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关注“民工荒” > 正文
 

民工短缺危机促劳动力市场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06:5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格局没有改变

  ●现在的短缺实际上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在工资杠杆的作用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民工短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在普通人看来,中国一向是以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著称的,为什么从今年以来,就开始出现民工短缺的问题呢?为探求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记者采访了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这两位都是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专家,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目前的民工短缺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杠杆调节市场

  国际金融报记者 贾南 发自上海

  记者: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一直认为中国缺什么都不会缺人。中国也一直在国际上是以数量众多的人力资源而闻名。那么请您谈谈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

  莫荣:其实,民工短缺并不突然,我们最近刚做了调研,实际上,这种民工短缺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次短缺只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所以表现出突然。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短缺问题,这是大家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第一,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格局没有改变。第二,现在的短缺实际上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在工资杠杆的作用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发现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就比较困难;700—1000元的企业招工可以勉强维持;1000元钱以上的企业招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样看来,民工短缺是市场的责任,而不是政策性的障碍。其实从各种调查来看,民工数量还是略有增长的。

  记者:能不能把现在民工短缺的情况做一个介绍,我们看到的信息显示珠三角地区民工比较短缺,中国的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

  莫荣:珠三角、闽中南和鄂东南是加工制造业聚集的地区,重点地区的民工缺工在10%左右。例如广东有1900万民工,缺少大概200万民工;深圳有420万民工,缺少40万民工;而在东莞,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显示,17%的企业表示缺工,估计缺少27万,但据我们估计的数字还要略大一些。福建的泉州、蒲田估计缺工10万人,但这些数字并不是全面的统计,很多是估算的。

  记者:民工短缺问题引来很多人的惊讶,这对于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会不会有影响?如果有,会有什么影响?

  莫荣:民工短缺虽然是市场调节引起的,但也还应该考虑其他两个因素。一是企业需求量增大了,比如短期工人,深圳这些年增加了10%的需求量,这与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加比较快有关系。中国进出口总额目前已达到800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东南沿海加工业作了比较大的贡献,这就使得民工的需求量增大。

  二是企业用人比较挑剔,喜欢用18—25岁的年轻女工,这些女工的潜能实际上在逐渐增大,她们可以到条件更好的企业,甚至更愿意到服务业去工作。服务业在广东占50%以上,工资并不低于制造业,甚至略高于制造业,而劳动强度却大大降低,这样对于一些企业,如性能比较低劣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加工等企业来说,招工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为这些企业挣的就是国外进货的人工费,所以它本身提供的工资就不会太高,工作环境又比较差,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10小时以上,而工资只有六七百元,而服务业名义上工作10小时,实际上也就是五六个小时,而且工资收入还要略高一些,住宿条件也好。这就使制造业的企业竞争力相对变小,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也不太可能提高工资,地区物价又比较高,民工除了吃饭、住宿的花费便所剩无几。

  因此,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就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必须涨工资,第二是可能要向内地转移。其实国际上的经验也是这样,像日本将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又将此转移到我国东南沿海,这个过程也就大概十多年的时间,而我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现在已经发展了20年,都没有进行转移。所以东南沿海这些制造业企业有可能从沿海转向内地,企业转到内地之后会增加一个运输费,但是劳动力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记者:您能不能预计一下现在这种缺工的状况还会持续多久?

  莫荣:由于近期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减少,这种状况会加剧甚至再持续一段时间。从中长期看,产业关联度不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应退出这些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则不会退出,而工资会相对提高一些。

  记者:从几年前出现的民工短缺问题发展到现在,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您认为这次民工短缺给了我们那些启示呢?

  莫荣:首先,这使我们认识到在劳动力的调节方面,市场机制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其次,东南沿海地区连续20年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来维持产业竞争力的生产模式,已经很难再继续下去了。再次,这次民工短缺是市场因素引起的结果而不是政策性的障碍,因此也更应该依靠市场来调节,而不是人为的干预。

  记者:以往农民工大量地从农村涌入城市,但是现在城市却招不到工人,那么这些农民工到底去哪里了呢?

  莫荣:一方面,农村还是有可以转移的劳动力的,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潜质已经有所增强,因此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仅仅集中在一个行业,而是转移到了很多行业,因此出现了短缺。

  记者:现在中国的整体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出现用工短缺,请问现在的用工短缺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就业问题将有所改善?

  莫荣:没有改善,而且这个问题的出现还使就业情况变得更复杂了。过去我们是帮助劳动者找工作,现在还要帮助企业找劳动者,甚至还要帮助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应该说困难是加大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民工荒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