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讨论 > 正文
 

杨帆: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要超越左右翼(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14:27 新浪财经

  

  三.权力主导“保值增值”与“少数人瓜分”是危险的双刃剑

  郎咸平否认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把问题归结为职业经理人没有“信托责任”,把所有制化为内部管理和外部法律监督问题。有关制度问题有三个层面的争论:

  第一,国有制的“所有者缺位”,究竟是什么含义?如指人民民主权利和舆

  论监督权利不够,那么大家没有分歧,应共同争取政治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周其仁的:“权威性解释”则不同,他专指国有资产没有“最终委托人”,

  如此就应该把国有资产量化到每一个公民,至少是本企业工人。这种量化极端复杂,包括把农民土地所有权分给家庭,然后把耕地和国有资产证券化,还要考虑到相关利益,比如本企业工人的权利与工龄,各企业效益不同等因素。方案的讨论就需要几年时间,改革的设计者们这些年来做过吗?为什么不做公开公平的量化方案,而绞尽脑汁把国有资产分给少数经营者呢?

  第二,是计划经济下的名义全民所有与实际政府控制的矛盾。

  第三,是市场化改革中权力资本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

  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行政体系直接指挥经济活动,代理成本低。现在经济活动复杂,干部思想变化,民主法治管理技术都不完善,政府如何控制经营者,“全体人民”如何控制政府?代理成本大大提高了。因此减少国有制的思路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由国有变成私有?没有政治改革去限制权力,公开公平的私有化总是被批判,以资本限制权力是新自由主义神话,我们看到的是二者勾结,瓜分越演越烈。

  将所有权和调控权分开成立国资局,不能摆脱权力对国有资产的实际控制。在地方分权体制下,分散化的权力和金融资本结合主导国资改革并获得最大利益。以少数掌权者主导获得特殊利益非常容易,因为在计划经济下就是他们集体掌握经济资源。“产权改革”稍不注意就会演变成为权力系统瓜分,实质是把干部集体控制权按照“市场化”形式操作,最终变为他们的个人所有权。这就是我在1998年揭露的“权力资本化”,权力变资本的数额20年约20万亿人民币。5年以后自由派朋友刘哓波打电话问我:是20亿还是20万亿?我说,20亿还值得说吗?可见他的吃惊程度非同一般。但是大家对我的研究只注意数字,忽略更深刻的问题,就是权力资本化不能公开进行。

  如果能公开分配,无论公平还是不公平,总有规则可循,大不了把国有资产分配完毕。如果真能提高效率,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分给经营者,大家也容忍了。但这需要合适的意识形态背景。日本明治维新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功臣形成私人财阀,是因为国有财产在法律上属于天皇。中国古代有分封制,皇帝分的是自己“家天下”的财产。即使是家天下也只能传嫡长子,不能在众多子弟之间分配,如此裂土封侯,数十年就天下大乱,以后不再实行。中国经孙中山革命以后就无人能够称帝封侯;经过共产党毛泽东革命,“公天下”观念深入人心,这才是最基本国情,贵族政治封王封侯那一套被历史抛弃,一去不复返了。化公为私只以非法腐败形式进行,其“原罪”永远不可能被正式赦免。任何公开的把腐败合法化的言论政策,都会侵犯共产党执政和国家存在基本合法性,马上被制止。谁说意识形态已经消亡?在根本问题上仍旧起根本作用。如果教育产业化只经过5年就引起大面积教育腐败而不得不停止,那么我断言,少数人公开合法地瓜分国有资产肯定是搞不下去的。

  我在80年代投身于开放,在天津开发区搞外资和民主实验,张维迎周其仁在北京设计改革,大家对旧体制深恶痛绝,包括想对国有财产早早分配,公平和不公平的方案都想过了,但最终拿不出“建设意见”,连资产核定这一关都过不去,因为要核定“党产”,马上叫停。不是不想分,而是没有办法分。这些过程想必张维迎,周其仁还没有忘记,80年代那些老干部子弟做不了的事,难道下一代能做吗?他们或他们父亲没有参加“打天下”,难道有资格分天下吗?这难道符合“产权理论”吗?

  我在1998年指出:渐进改革最基本的特点是“权力资本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并划分了侵吞国有资产的限度。退一步讲可以瓜分国有资产,至少不能浑水摸鱼,连私有财产一起瓜分了,这就是居民存款,城镇居民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农民耕地的家庭承包权和集体所有权,国有资产中间存放的社会保障基金。国有资产与上述私有财产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中国又有非常强大的权力背景,只要一开口子,就会演变成“无度”瓜分,不可能不侵犯私人财产。在修宪问题上维护私有和公有没有什么差别,只要权力不受限制,“国民财产”就都成为案板上的肉。既然大家都承认这点,为什么还要匆忙开这个口子呢?

  中国现在非常危险,国有资产一方面流失,一方面流失不完。政府还在利用权力使“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从1995年5万多亿增加到2004年的11万亿。增殖依靠的是第一,溢价发行股票,将股民10000亿财产划归上市公司国有股净资产,类似国有化的圈钱无度已使股市崩盘;第二,垄断经营;第三,国债与银行贷款投资,负债与总资产同时增长,净资产没有增长。这样增值是不正当的,表面上维护国有资产,实际是给国资流失提供补充,当国有净资产为零的时候,再流失就是私人财产。银行呆帐和房地产泡沫增加,金融危机就临近了。因此,必须马上停止这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策,也停止MBO之类的瓜分政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改革新闻 全部产权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