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10:1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狄多华

  在西部一个资源枯竭城市,当听说有下岗职工用三轮车拉着妻子去歌厅上班时,中科院研究员沈镭被震撼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他不希望悲剧再上演。

  “20多年前,作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研究总顾问,我就曾提出山西经济发展要实施‘十字型发展战略’,但这一想法在当时不可能变成现实。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全国经济翻两番,大量开采煤炭,输出煤炭,但本地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

  “我说的是山西的教训。过去片面要煤,我们是吃了苦头的。”往事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反思说,对于科学发展观,以前人们的认识是不足的,认为矿业城市靠资源吃饭,天经地义,所以矿业城市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山西的教训不是孤立的。有知情者不久前告诉记者:“20年前,时任阜新市委书记的马波就曾提出阜新要实施‘战略转移’,可惜当时人们认识不一,否则,阜新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马波之所以有这样的动议,是因为原本各方面不及阜新的县级市朝阳市,198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阜新。马波呼吁辽宁省加大对阜新的投入,省政府承诺给予27亿元的资金支持,可到位的资金只有1/10。

  “为此,1986年,马波给辽宁省委写了一封信,直称阜新当时的经济总量养活不了54万城市人口,城市存在吃水、排水、入学、行路四大难题。在信中,马波严肃地指出:‘我们的经验是建成了煤电之城,我们的教训是对资源型城市认识不足’。在信的结尾,马波注着‘立此存照,经历史检验’的字样。

  “马波的信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遭到了主要领导的批评,认为阜新‘自力更生精神不够’。马波的仕途因此受到影响。但事后人们认识到,马波的话是对的。”

  国内外大量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事实证明,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结局截然不同。一类是“矿竭城衰”,一类是“矿竭城不衰”。云南省的东川,是世界“东川式”铜矿的代表地,1958年设立地级市,铜业的产值和税收曾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2/3。可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铜资源的不断枯竭,东川矿务局下属的4个铜矿全部破产。1999年,原地级东川市降格为昆明市的一个县级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矿竭城衰”的城市。

  “矿竭城不衰”的城市,大多是在城市经济有了一定规模和基础后,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像德国的鲁尔和我国的焦作、唐山等。

  据统计,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有50座城市资源衰竭,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

  徐寿波院士告诉记者:“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矿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他希望所有处在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能抓住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

  他说:“无论什么城市都有转型的问题,靠资源吃饭不长久,靠资金吃饭有风险,只有靠科学技术吃饭、靠人才吃饭才是最长久、最保险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城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