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务互补,没有竞争”的选择标准下,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人逐渐浮出水面,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高盛成为最后的入围者,但对于中国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歧,将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这项合作的最终结果
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初定
文|刘乾坤
“业务上互补,没有直接竞争,尤其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中国银行所不具备的较强实力,而且这正是中国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这样的国际知名的金融集团将是中国银行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发言人朱民对《全球财经观察》阐述了中国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标准。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的没有直接竞争,包括达成战略协议之后,双方不产生直接竞争。
在这样的选择标准指导下,笼罩在中国银行上空的层层迷雾正在逐渐散去。上周,中国银行(BOC)战略投资者已经初步圈定,正进入最终确定和后续谈判阶段。
11月11日,在河北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透露了上述消息。但是,该消息未获同时出席此间会议的朱民证实。
据悉,三家国际金融集团入围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瑞士银行集团(UBS)和高盛(Goldmen Sachs)。它们中的一家极可能以现金方式分享最高25%的中国银行股权。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的战略咨询也已经结束;嗣战略投资者协议最终签署,以及重组最终完成,中国银行的上市(IPO)计划将正式启动。
根据中国银行“选秀”标准,可以相信,瑞士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将是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遴选标准
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中国银行是一家以外汇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银行——1988年银行业第一次改革之前,中国银行是专门的外汇业务银行;到2004年,该行拥有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资企业客户,拥有最多的海外分行,其外汇业务仍然占到中国该业务量的50%以上。而且,中国银行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包括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和保险公司——中银国际(BOCI)和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和中银集团证券公司等——业务架构。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是金融集团,包括几乎所有金融业务的花旗集团(Citibank Group)和汇丰银行(HSBC),不在战略投资者名单上似乎并不值得惊讶。因为,尽管可以帮助提升中国银行的业务开拓和风险管理能力,但上述两家金融集团也是率先获准在中国大陆开设分行,并打理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公司,如果它们不愿意放弃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显然会与中国银行的遴选标准冲突。
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13日报道,汇丰银行已获准入股交通银行;花旗则是中国建设银行(CCB)的上市顾问,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至于另一家欲在中国大有作为的银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据悉已接近与规模较小的中国光大银行(China Everbright)达成交易。更为中国所熟悉的上述三家银行集团俱排除入股中国银行的可能。
入围的三家金融集团都不存在与中国银行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中国业务开拓较晚的德意志银行和瑞士银行一度成为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则以蜚声业界的品牌和投资银行业务,可望为其处理不良资产、提升公司治理和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帮助,但缺憾是高盛不谙银行业务,对提升公司风险管理和业务开发能力助益不大。但是,最终花落谁家,仍然充满悬念。
朱民透露,中国银行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在外汇业务方面领先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包括保理、票据和资产管理等高收益业务,以及零售业务,譬如跟踪、统计和服务最有价值的客户(VIP)等。中国银行业在业务开发、营销、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02发布的一份报告——《徘徊于岔路口的中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款业务,而国际标准是50%左右。但波士顿公司仍然相信,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不过他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强劲增长有望延续,预计截至2005年增长可望达到25%乣50%。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年增长率仍然高达16%,领先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价格分歧仍在
但接近中行的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银行与战略投资者最大分歧正是价格,这也是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迟迟不能确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价格的分歧,事实上是对中国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歧,对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公司透明度的分歧。这也使许多国际金融集团对投资中国银行心存疑虑。
尽管2003年年报是中国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行参与审计的年度报告,但遗憾的是,该份年报并未披露不良资产中的“死角”——非信贷不良资产。该类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因虚收应收利息、历年挂账损失、抵贷资产、实业投资和案件损失等因素形成的资产损失。据估计,四大商业银行存在的这块不良资产可能高达几千亿元。中国银行发言人坦言,“目前国家实际上并未对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但是这是应该披露的。”据悉,中行2004年年报中准备披露该类资产状况。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有巨大的投资冲动,但是,一涉及风险,就停滞不前了。因为投资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商业风险,而且,参股国内国有商业银行投资额度要求很大,入股方式的规定相对单一,只能是以现金的方式进来,不允许运用其他有效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等,这些都是困扰战略投资者进入的重要原因。
“最困难的是不能保证23万员工按一个方向前进。”朱民坦陈。据悉,波士顿咨询公司历时8个月为中国银行所做的战略调整计划已经于9月份结束。这个让中国银行受益匪浅的战略咨询,将帮助中国银行提升员工素质、业务发展方向、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能力在内的全方位能力。但是如何保证庞大的中国银行按照波士顿指引的方向前进仍然是一个疑问。
在波士顿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波士顿建议国内的银行实施六大优先策略,以强化内部能力——建立世界级的组织和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确立总行权威;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细分服务能力;建立巩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文化;优化运营效率;通过伙伴合作策略发挥竞争优势。
尽管几乎为中国银行解决了业务和管理问题,但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并不能向中国银行的投资者解释——如果获得中国银行的股份,它们将获得多大的发言权。而且,公司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是否能建立信托关系,这也是目前最为投资者和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掌握5%以上的股权股东将有资格获得1个董事席位。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可能获得10%以上的股权。朱民承诺,如果是这样,战略投资者将有希望获得2名或以上的董事席位。据透露,在已经确定的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汇金公司将派出6名董事,中国银行将派出4名执行董事,另有2乣3名独立董事。具体的董事名额尚未最终确定。目前,肖钢担任该公司董事长,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梁定邦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的问题考验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成绩。中国政府决心“背水一战”,有关监管部门也尽了极大的努力——随着注资的完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的指引》。该指引仅公司治理改革方面就有十多条要求,并且规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项指标。这些指标要求得非常严格,指标参照了1992年到2002年十年间世界1000家大银行前100家的平均数来制定,全部是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怀疑者认为,在行长和主要管理者不受董事会约束,直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任命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将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通常来讲,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国有控股与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问题。国有企业根本问题是产权改革问题,在初期培育市场竞争可以改善国有企业的状况,但不可持续。”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分析道。
“刚刚转到股份制,在转轨初期董事会要多花一些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前央行非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提醒道。
中国银行在跨越上市前最后两道门槛之前,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