高层已通过多个公开场合向公众公开披露了这一情况。

  另外,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也都“众望所归”地表示希望明年能通过IPO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眼下,中国的各银行一直在努力扩充资本基础、清理不良贷款,并在2006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寻求海外上市。根据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时的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底前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来自世界银行业评级机构Fitch Ratings近期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WTO承诺的逼近以及中国央行今年进一步抬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试图依赖海内外股市进行大规模融资。

  “在中国,至少中行和建行两家已经获得政府450亿美元的注资资金,以帮助其解决不良贷款包袱过重而不利于上市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据统计,多家中资银行今年已经累计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从国内资本市场募集了大约590亿元人民币以充实其各自的资本情况。”Fitch Ratings的这份报告指出。

  无独有偶,海外媒体报道,和招商银行相比,三家相对规模较小的中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和上海银行(Bank of Shanghai)还有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亦于近期纷纷示意外界,各自的董事会均已原则同意于明年适当时机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其中,兴业银行更计划于11月19日在其福建银行总部召开股东大会,商讨海外IPO细节状况。

  也许马蔚华应该感到庆幸,作为较早于A股上市的中资银行,此时他至少不用担心去面对和交行等银行业“庞然大物”于同一资本市场就新发股价较劲的窘境。业内人士指出,交行在上海A股和香港H股两地市场同步上市计划至少募集25亿美金,这对国内处于资金链极度匮乏的A股股市来说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明年银行股股价可能随这些巨头的纷纷上市而波动,招行也显然不想在一棵树上被吊死。”一位中国股市的观察家不无风趣地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招行H股上市能否成行,留给马蔚华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这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如何解决股东权益和管理层权益的矛盾,海内外IPO的股价如何做到“平衡处理”,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保持住中国上市银行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这些问题亦不仅仅是等待马蔚华回答的,对其他中资银行而言,这些问题亦“司空见惯”,随着WTO承诺时限的临近,留给中国的银行家们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外资银行在和中资银行谈判的时候,他们最关心如果入股这家中资银行,其股东利益是否能得到保护甚至增值。但是,很少会有中资银行的管理层会把股东权益放在第一位考虑,我希望未来中国银行业能够在这点上向外资银行学习。”上海银行董事、副行长王世豪说。

  反观招行,高调澄清传言的举动看似一场闹剧,其实却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