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国际融资》2004 > 正文
 

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6:50 《国际融资》

  吴良镛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但作为人居环境的科学发展战略说来,我们随时要注意其“荦荦大者”,因为“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五大统筹”与人居环境科学框架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都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导原则,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依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某些工作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我以“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大要素”(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为基础,构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五大原则”、“五大要素”、“五大层次”中提出的一切工作,都应自觉地以“五大统筹”为依归。

  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五项原则之间也是如此,它们相互关联、牵制。人居环境建设必须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统筹兼顾五项原则,求得暂时的统一,不断加以调整。在新的形势下,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要明确在“五大原则”之上,要增加“五大统筹”。

  对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整体观的再认识

  从区域到城乡,到城市、社区、建筑应视为互相关联的整体。运用多学科的综合观念,建立各个层次上的系统规划原则,这样就有助于把握重点。在上述前提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提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要恪守3项指导原则”,即:

  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 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 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

  上述三个方面,究其核心,乃是强调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观念。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共同组成有机的关系网络。因此,我们在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中,为了洞悉这种关系网络并避免破坏其中的关键要素,甚至可能创造出新的关系网络,我们需要把该环境放到更大空间的环境中加以思考,同时考虑它对较小空间环境建设的影响,最终创造出与周围条件相协调的人居环境来。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颇有启发。

  人居环境科学与城乡协调发展

  城市是区域中心,城与乡相辅相成,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割裂城乡联系。我们过去工作的缺陷是我们孤立地仅试图从规划研究问题,并且还把城市规划与农村居民点规划割裂开来,整体研究很少,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基于二元经济结构所困扰,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仍有扩大趋势,所形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农村不能让它衰落,不能因城市化而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1996年,联合国“人居二”会议《伊斯坦布尔宣言》即言,“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除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外,我们还应努力为农村地区增加适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就业机会,以增强它们的吸引力;开发统一的住区网点,从而尽量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中、小城镇应给予关注。” 2004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城市-农村发展的动力”,最近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在一封致各界信件中强调用整体方式来处理城市和农村问题,“为使城市与农村地区发展均保持可持续性,必须更好地整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使之实行更有效的管理。”“我们目前面对的切实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城市未能同时带动农业,地区生产力的相应提高,亦未能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任何改进。” 2004年10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世界人居日活动中献词:进一步呼吁“提请所有各级发展决策者,不要将“城市”和“农村”作为单独的实体,而是作为经济、社会整体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明确指示“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基层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以城市的繁荣带动农村的发展”。

  乡村发展需要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有条件的集镇发展为中心镇,作为县域范围的经济文化副中心,带动地区的繁荣;在此过程中,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集约使用,小型企业集群的形成,村镇可能的集中,生态环境之保护与建设、人民生活之安康。从空间规划技术而言,这些乡镇建设原则与城市建设原则是具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点。本文提出用人居环境科学观念考虑城乡问题,可能有助于从多方面揭示这一重大问题,期望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众所周知,中国城乡发展的难点是“三农”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观念看,这既有“三农”之内的问题,也有“三农”之外的问题,既有在近期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城乡整体协调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从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审视城市化道路;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制度改革,逐步向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的制度过渡。

  人居环境科学的哲学思考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的建设任务就是建立宜人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科学框架建立在对环境的基本认识上:

  我们的居住环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各个相关部分组成,要求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起来,这“整体环境”与“普遍联系”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它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变化的。理解了这些,就既能建立全局观念,分层次地了解事物(如前所述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五大层次”);又可以分系统地剖析事物(如前述的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梳理关系(面对不同问题,能从中找出若干关键的、重要的关联线),以期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寻得可能有不止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再面对实际进行比较研究。

  在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免要借助相关学科的现有理论、知识和方法……,既可将相邻学科联系,形成多学科的整体,并能在如何解决问题中发挥创造力、发展学科,所谓“集大成、成智慧”。

  就实践来说,以问题为导向,作为解决矛盾的切入点,

  所谓“统筹”,就是通过上述,以整体观念将相关部分相互联系,以达到 “综合集成”;从“模糊共识”、“科技共识”中最终达到“决策共识”。

  在综合集成中,更有意识地、逐步地“发现”、“明确”创新点,发挥创造力,以期进入“综合创新”的更高境界。(摄影 王南海)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