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财经界》2004 > 正文
 

国外邮政改革的现状和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1:34 《财经界》

  

  仇日华

  大多数国家的邮政过去一般都与电信结合在一起,作为国家政府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经营本国的邮电通信。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英国邮政脱离政府序列、组建国家邮政公司为开端,拉开了邮政领域实行政企分开的新一轮改革序幕。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来,邮政领域的改革更是如火如荼,改革成为邮政领域的主旋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对信息传递时限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国际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电信通信的蓬勃发展和电子邮件的悄然兴起,相当一部分原本属于邮政的业务市场被替代。面对这种局面,邮政如果仍然“我行我素”,不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必然会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像UPS、DHL、TNT、 FedEx等跨国私营运递公司纷纷进入邮政市场,邮政部门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这些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实力和灵活的机制,为用户提供比邮政更为可靠快捷和方便周到的服务,在有盈利的快递市场夺走了相当一部分原本属于邮政部门的市场份额。邮政如果一味地坚持”官办”,依赖政府无所作为,必将处于被动地位。

  长期以来,邮政被非盈利性、公益性服务部门的性质所限,依靠政府支持,缺乏经营活力,对于市场需求的响应迟缓,许多国家邮政处于亏损经营。一方面是邮政的亏损,另一方面社会又要求作为基础设施的邮政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是邮政的惟一出路,也是邮政取得生存发展的机遇。

  体制转换

  各国邮政的改革,一般都是从体制改革入手。改革后的邮政体制模式可以分为四类:

  (1)上市股份公司-德国模式。

  德国邮政改革从1990年开始,1993年部分新机构运转,1998年邮政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德国邮政世界网络公司;2000年正式发行股票上市交易,向社会出售31%的股份。荷兰邮政从1989年开始改革,1998年成功收购TNT,政府售出65%的股票诞生了荷兰邮政政集团。

  (2)国有股份制公司-英国模式

  1981年邮电分营后,英国邮政重组为国有邮政集团公司,由皇家函件公司、包裹公司、邮政局营业公司和客户服务公司组成;2000年实行政企分开;2001年进行公司化改造,成为国有股份制公司。采用这类模式的还有新西兰、瑞典邮政等。

  (3)国有企业(独资公司)-法国模式

  法国邮政集团是国有企业,而所属的子公司是股份制公司。采用这类模式的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邮政等。

  (4)政府机构-日本模式

  日本、韩国邮政属于国家经营的事业机构;美国邮政属于政府下属的一个独立执行机构,邮政职工都属于国家公务员,这类国家邮政只允许实行收支平衡或微利。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