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财经界》2004 > 正文
 

邮政变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1:26 《财经界》

  

  本刊记者 南焱

  不久前,国际快递企业为了阻止邮政专营的改革,曾出巨资由某部门为邮政设计有利
于它们自身发展的改革方案。当前邮政已是国际货贷企业的众矢之的,邮政改革已经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这一切皆源自于1995年外经贸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简称“5号令”),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际快递,私人信函除外。” 这个规定将除“私人信函”之外的所有信件寄递业务经营权赋予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这份规定从此打破邮政专营的格局。而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第八章中的相关规定是“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一项行政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规定的冲突。如今中国邮政与他们的竞争没有丝毫悬念,然而,信函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04年,邮政改革方案正在加紧制定,横拆?竖拆?上市?就像铁路、电信、民航一样,邮政已被作为常规的垄断行业来改。然而,面对分拆、上市、专营,各界反应不一。甚至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论战。

  今年9月1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23届万国邮联大会,提出5大战略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邮政的普遍服务、邮政的专营范围及邮政的服务效率。面对万国邮联的战略目标,中国邮政已显得十分尴尬。为了国家的利益,专家认为,当下邮政改革最要紧的就是如何遵照国际惯例收回专营权?然后才是其次。

  为了国家的利益

  不久前,北京吉利大学收发室工作人员为了集邮,将几百封信件毁掉。还有一组数据显示,2002年初,北京市邮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轻骑兵公司200多件快递信函积压了4个多月。在天天快递公司,邮政执法人员发现用户信件被私拆扔在垃圾桶里。截至目前,仅北京一地就有1000多家货运、快递、家政、技术咨询等公司在违法经营国内信函业务,这些公司有的在国内私设网点,有的借助铁路、民航等网络捎带信函。公司间的信件安全以卖出买进的方式进行交换传递。甚至一些利欲熏心的转带者干脆将信件就地焚烧。

  不仅国内企业混水摸鱼,国际企业更是明目张胆,许多国际货代企业充当国际邮贩,利用国际邮资差价,以货物(印刷品或信函)的形式进口,再利用中国邮政邮网进行投递,赚取高额利润。更有甚者将海外邮件收好后直接走私。厦门一些公司就专收台湾邮件,直接到公海上交易。更加可怕的是,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国家机密通过快递渠道出境。邮政进入了不合理竞争的混乱状态。当前邮政的执法检查,国内有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做,有的地方就根本无法做,因为法律没有明确,做起来还要和工商、税务联合,实施难度太大,国际快递公司就根本无权检查了,对他们的监管处于失控状态。邮政市场究竟怎么了?

  这一切皆源自于1995年外经贸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简称5号令),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际快递,私人信函除外。” 这个规定将除“私人信函”之外的所有信件寄递业务经营权赋予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而1986年颁布的《邮政法》第八章中的相关规定是“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是一项行政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规定的冲突,这份规定从此打破邮政专营的格局,继而成了国家邮政局与外经贸部的一桩公案,问题的焦点是“私人信函除外”。

  何为私人信函?党政军的机要文件不是私人信函,能否让他们送?2001年12月20日,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信件业务委托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对信函的诠释,是以套封形式传递的缄封的信息载体。并且允许经营音像制品、报刊等,及收集、分发、运输、投递的全过程或其中一个环节的服务。规定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的机要文件除外。这份两年更换一次的委托协议,让国际货代企业的邮政经营完全合法。中国邮政与他们的竞争没有丝毫悬念,然而,信函安全却成了当前邮政市场的突出问题。专家认为,中国邮政市场的过度放开是典型的政策失误。

  2004年9月1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23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提出邮政5大战略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邮政的普遍服务、邮政的专营范围及邮政的服务效率。面对万国邮联的战略目标,当前的中国邮政显得十分尴尬。当下迫在眉睫的改革就是如何遵照国际惯例收回专营权?

  众所周知,眼下收回专营权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说服四大国际货贷公司(联邦快递、UPS、敦豪、TNT),数年来,国家邮政为了国家利益与它们绞尽脑汁,但是政策已立,怎样才能越过这块“重石”?尽管邮政专营已是必然趋势,但是国际货贷企业为了阻止邮政专营的改革,曾出巨资由某部门为邮政设计有利于它们自身发展的改革方案。可见邮政改革已经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面对未来,邮政普遍服务应该由谁来投资?邮政有没有必要垄断?邮政储蓄要不要搞银行?邮政基础设施谁来买单?这些问题是当前邮政改革争论的焦点。但无论改革的目标最终如何?有一点必须要坚持,就是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进行改革,否则都是短期之为。

  关于邮政改革的报道,本刊曾用大幅版面连续报道过数次,过去都是记者采写的稿件,眼下是邮政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再次用大量篇幅为邮政改革鼓与呼,但这次我们一改往日的形式,特别邀请邮政改革的权威座谈,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这么做不为别的只为国家利益。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