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亮
《互联网周刊》: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京东方的资金问题,关心京东方的负债率,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花费巨大,京东方的负债率会不会超过预警线?
王东升:投资者关注企业的资金问题,可以理解。我们目前的资产负债率是60%多一点
。对于一个高成长性行业内的企业,这应该算是基本正常的。再高,超过70%,风险就比较大一点。因此我们会锁定一个线,就是再高不能高过百分之多少。从原则上讲,长期的资产负债率应该在65%以下。在某一个时间点,可能会往上冲,但怎么也不能超过80%。
不过,看企业发展也不能单看资产负债率,关键看成长性,看预期的业绩。投资者要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前景,长远而言,只有看整体的发展空间,通过利润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大改善资产负债率。资本扩张不是个坏事,关键在于盈利水平及其成长性。
《互联网周刊》:随着京东方、上广电五代线的陆续投产,TFT-LCD产业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由于国际上有的六代线已经试产,日本夏普甚至已经开始建设第七代生产线,因此,有观点认为五代线还未投产就已落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东升:这是对TFT-LCD产业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首先我们需要定义这里的“技术”具体指的是什么。总体来说,TFT-LCD技术可以分为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产品技术与生产线的代数关系不大,我们最先进的某些产品目前就在较低代数的生产线上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又可以分为核心工艺技术和一般技术,在核心工艺技术方面,五代线与六代线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在某些一般技术方面,比如玻璃基板的运输、装载技术方面,六代线比五代线复杂一些,但复杂并不意味着先进。在日本,除了夏普,其他厂商只拥有四代以下的生产线,而他们却能向海外输出五代、六代线的技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需要看清楚的是,五代与六代最大的区别在于玻璃基板的尺寸、经济切割尺寸,以及最终的产品尺寸不同,而不是技术方面的先进与落后之分;如果一般消费者有这样那样的误解是可以理解的,但业内应该很清楚代数的高低并不代表技术的先进与落后。从单位面积产出与设备投入成本的比例来说,高一代的生产线从理论上看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现实并不如此,因为影响TFT-LCD面板成本的因素很多,比如产品研发能力、创新实力、良品率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五代线的技术落后于六代线”,更不能就此简单下结论,六代线比五代线有竞争优势。
建设五代线还是六代线,主要看企业的产品定位。五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一般认为定位为17~26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比较合理,六代线产品定位为26~37英寸液晶电视,七代线适于生产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好的液晶电视是17~27英寸,在个性化的时代,中小尺寸电视将有可观的市场。六代以上生产线如果切割小尺寸,不仅不经济,良品率也不会高,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事实上,一些上了六代线的厂商反过来把更多的资金投在五代线上,其中道理可想而知。
京东方在TFT-LCD产品领域里,目前重点产品是供显示器与笔记本电脑用的面板。京东方已经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用液晶显示屏市场上的最大份额。在TFT-LCD的下游应用方面,京东方的CRT+LCD显示器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TFT-LCD显示器出货量也已经从2003年的全球第四提升到2004年第二季度的全球第一。
《互联网周刊》:2004年,原本被大家看好的液晶电视市场启动并不理想。
王东升:TFT-LCD价格的逐步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催生更大的市场,比如液晶电视的市场。也许,液晶电视的真正放量启动会在2005年下半年展开。
《互联网周刊》:您曾谈过液晶产业具有它独特的周期,大约每两年就会波动一次。这次京东方投资第五代生产线,所选的时机合适吗?
王东升:液晶周期与半导体周期非常相像。价格波动是TFT-LCD产业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以至到成熟期后都必定要经历的。应该说京东方进入该领域的时间点是不错的,进去的时候是低谷,赚了一点钱,现在又进入了第二个低谷,又正好处于五代线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阶段,明年1月份开始投产,经过6个月的提升期,全部投产后,正好可赶上行业的景气时段。
液晶没那么好玩
偏高的价格和公司利润,一度让所有看到液晶的投资人和厂家亢奋不止。但是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一产业的规则迥然不同于以往,技术、资本的密集程度成为最现实的障碍
本刊记者 明叔亮
一边是跳高的需求,一边是跳水的价格,液晶面板的投资机会清楚但又模糊地摆在一个个操盘手们的面前。
2000年8月11日,春兰集团与中国台湾剑度公司草签了合作协议,后来春兰集团CEO陶建幸看到价格直线下跌而中途放弃。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HYDIS的TFT-LCD业务。随后,上广电集团与日本NEC公司宣布将成立一家生产TFT-LCD的合资公司,总投资也达到几亿美元。
除此之外,在或退或进的传闻当中,春兰、TCL、长虹等公司在业界的印象当中离液晶也很近。
中国军团初具雏形
2004年10月8日,上广电第五代薄膜液晶屏生产线在业界首次试验投产。从2003年初该合资计划对外公布,到最终的投产,上广电方面都表现的相当低调。但是,在业内看来,这一合作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
此前,京东方在2003年1月斥资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3条液晶屏生产线后,当年下半年又斥资12.5亿美元开始建设五代线。2004年9月下旬,京东方刚刚宣布,其五代线已正式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预计今年底将点亮首块液晶屏,明年一季度可实现批量生产。
但是,京东方和上广电绝非液晶五代线争夺的全部主角。而京东方内部人士更是坦言,上广电NEC与京东方之间联系密切,双方之间有定期沟通的机制。与其说是对手,更不如说是伙伴。有传闻指出,TCL集团此前曾谈判参股上广电与NEC的合资项目,当初的合资比例定为上广电占65%、NEC占25%、TCL占10%,只是后来李东生不甘心控股比例太小愤而退出。最近则有相关报道指出,TCL有可能采取同日本的东芝、日立等公司合作的方式直接介入六代线的生产。
在TCL等家电制造商在市场上纷纷出击平板电视的关键时刻,出于稳定面板供应的考虑,涉足显示器件行业是相当自然的事情。分析人士认为,TCL肯定要进入TFT,而且肯定要谋求控股地位。自己没有屏,做显示产业肯定被动,日本如此,韩国、中国台湾如此,中国大陆也如此,所以TCL一直在寻找机会。TCL现在将先从IC(芯片)、LCM(液晶后段模块)、DLP光机等外围做起,以不断增加技术准备和积累。目前TCL还成立了新的产品事业部,来积极谋划介入平面显示上游产业。
