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中欧商学的红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2:14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董政宏 ★梁朝晖/上海报道 素墙、简约的水景、通透而又含蓄的回廊,走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座中西合璧风格的知名学府,年轻与沉稳、实用与美学、开放与神秘有节奏地交织在一起,散发着和谐气息。
从机械工程师到硕果累累的社科专家、从政府智囊到领导、从社科院副院长到堪称“教育改革特区”的掌门人,刘吉的人生经历可谓色彩斑斓。 从年青的誓言到终身的追求 半个世纪前的1953年,在杭州高级中学校园内,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正为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而争论。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刘吉将一所学校的志愿临时改成了清华大学,而在三个专业志愿上,东北工学院冶金系则是首选。但命运将他送进了清华园,就读当年最红的专业—动力机械。青年刘吉立志做一名红色工程师,进校后一年,就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可不曾想到,曾祖父是雇农,祖父行伍打仗官至国民党56师师长,父亲安徽大学毕业,母亲家族更有不少亲戚在台湾、美国,这些“出身问题”为刘吉带来重重不利影响。 “感谢清华,她的思想教育深刻又落到实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清华‘看出身,但不唯出身’给了我入党机会。”将所有困难看作是党的考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和组织各项社会活动,刘吉付出的努力超过了其他同学,终于在两年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必要时为党献出自己的生命。”年青的誓言象一泻而下的江水,骄傲地征服面前的每一块石头,唱着欢快的歌一路前行。 从科学到科学学 获得过清华“优秀毕业生”优秀奖状的毕业生,一个系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刘吉毕业时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刘吉的工作志愿是新疆、云南等艰苦的边远地区,但组织上将他分配到了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做实验、写论文,一到上海刘吉就全身心扑到科学研究上。文革前,凭借20余篇的科研论文、翻译的数本专业著作,尚未满而立之年的刘吉被破格提拔为机械工程师。 十年,足以毁灭一个人,也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如果没有随后的十年,也许今天坐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位汽车工程专家,但历史不容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瞬间就将话题从实验室、书斋拉到了工厂车间。 作为“现行反革命”的8年时间里,刘吉一遍遍地学习毛泽东四卷、列宁全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为日后从事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吉和他朋友们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也形成了我国最早的科学学著作《科学学基础》。 科学学上的建树拓展了刘吉的研究领域,但同时也改变了他的职业轨迹,这是刘吉在当初研究时所不曾想到的。时值上海科委成立科学学研究所,刘吉就顺理成章地告别了内燃机研究所,专注于科学学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刘吉又逐渐发现仅仅研究科学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科学放到更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去研究,他的视野愈发开阔起来。 从领导学到领导 为了科学地解决决策以及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刘吉开始了领导学的研究。 “领导是一门科学,应当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智力结构以及领导素质等。”刘吉在《领导科学基础》一书中这样写道,100多万册的发行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很惊人。 无论在哪个领域,刘吉爱思考、爱创新的脑子好像不知疲倦,总是能凭借优秀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因此组织上考虑让他到上海市科协担任领导。 “组织找我谈话时,我说还是想搞研究。”刘吉笑笑。 “领导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你不当领导,怎么能研究好领导学,不过是纸上谈兵,你当当看,就知道领导岗位的不易了。”领导对他使出激将法。 怀着再写作一部《领导科学实践》的“私心”,刘吉走上了上海市科协专职副主席的新岗位,随后又担任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体改委主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等职务。清华工科的教育背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积累,使刘吉在各种领导岗位上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我自知不太合适当宣传部副部长,但共产党员不应选择阵地,我将努力去干,等有更合适的人选,我就立马退下来。”刘吉真诚地对组织部说。 刘吉走马上任后,坚持组织和召开双月理论座谈会,使市委和市政府决策更加科学。由当时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等市领导出题目,理论和实践各战线上持不同观点的同志对题目作充分的调研和准备,然后大家和市领导面对面交流。“兼听则明嘛”,刘吉举例说:“‘股份制’企业这个题目就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座谈会上赞成者与反对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到经济学原理、从改革开放实践到国际经验不同角度论证各自的观点,双方意见分歧很大,直到十二点还在辩论,我们不得不安排第二周继续讨论。这是惟一一个讨论了两次的题目,通过正反两面的充分辩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最后,市委决定推出股份制试点。”实践已经证明关于股份化的试点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十几年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已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多么重要!”他感慨万千。 追求卓越就是要更好 1999年,当刘吉卸下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职务时,他从未想过会办教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诞生于1994年,由中国政府与欧盟政府协议成立,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的独立商学院。这所被寄予厚望的学府以“培养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为己任,堪称“教育改革特区”,享有充分自主权。 2000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换届改选,刘吉再次将工作重心从北京南移到上海,上任执行院长。 面对如何领导一所国际化商学院的全新命题,刘吉首先是站在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把握学院的战略方向。“第一,21世纪人类正在进行一场比当年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更广泛、更深刻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本质上是科学研究业成为主导产业,脑力劳动成为社会主导劳动,这是一场‘科业革命’,它将把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科业社会’;第二,与之并行的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个突出标志是跨国公司发展成全球公司,从而企业家需要具备驾驭国际性公司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我们的商业管理教育必须要适应这两大趋势。” “CEIBS(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像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面对许多树大根深的竞争对手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双方政府的领导,使我们有充分自主权,放手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其次应当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商界在资金、学术界在教学、媒体在品牌上对我们的支持。”停顿了一下,刘吉继续说道:“另外,我们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员好比是种子,刘吉“选种”的标准是“三商”:智商、情商、胆商。CEIBS率先提出胆商,就是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智商、情商,还应当看他是否具有敢于拼搏的胆量、抓住商机的胆识、顶住逆境的胆魄。刘吉笑着解释:“‘三商’是企业家的‘基因’,是必要条件,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学员的‘三商’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应变、公关、组织能力以及多元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要打造一流的国际商学院,一支优秀的教授队伍必不可少。CEIBS聘任具有国际影响的教授担任教务长,组建学术委员会,细致灵活地为教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在发现应聘教授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要求时,即使他颇有名气,学院也将忍痛割爱解聘他。努力终于没有白费,《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CEIBS的师资国际化程度全球排名第五。 有了好的“种子”和“园丁”,刘吉的眼睛还盯在“土壤”上,严格管理是他办学质量的坚实保证。“名师出高徒,还要严师出高度。”“我们有严格的教学纪律:缺课必须补课,缺课四次者立即除名;作业必须自己做,抄袭或请人捉刀者立即除名;教学模块成绩累计不及格者立即除名……在我这里想混文凭,没门。”蓦然发现,刘吉也有严厉的一面。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要成功都必须从认真开始,最后不论做得多好,都要自问能否做得更好。这就是‘认真、创新、追求卓越’,它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训,也是我送给青年朋友的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