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郎咸平质疑顾雏军 > 正文
 
郎咸平:小心“合法剥削”国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8:36 新民晚报

  被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从上月底开始频频向国内知名企业敲出“铁榔头”。先是炮轰海尔秘密MBO(管理层收购),接着将矛头对准格林柯尔。昨天,郎咸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是为了提醒大家有人借改革名义“合法剥削”国资。尽管几番言论已激起对方强烈反应,但他不惧任何形式的威胁。

  “民企神话”造假象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当产权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时,郎咸平指出这种产权制度改革并不一定能使国企走上正路,而有可能演变为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他举例说,格林柯尔在产权改革过程中就席卷了国家财富。

  郎咸平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研究后发现,格林柯尔“掌门”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等4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投入仅3亿多元,期间采取了多种手法巧取豪夺,归纳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借鸡生蛋等“七大板斧”,制造所谓“民企神话”。

  保姆摇身变主人

  郎咸平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目前最大问题是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现在许多国企管理层一心想把企业变成自己的,但从来不提经理人应有的责任。这种情况就像家里请了个保姆,最后保姆变成了主人一样荒谬。特别是国内所谓的MBO,就是用银行的钱收购国家的资产,在有关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这等于让人“合法”吞噬国有资产。

  郎咸平认为,我国还没有正确认识MBO的本质。真正意义上的MBO应该是溢价收购在外的股份;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是全流通的,这很有可能让MBO成为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方法。

  不因企业名声而封口

  48岁的郎咸平认为,如果他的学术研究都会被“封口”,很难想象国内中小股民如何表达意见。由于郎咸平最近频频揭批海尔张瑞敏、格林柯尔顾雏军有侵吞国资的重大嫌疑,而这些炮轰对象都曾是媒体“宠儿”,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前天,顾雏军以个人名义将郎咸平告上香港高等法院。但许多人认为郎咸平分析精辟、一针见血。

  郎咸平向本报记者表示,他还将扩大“发炮”范围。下一个瞄准对象是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三九集团等。

  本报记者 秦武平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