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茜亚缘分的天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6:52 《新华航空》 | |
辛茜亚阐述她的思想,把研究的结论尽可能地通俗化表达,所有深奥与复杂,都化解在几何图像的深入浅出中。 辛茜亚缘分的天空 如果不是海南航空,辛茜亚直到今天也不会来中国。这个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有关中 国的印象还仅限于道听途说。然而此次的中国之行,却使其感慨万千。她说:我要把海航写进哈佛的案例。辛茜亚的中国之行 在辛茜亚众多的学生中,陈峰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辛茜亚对他的评价是:勤奋好学,待人真诚。直到有一天,一个香港学员告诉她说陈峰是中国海航集团的董事长,并且在中国这家以新锐、另类著称的航空公司是如何地以四两博千斤,在天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所以,她建议辛茜亚老师关注一下这家公司的案例。 辛茜亚是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专家,所谓战略,其实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配置使其目标更加明确。自然,辛茜亚一定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评海南航空。 在翻阅了无数的资料之后,辛茜亚决定了她的中国之行。当她向海南航空表达了这一想法和愿望时,对方的回答是热烈欢迎。但是辛茜亚事先申明:为了保证这次考察的客观与公正,所有费用都由其个人承担,而不要海航为其提供任何金钱方面的支持。因为,她要保持一个学者的独立性。 中国有句老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并不了解中国的辛茜亚,肯定很难理解这纯粹中国的对仗句式,但却以一个学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捍卫自身的行为准则,把握着审慎的道德尺度,保证着研究环境的纯净。 而有着优秀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海航集团,在这次哈佛学者的中国之行中也充分尊重辛茜亚教授的个人意志,他们为其安排了从海南总部到西安基地再到北京新华航基地的考察线路。每个航段,坐海南航空的航班,他们都自己花钱买票。也因此,辛茜亚带着她17岁的儿子尼尔斯以及漂亮的女助手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海南航空。 风尘仆仆同时又兴致勃勃,辛茜亚·蒙哥马利(Cynthia Montgomery)在中国从天上到人间,经海南、西安、北京,画了一个三角型。她有些兴奋地发现,由海航集团构筑的这个空中“三角线型”竟与她研究了多年的“战略构架”示意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以“案例”教学著名的哈佛,为教授们创造了这样的氛围:教授们一边传授着世界经典案例,一边收集和研究最新的成果。于是,在全球学者中,他们嗅觉灵敏、行动力强而著称,世界各地的企业也以自己被哈佛作为案例而自豪。 战略问题研究,是当今企业发展最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辛茜亚几乎飞遍了全世界,却惟独没有来过中国,没有机会,她也没有想过能有谁为她来创造机会。 如果说其中原因,那就是,这位做派认真,待人处事随和的女教授,除了有一个超过她个头的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还有一对刚刚三岁的双胞胎女儿。这样的生育节奏,让辛茜亚“总是责任在身”。她说:我愿意把时间花在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们身上,与他们在一起,总是令我充满激情和想往。 捋捋头发的瞬间,我人看到了一位幸福的母亲。那份心里的甜蜜满满地直往外溢,她自己感动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不过,辛茜亚还是等到了机会。一位来自香港的学员,向她介绍了一个可作为“案例”的企业和企业领导人。 举荐,或曰推荐,在美国是很流行的。上大学,高中校长或老师写的推荐信,往往能够起到大意想不到的作用;找工作时手持一封“有过经验”的推荐函,也会有超越平常效果。当然,美国社会的“推荐”,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那就是“诚信”。包括推荐人对被荐企业的诚信,和对被荐人的诚信。 有趣的是,此次被推荐给辛西亚的企业和该企业领导人,也正在她的班上学习。 从自身的角度,辛茜亚远远地观察着这位学生,想象着海南航空这个企业。终于,她决定去中国,到海南航空集团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辛茜亚的战略体系 在哈佛商学院,辛茜亚负责了一个部门,很忙。虽然一周只有一天的时间走出校园,但即便是这样,她依然担任了一些公司的董事。因为,“涉身处地的实践,才能让研究更切合实际。” 此次中国之行,她对海航集团主业航空板块奇迹般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海航依托主业的多元化进程,又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她的见解。 “我印象很深的是,无论是和海航的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员工交谈,他们的激情都让我感动。