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经济学家聚首悼董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11:2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人若无死,时间便不稀缺。时间若不稀缺,则一切丰盛有余,经济学也就不会出现。所欣慰者,在稀缺的时间与生命中,经济学家已经克尽全力为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愿他们的灵魂安息!愿董老师的在天之灵安息!
———经济学家 赵晓 本报讯(记者 杨斌)7月30日下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先生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去世。昨日记者从董辅礽先生弟子杨再平处获悉,在惊闻董辅礽先生去世后,董先生的弟子们已自发地组成悼念小组,并在北京泰康人寿大厦设立了联络处。据了解,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是悼念小组组长之一。 杨再平称,董辅礽老师生前的遗愿是希望将骨灰带回国内。按照计划,8月7日,董辅礽老师的家人就会携带他的骨灰从美国回到国内,中国社科院有关领导将前往接灵,而由社科院主办的追悼会也初步定在8月13日~16日的某一天开始举行。据称,20日之后,一场由国内外100多名经济学专家、人士参加的“首都经济学界董辅礽追思会”将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出席人士包括吴敬琏、厉以宁、樊钢等知名经济学家。 董辅礽 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提出的关于再生产数量关系的数字模型,被誉为“中国经济成长论的代表”。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勇敢地就提出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政企分离”,“政社分开”的政策性建议。他最早提出并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勇气使他享誉海内外。1984年他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这些瞩目的成就使他得到了“一代经济学大师”的美称。 经济学家 经世济民董辅礽 董辅礽是经济学界的“第一号种子选手”。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 一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从方法论上说就是三句话—————甘于坐冷板凳、肯于坐硬板凳和善于坐热板凳。三条“板凳”后面蕴含着三股气—————一生正气、一身骨气、一股锐气。———经济学家韩志国 1978年首先提出“政企分开” 1978年9月,董辅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改革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论点,并发出“政企分开”和“政社分开”的历史性呼吁,当时石破天惊。“两个分开”的理论,吹响了中国生产资料国有制改革的第一声号角。后来全国人大会议修改过的“宪法”把“政社分开”的观点吸纳进去。 20年来 为民营经济鼓与呼 董辅礽生前是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资深经济学家,力主发展民营经济,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辩护人”。 上世纪80年代,当“温州模式”备受排斥、压制和打击之时,董辅礽于1986年赴温州考察后发表《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一文,称赞“温州模式”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治穷致富”的“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子”。这是经济学界最早站出来为“温州模式”辩护的论著之一。 他还在大量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力主开设创业板,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门弟子 “他是勇敢的人!” 昨日,当记者拨通马新原的电话时,话筒那头传来低沉、嘶哑的声音。马新原告诉记者,自己是在7月30日下午4点多钟获悉董辅礽病逝噩耗的,“是董老师在美国的一位司机电话通知的”。马新原是董辅礽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 马新原向记者讲述了董辅礽先生从发病到去世的一幕一幕。 治癌症勇试新药 马新原告诉记者,董老师是在去年9月底前往协和医院参加身体例检时,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的。 10月13日,医生确诊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马新原介绍说,由于董辅礽先生的女儿、女婿都是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教授,“各自负责一个实验室”,而正好该中心一个新药试验小组研制出了可能适合治疗董辅礽先生病情的新药,虽然该药还没有经过临床试验。