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扩展秩序和社会主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13:41 中评网 | |||||||||
侯兴国 杨小凯在其《新政治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一文中曾就“自发秩序”理论引证伯克(Edward burke)的一些论述,这些论述是这样的:“他(伯克)认为激进变革的鼓吹者自以为他们了解现有制度的运作和缺失,以为用激烈的社会变革可以改进人们的福利。但是一种能运作的制度往往不是少数人能设计的,而是千万人交互作用而自发形成的,它包含了千
杨教授很喜欢用英国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进行比较,进行制度性的类比,用“国家机会主义”的大帽子来抨击中国政府,学者和政治家的区别就在于,学者总是倾向于“理想主义的夸夸其谈”,而政治家必须面对“现实的可操作性”,学者似乎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和他一样的“理性思维”,而政治家却必须面对“人群之间和个人之间认知的巨大差异性”,特别是对于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我丝毫不怀疑杨教授对于历史史实的丰富占有,更不怀疑他对印度宪政历史的熟知,自从1600年英国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开始,印度便一步步受英国政治的影响,直到1947年,英国手把手的把宪政思想的衣钵传给印度,学习的时间不可谓不长,制度磨合的空间不可谓不大,但结果如何呢?事实证明,印度社会的民主和公正性还远比不上中国,那么为什么在香港就能成功呢?而为什么集权的制度在新加坡就能接出甘甜的硕果呢?其实,在这里面存在着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那就是,边际效益递减理论,当一个国家的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制度对其正面或负面影响都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也就是说,制度因为规模的因素而遭到了扭曲,理论上是好的制度却结不出“善果”,理论上是坏的制度反而结出“善果”,也许有人会举出美国成功宪政的例证,而他却忘记了,美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当1620年的“五月花号”轮船载着倍受歧视和压迫的异教徒来到美洲大陆时,美洲还是一片“处女地”,这里没有任何贵族,也没有任何王权,当欧洲大陆还在为不断捍卫王权和封建专制的战争中征战正酣时,超前的启蒙主义思想象幽灵一样在欧洲荡来荡去,无法找到还魂的肉体,最后,也只有飘落在了美洲这片大陆上,和资本总是流向最可能增殖的地方一样,思想也不例外,几个世纪前的托克维尔已经很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美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环境中诞生的,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是世界无意中开垦的“试验田”,不管是欧洲大陆的列强们大块朵颐的瓜分殖民地时,美国举着“机会均等”的旗帜“有福同享”,还是在列强们“窝里斗”时,美国坐收渔人之利,美国无疑是这个地球上最幸运的国家,除了刚刚遭受的恐怖袭击让人感觉非常同情之外,美国似乎还没有多大的烦事,就用这样一个国家来做全球的类比,显然是非常天真的,我从来不怀疑哈耶克“自发生成秩序”理论的合理性,也从来不认为“有识之士”对政府的批评言论都是“别有用心”,我只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是不是该作出“决断”的时候,不管别人如何判断,我总是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的政治架构是上个世纪遗留给本世纪的,世界政治最大的一个命题,没有人敢断言,他已经找到了开启这个命题的金钥匙,因为,要维持这个命题存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空前纷繁复杂的。 对于人类社会前景的展望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是动物性和社会性两者交替并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动物”,人类社会之所以无法达到完美均衡发展,就在于我们必须面对人非理性的,无序的,本能的动物性一面,我想这可能也是哈耶克所说的“自发扩展秩序”理论的现实源泉,之所以我们又无限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前景,就在于人的血液中还流淌着另一股理性的,永不停止的,试图掌握自己命运和期盼完美的思想,历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太阳城”,康德的“世界政府”,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幼稚”的实践,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国际,以及苏东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和最新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现实和未来秩序的探求,并试图找到架构这个秩序的任何可能的规律,当我看到杂技演员蒙着眼睛在空中走过钢丝时,我一直都有一种疑惑,人脑中的平衡机构是如何在瞬间完成对身体平衡的指令,这些指令又是如何在瞬间调动所有的细胞而达到平衡,难道这个规律不能找到吗?难道不会将其进行量化和进行直观的数字式的表达吗?而就人类社会本身而言,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不就是整个社会单独的“细胞”吗?,难道这个均衡的社会结构没有它内在的可以发现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自我“动物性”一面进行不懈抗争,不断“平衡”的历史,虽然,整个人类社会目前还处于一个以“自发扩展秩序”为主的低级发展阶段,但是,谁敢断言,人类不会从“自发扩展秩序”跨越到“自主扩展秩序”的境界呢?谁敢断言,它不会在某一个并不遥远的明天降临人间呢?而我认为,只要人类真正努力,就好象在过去所创造的无数的“奇迹”一样,这样的以“自主扩展秩序”为深刻特征的社会主义“奇迹”并不会遥远。 作者简介:199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曾先后就职于军工企业(太原),美国Ingersoll-rand集团及IDG(上海)公司,现居北京,曾先后发表《对中国国企改革的几点看法》,《解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古典诗词中的“感情”》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