海南的地理位置不备具优势,但海航却能发展到今天并且还有不断前进的势头。人们为什么愿意到海航来工作呢?因为海航有一种激情在吸引着他们。” “海航让我想到了美国一些刚起步的新兴行业,在那些企业,员工的热情特别高,动力也很强。和美国这样的企业比较,海航没那么年轻,组织结构也大得多。但它的精力却还是那么充沛,还是那么有活力。” “一般的公司都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是员工。但在运作的时候才发现,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不是员工,而是股东。钱都让股东赚走了,决策也是股东说了算。所以,我理解企业最关健的资源是如何让一个在其它公司发挥不出最大效能的人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恰当地用人,才是最大的资源。我觉在海航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除了海航有好的机制外,企业潜在的精神也就是企业文化特别重要。比如海航的诚信、业绩、创新。” 在中国海航之行的最后一站北京,辛茜亚坐到我们面前,有关海南航空的印象已经让她溢于言表。此时此刻,她也饶有兴致地谈起了她所研究的与“多元化”有关的课题之――“三角线型战略体系”。 她脸上充溢着慈爱,也认真有加。拿出纸笔,她边讲边画。 中心部位,代表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由此产生三角型的一个边,是该企业集团的稀有资源。为什么强调稀有资源,就是要表示“我”与“别人”的不同,表示“差异性”。把这条三角型边长加厚加粗,意味着我们要尽一切可能,把稀有资源的独特性、惟一性,强调到最大。 十足的感性,辛茜亚的讲述清晰而平静,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她的声音里,融入她的笔触中。 她画下了三角型的另一个边长。这是企业集团开发的其他多元化经营,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相同之处是,多元化经营目标的重点,同样是把其稀有资源找到,明确差异性在哪里。两个边长,要用不断补充稀有资源、寻找和创造差异性的方法去丰富,要用具备强烈个性色彩的文化特征去支撑。 接下来,是连接两个边长,组成三角型的底边,“这就是组织”。辛茜亚有力地挥动了一下手臂,以强调她对这个“组织”的重视。 何谓组织? 回顾中国众多企业的多元化进程,我们注意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当企业在自己的区域内、行业内获得成功,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他们开始扩张。这种扩张往往仍局限于自己的主业内,就像多开了几家分店的连锁;另一种则是跨越主业,伸展到毫不相干或者连他们本人也不熟悉的行业,实现了他们所认识的多元化。然而,上述两种形式,无论进程如何,结局都只有一个,多元化导致失败。 此时,许多中国的企业领导者们,往往把罪过归之于“多元化”,却没有想到所谓他们的多元化,其实有浓重的“盲目”色彩。用辛茜亚的话说,他们的组织体系出现了问题。而海南航空则以航空运输为主发展与其相关的产业,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 辛茜亚的女人情怀 辛茜亚阐述她的思想,把研究的结论尽可能地通俗化表达,所有深奥与复杂,都化解在几何图像的深入浅出中。 女人,可能更喜欢形象思维。 短短的接触,我们切身地感受到辛茜亚美国式的认真。她告诉我们,如果想更多的获取有关她研究成果的资料,可以上她所在研究室的网站,那儿有她与同事合作发表的文章。话语至此,她有些郑重地告诫我们,如果引用了某篇文章上的观点和材料,一定要写上与其合作者的名字。 她用笔认真地写下一个名字,还一再重复地拼出每一个单词,生怕我们看不清楚。我们交谈时,有时认为她的回答已经十分精彩并充分,便转而问到下一个问题,她却一丝不苟地说:请让我把刚才那个问题阐释完,我研究的方向还有另一方面的内涵…… 辛茜亚的严谨和细腻,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此时的她,单纯得就像个孩子。恰恰是这种单纯,使我们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地经历了崇高的洗礼。 在辛茜亚面前,一个人想要坏,很难。 通常,人们把这种力量,称为“人格魅力”。辛西亚表现出来的全部,却不能仅仅用这四个字来概括。 也许,因为她即是学者,又是母亲,并且还是一个有着幼小孩儿的母亲。这四个字于她,显得有些强势,又有点生硬。 还是不要给她任何矫揉造作的评价,归于自然应该最好。辛茜亚本来就是生命状态最自然的女人。 适逢儿子暑期,辛茜亚首次中国之行,就带来了儿子尼尔斯。这与迈克·波特中国之行带上女儿有点“异曲同工”。不断变化的中国,是让美国人长见识的地方。 西安的一顿饺子宴,让辛茜亚对核桃馅一见钟情。壮观宏伟的兵马俑,使其对中国人的想象力钦佩不已。古老迷人的长城,已经让辛茜亚心旷神怡。而颐和园的雍容华贵,又使其疑入人间仙境。 而最终使这个哈佛学者感到不虚此行的,是海南航空。 因为尼尔斯的到来,话题很自然转向孩子。当一位同事提起她的孩子正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时,辛茜亚兴奋地叫了起来:“普渡,那正是我的母校。我在那儿获取了硕士与博士学位。”紧接着,她描述起那个学校,用尽了溢美之词。她还要去这位同事儿子的美国电话,她说,回到美国后,我要给我的小同学打个电话,替他的母亲说声“Hello”。 这是纯美国式的问好方式。辛西亚的细心,让人感动。 此时的辛茜亚,不是学者,而是女人。 并且,是个好女人。 撰稿 / 王 哲 李宽宽 摄影 /张新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