考虑到这个新药试验小组的负责人是董辅礽先生女婿的一位博士后,经过与家人商量,董辅礽先生最终还是决定前往美国试用新药。 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未经临床试验的新药,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在获悉董辅礽先生的决定后,协和医院有关领导称其为“勇敢的人”。 10月20日,董辅礽先生在家人陪同下,飞往美国。 身体一度恢复得很好 马新原告诉记者,自从董老师去美国治疗以后,师徒之间就经常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据称,当地医生将董辅礽先生的疗程安排成每2个月一次,到第二个疗程结束时,董辅礽先生的身体已恢复了一大半。 董辅礽甚至在今年2月通过电子邮件告诉马新原,新药的效果非常好,肠癌主要指标———CEA在第一个疗程结束时,已比治疗前下降了70%,第二个疗程结束时又比第一个疗程下降了60%。 据称,当第三个疗程快结束时,董辅礽先生的身体已恢复得差不多了,甚至准备回国疗养。4月19日,主治医生对董辅礽先生又做了一次CT检查。4月20日,一份晴天霹雳般的报告递到了董辅礽先生家人的手中。报告显示,董辅礽先生体内的肠癌细胞已产生抗体,之前所用的新药已被宣布失效。 据董辅礽先生的女儿介绍,7月26日是董辅礽先生的77岁生日,那天,他的病情还很稳定,他吃了长寿面。可到了第二天,董辅礽先生的病情就开始恶化,身体开始出现大面积积水,后来积水堵塞了呼吸道…… 北京时间7月30日下午3时零3分,董辅礽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没有痛苦,安详辞世。本报记者 杨斌 严谨的董老师 昨日下午,几经周折,记者采访到了身在北京的董辅礽先生的一位弟子阎静波。 阎称,生性严谨的董老师对论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都抠得很死,绝不容许有任何的差错,“董老师总是提醒我们,从事经济研究,任何一个观点都要用数据说话,而这些数据必须要有权威性”。记得有一次,阎在论文中出现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被董老师发现后,“至少批评、教育了近半个小时”。(杨斌) 成都老友 硬要坐火巴耳朵逛春熙路 “我们这月8日就要到北京去看他,送他最后一程。”昨日下午,记者在西南财大附近的一个小区找到了董辅礽在成都的老朋友安戈和文一。 经济大师剩菜打包 “其实,董老是个很传统的人。”谈及董老的人品,文一深有感触。“前几年,我有一次到北京开会,董老听说我来了,就请我去吃饭。饭后剩下一些菜没吃完,董老还将剩下的菜全部打包带走,说是晚上可以接着吃。” 虽然生活传统,但董老的思维非常现代。“董老一生踏遍80多个国家,精通英语、俄语、德语等三门外语。最近在美国住院期间,他还用熟练的英语与医生交流病情,根本不需要翻译。”此外,虽然董老年过70,但还自己钻研计算机,“他近期发表的文章全部都是自己输入电脑的,而且经常在飞机上用电脑写文章。他在美国住院期间,还经常用电子邮件和远在成都的我们进行沟通,向我们问及工作和生活情况。” 说到电子邮件,安戈拿出一份打印的电子邮件给记者看。“这是今年7月20日董老发给我们的邮件,也是他发给我们的最后一封邮件。”董老在邮件中写道:“这几天在医院,化疗后身体有反应,以后出院再聊。” 把成都小吃带上学术讲台 “董老曾经多次来成都,每次来我都要带他到处逛,了解最基层的经济生活。”文一回忆道,前两年董老来成都开研讨会,在休息时,她就带董老去逛春熙路。“当时我说打车去,董老不愿意,坚持要坐‘耳朵’去,说那样才能体验成都人的真实生活。到了春熙路以后,董老想吃成都的名小吃,我就带他去吃绿豆糕和龙抄手。我后来才知道,他当时不光是吃小吃,还详细了解了这些名小吃的价格和市场销路,第二天就结合亲身了解到的成都小吃市场状况,在学术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谈到此时,文一的丈夫安戈不由发出感叹:“董老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时刻挂念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 本报记者 曾锐 “没关系没关系” 2001年11月12日,北京。本报与多家媒体主办的“中国入世网上峰会”拉开帷幕,董辅礽先生是本次峰会的重要嘉宾。当年参与“峰会”报道的本报记者对董老先生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认真严谨的作风仍记忆犹新。 据记者回忆,由于工作人员查询嘉宾资料时未将职务记录完全,董先生的头衔在资料上仅仅只印制了一部分。开幕式过后,另一名经济学家向大会工作人员指出这一失误,话音还未落,董先生连说“没关系没关系”。(沈雨霖) “出山”帮助成都民企 昨日,成都正光集团董事长薛合伦告诉记者,2000年在成都举行的西部论坛,出席盛会的董辅礽对四川民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民营企业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其实董老开始并没有出任公司独立董事的意愿,是在对我们了解后,感到公司确实需要帮助,才答应‘出山’帮忙。” 薛合伦告诉记者,董辅礽在出任独立董事后不断鼓励正光向创业板进军,“那时市场对创业板的看法相当摇摆,我们也举棋不定,多次想放弃,是董老让我们坚定了信心。”(许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