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谈推进城市化发展(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6:41 《国际融资》 | ||||||||
开发银行运用组织增信原理有效防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信贷风险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推进城市化
针对目前信用缺损的国情,开发银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用建设市场的办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增信,把政府和企业客户纳入风险控制的框架,共同建设信用、建设市场,打通融资渠道,弥补制度落后、市场缺失,支持经济发展、融资体制,以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开发银行通过政府组织增信,建设信用,培育市场,控制风险,主要对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多个行业的贷款项目实行组合贷款。到2003年底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余额2269亿元。经过开行的努力,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能够获得持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实现良性循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并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需求弹性较小等特点,需要建立特殊的投融资体制和借款、偿债机制。1998年以来,根据中国国情和城建项目的特性,开行在与城市政府、借款企业等有关各方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组织增信,促进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控制和管理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和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运用组织增信控制整体风险,建设地方财政信用。开行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建信用、贷款支持、承诺还款来源和方式等内容。核心是通过政府组织增信,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信用体系,使双方尤其是地方政府真正站到风险控制和约束的角度上,从而减少风险和损失。这既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又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力度,也能控制行业改革和项目的风险。组织增信与地方政府最后承担实际损失是两个范畴,中间有很大的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空间,真正由财政承担损失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增强了地方财力,建设了地方财政信用。 其次,准确测算地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和风险承受力,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开行致力于地方审慎健康的财政建设,而不造成地方财政负担,是促进地方改善财政,而不是恶化财政。地方财政动用的预算资金,本来就是要用于建设支出的那部分资金。在操作上,我们以当期财政收入中的城建支出为基数,考虑未来3年增长速度,预测未来3~5年的现金流,以核定总的授信额度,严格贷款规模控制。开行正在加强与地方政府、国际会计咨询公司、审计部门开展审慎的地方财政建设的合作。 第三,构筑信用平台,严格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市场化操作。要求城市政府以现有或组建投融资信用平台为借款人,负责贷款申请,进行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4项建设。组合贷款是为了平衡现金流、锁定风险,使好的项目更好、差的项目得到弥补。这有利于促进地方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使地方建设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四,慎重选择项目和严格评审。开行要求项目必须有城市总体规划,按国家的基建程序进行。对无土地证、无规划、无资本金的项目不予评审和贷款。采取信用和债项双重评审,主要解决风险控制和分析项目的现金流。开行通过从严评审、把握贷款期限等,能够调控近期和长期的建设,抑制地方盲目投资膨胀,有利于宏观调控和控制风险。 第五,加强贷款管理和建立监督机制。贷款资金支用过程中,各有关城市政府成立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财政、城建、土地等部门,整合资源,监督借款人的执行情况;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和用款单位管好、用好贷款资金。 通过以上方式,开行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既发挥市场建设的先锋作用,又控制和管理风险,落实和增强宏观调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