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中国金融》2004 > 正文
 
林毅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5:05 《中国金融》杂志

  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我国信用建设的方向。有了这样的指导方向,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来解决现存的信用问题,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呢?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信用问题之所以产生在于不守信用是有利可图的,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让那些不守信用的人和企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让那些守信用的人和企业得到很多便利。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以比较快的速度,通过立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数据库。没有真实、详尽的数据资料,任何信用体系都无从谈起,不管是个人信用体系,还是商业信用体系。 为了对一个企业、一个自然人的信用历史进行记录、分析,各相关政府部门,如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等部门,应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以保障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被社会知晓,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征信数据开放的通行做法。 全国性信用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即守信用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大其在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二是惩罚机制。具体的惩罚措施是,各数据库的经营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收集到的企业失信情况记录保留在数据库中,使失信者接受社会惩罚。如果没有数据库的话,以银行贷款为例,经常会出现从某家银行借钱不还,又到另一家银行去借,再到其他银行去借,反正银行方面也不互通信息。这就给不守信用的人以很多可乘之机。如前所述,解决信用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有奖有惩。对好的企业和个人,其在借钱方面应有所方便。对信用不好的企业和个人,银行可以拒绝为其提供服务,也可以不允许其申请信用卡。在国内,建立一个全国的信用体系,让跟信用有关的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可以从这个集中的体系里面了解每个企业、每个个人的信用状况,来决定贷不贷款给对方。对那些信用比较好的,可以以很多方式进行奖励,比如说提高信用额度,贷款时利息率低一点等。一方面我们强调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变成另一种人事档案资料。一个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在国外,每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号码,根据这个号码,每个人都有权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如果发现有不实记录,对提供不实记录的单位或个人,有权要求赔款。我们也将如此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记录,依法使用,对提供假信息、不实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绳之以法。

  目前,中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政府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因此,应尽快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此外,应加速制定《社会信用信息法》,为商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评级、服务等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要建立从法律到规则、到道德标准等一整套严格的约束机制,让干坏事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守规矩的人得到好处。应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公民个人的隐私权。还有一点极其重要,即规范政府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执法部门要公正、廉明,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金融体系时时处处都与信用相联系,二者是息息相关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交易的价差越大,就越容易出现信用问题。金融体系的特性是金融中介机构通过信用将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联结在一起。金融机构的介入以及信用的作用,使金融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了分离,这种分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此外,无论是银行体系还是股票市场,都是货币与一纸承诺的交易,交易双方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价差,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有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或时空的不对称来进行有利于个人的非法活动。一个好的信用体系可以对不守信用的人给予惩罚,对讲信用的人提供方便,从而有效遏制信用问题的发生,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相当重要。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二是经济结构转移,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三是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是最关键的。但技术进步存在不同模式的选择问题,一是通过发明创造,发达国家的企业像思科公司一年用在发明创造上的研究发展费用的就达40亿美元,IBM一年在开发研究上也花费50多亿美元。另一种模式是技术引进,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新的技术大多以一定的机器和设备为载体。引进技术就要引进机器设备,如此一次性投入就相当大。不管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只有比较好的金融体系,集中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可见,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技术引进,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

  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转轨和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另一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难免令人担忧。

  首先,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呆账、坏账比率一直居高难下,目前仍达20%。1998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最主要的触发原因是银行呆坏账比率太高,可是当时泰国的银行呆坏账率只有13%。当时我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货币不可自由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开放,所以外国投机家不能来中国,并不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特别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金融体系的开放已经提上日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可能成为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致命伤。

  其次,问题更严重的是股票市场。在国外,企业要上市需经很多中介机构,如很多著名会计师的账目审查,投资银行的包销及向社会的推介等一系列程序。换句话说,要对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加以审核,里里外外检查没问题才能上市。而国内则是“包装”上市,通常只有不好的东西才“包装”,所以劣质上市公司充斥股市,而某些公司上市的目的仅仅是“圈钱”,基本不分红。如此一来,股票持有者基本上是以短期炒作的投机者为主,他们依靠股票价格的涨跌来赚钱,造成了中国股市的换手率非常高。据统计,1994~2001年的8年间,我国沪深股市的平均换手率为504.7%,相当于一年换手5次,比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换手率高数倍。而且,在这几年挤压泡沫的情况下,目前的本利比,即市盈率还高达40倍,同类型的企业在发达国家市盈率顶多20倍。投机盛行的股市带来了市场的波动,再次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股市投机盛行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基金那样的机构投资者来引领中小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理念。有鉴于此,1998年就我国开始引进机构、基金。但是,某些机构进来后,就开始坐庄、炒作,操纵股票价格。投机是市场的润滑剂,应该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机构投资者通过坐庄操纵股票价格的涨跌从而获利则是对市场规则的极大破坏。投机是市场的润滑剂,应该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机构投资者通过坐庄操纵股票价格的涨跌从而获利,则是对市场规则的极大破坏。出现如此众多严重问题的根源,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较差。我国企业要想上市首先必须获得上市的资格,这种资格的获得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审批的。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我国股市最初的定位是为国有企业融资,因此获得上市资格的只能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因缺乏自生能力在转轨过程中日益难以为继,造成了现实中大量的劣质上市公司,而正是这些不分红的上市公司诱发了股市中的投机盛行。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呆坏账和股票市场中劣质上市公司的充斥、投机盛行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前我国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极其低下。可是,单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代表我们的金融体系是有效的。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否有效,应该从金融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来判断。任何国家的金融体系都具备这样两个功能,一个是动员性功能,把分散在社会各界的资金集中起来,还有一个是资金配置功能,把这些资金配置到能给这些资金较高回报率的企业或个人。这两个功能中,资金配置功能是更根本的。因为资金配置好的话,同样资金创造的价值就更多,资金回报率就更高,在可以积累的资金中愿意积累的资金就更多,动员功能就自然解决了。进一步地,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结构。一个国家有股市、大银行,但除此之外也应有不少中小银行。在外国,即使市场发达国家如美国,有汇丰、花旗等大银行,但更多的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对一国的经济发展特别重要。原因在于:第一,对于企业而言,基本上只有大企业才愿意上市,因为上市的前期运作成本非常高,小企业是不可能承担高额的上市费用的。比如美国,至少有几百万家企业,但上市的只有几千家。第二,由于信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通常小企业是得不到大银行贷款的。银行越大,资金越多,那么对于贷款的成本来讲,越是大笔贷款,成本越低。真正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通常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在解决企业的信用问题上有先天的优势。它通常是地区性的银行,对当地的企业比较了解,从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现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有股票市场、大银行、中小银行等不同形式的金融市场和中介机构,但到底应发展什么样的金融结构,以何种形式的金融为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落脚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阶段,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压力。真正存在压力的其实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产业,而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如家电产业、轻工业的产品已经占领国际市场,是我们目前最有竞争力、资金回报率最高的产品。通常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真正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投入的只能是中小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有了比较好的记录,再加上中小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主要经理人员的信用情况比较了解,会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用体系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