除此而外,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四川长虹也在酝酿投产TFT-LCM,国内公司朝向液晶产业的新一轮集体冲锋开始了。
两条曲线决定企业态度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液晶需求量的预测,市场咨询公司所给出的数字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未来的需求曲线变化无疑都是直线上升的。在电视、电脑两个产业的车轮带动下,这一项目的空间被人看好。但是,同样对问题有直接影响力的还有液晶的价格曲线,从2000年以来,液晶的价格在逐日递减。
根据华映视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蔡镇洲介绍,目前全球共有15家液晶面板制造厂,三代线以上生产线共有67条。2004年及2005年将各有 9条新四代线生产线投产,未来3年液晶面板产业将达到量产的高峰,如果液晶电视市场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液晶面板将会产生供过于求的市场压力。
世界主要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备扩大产能。据液晶领域有关专家介绍,全球在去年和今年投产的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共10条,如果以切割17英寸面板为例,全球每月的产能达到了700万片~800万片。
在2004年以来,供需方面的格局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第一季度的阶段性供应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各大液晶面板企业对市场前景普遍看好,纷纷扩产,致使以前液晶面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发生逆转。iSuppli公司8月的报告认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大尺寸LCD面板的供应量比第一季度上升了17%;第三季度供应商虽然觉察到供大于求的出现,开始踩刹车,但供应总量还是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3.5%;在总量控制显效的情况下,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则将下滑到5.7%。
全球液晶面板供大于求的结果是一些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据三星日前发表的报告显示,其液晶面板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分别下降了23%和72%,其中最根本原因是,液晶面板的平均价格下降了21%;全球另一重要液晶面板供货商LG-飞利浦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更是下跌了近30%。一些企业由此对液晶面板的前景持悲观看法。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董友梅介绍,从2003年开始,国内外企业在投资TFT-LCD上都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其动力都是来源于对国内外市场的看好:一方面是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巨大的市场需求,每年全球的增长速度超过15%,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40%;另一方面是TFT-LCD在平板电视上应用的增长率超过100%。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的1.5亿台电视中,平板电视只占到5%左右。有人估计,未来10年这个份额将上升到50%以上。这些因素使得大家都对TFT-LCD市场前景有一个乐观的估计。
乐观与悲观的截然两种态度关键就在于各个企业对供需曲线和价格利润曲线的把握不同。对于志在自主掌握产业链上游的国内企业来说,两条曲线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结合到上广电、TCL、长虹的家底以及各自的战略需求,自然各有各的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液晶绝非外界想象的那样美。
液晶没那么好玩
关于陶建幸为什么最终放弃与中国台湾剑度公司的液晶合作项目,业界也曾有多种说法。而据陶本人自述,就在双方合作协议要正式签署、项目就要正式启动的前一天晚上,他忽然夜不能寐,而此刻他所得到的消息是国际市场液晶面板的价格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跳水,陶深感压力巨大,“弄不好整个公司就葬送进去了”,几番权衡之后,还是没有自信有必胜的把握,最终只好放弃。在此之后,多次传出春兰集团有意要重新进入该领域的消息,但是始终未见有太大的实质性动作。
“从全球范围来讲,TFT-LCD产业也只是从导入期刚刚进入成长期,在中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大多数企业是从1992年前后开始上TFT-LCD项目的,真正开始产业化是1997年以后,到现在还没有多少年。TFT-LCD在全球范围来讲是个刚进入成长期的产品,其应用比CRT更宽。”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东更是明确认为,现在企业上马TFT-LCD项目是赶上世界水平的最佳时机,如果以后再进入将会更加困难。
机会或许是个好机会,京东方、上广电、TCL等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积极态度就足可见出各家企业对这一机会的认可。出于解决各自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长期以来的掣肘之恨,国内企业均有相当的决心,但是这一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也让人担心各企业液晶梦想的前途。
在液晶方面的持久投资已经让这个市场的竞争程度大大增加,据统计,1995到1999年,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开始投资三代生产线,投资额为60亿元人民币;2000年~2001年开始投入4.5代线,投资额为90亿元人民币,是3.5代线的1.5倍;2002年~2003年,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又开始投入五代线,投资额为150亿元人民币;2003年~2004年已开始投入6代生产线,投资额为200亿元人民币,2004年将开始投入7代生产线,投资额为250亿元人民币。目前液晶面板产业投资规律已被打破,投资的步伐非常迅猛,2004年3.5代生产线投入资本才完成,又要投入新四代线,中国台湾地区至少投入了350亿~500亿元人民币在这个产业里,目前各家都在积极有序地筹集资金。
对于国内企业投资液晶的问题,董友梅谨慎地表示,对于有基础或者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上下游整合能力的国内企业来讲,此时上马TFT-LCD应该是一个较好的时机。比如京东方和上广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自己有下游产业或是具备整合下游产业的能力,都有自己品牌终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上马TFT-LCD比较合适。 但她同时也表示,国内企业上马TFT-LCD一方面要确定生产线目标产品的定位,从市场的切入和技术、资金实力的可能性来考虑,在确定好目标产品的背景情况下,规划最适合自己定位的生产线,而不是盲目追高求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线建设初期就应全盘考虑技术和人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