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中国金融》2004 > 正文
 
麦金农:中国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4:43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访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

  本刊记者  牟霜

  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基人。1956年获埃尔伯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货币政策和经济金融发展的专业咨询。麦金农教授是世界上首先分析“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障碍的经济学家,近年来他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特别是东亚地区)汇率安排。其代表著作有《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国际交换中的货币:可兑换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与汇率的游戏规则》、《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等。

  麦金农教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极为关注,他在自己的著作和演讲中多次将中国作为经济改革的成功范例而大加赞赏。2004年5月29日,麦金农教授在北京欣然接受了本刊专访。

  记者:当今世界,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融合度比较高,但二者在经济、金融政策的某些具体方面仍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请您简要谈一谈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二者应该如何共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麦金农:我认为二者首先具备共同的利益基础。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着一种稳定的货币体制,发展中国家通过这种稳定的货币体制实现了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达国家虽然也认为该货币体制比较成功,但它们再也不能利用这种货币体制操纵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行为,比如他们不能迫使中国改变本国的汇率。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迅猛增长,所以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共同的货币联盟、共同的货币制度安排,这有利于东亚地区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这种共同的货币联盟也是谋求与发达国家一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基础和前提。

  记者:美国媒体登载的一些观点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偏低,应该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公平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缓解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也会有所帮助。您对这个观点有什么评价?

  麦金农: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和一些西方其他国家的经济学家建议中国人民币应该贬值,但中国政府却通过各种努力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对于缓解该地区经济的继续下滑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政府大力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投放1万亿元基础建设资金,这对于拉动国内需求以及进一步刺激东亚地区的经济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西方一些学者和官员又建议人民币应该升值,我想这次他们又错了。东亚地区的国家中,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国家大都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所以,如果美国的汇率政策具有可行性、更负责的话,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东亚国家的汇率政策无疑也是合理的。另外,中国到目前为止,其资本项目下的交易仍然是不可兑换的,这使得中国没有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供外资进行外汇对冲,所以目前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是合理的。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些经济学家主张说,像中国这样有很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国家,它的汇率应该不断升值。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呈现出来工业生产率、工资增长与整体的价格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大致都在10%左右。这样的现象与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经历的经济状况很相似。当时日本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它的工资增长水平和劳动率增长水平相一致。日本在这一阶段始终采用固定汇率制度,但没有出现不均衡现象。因此中国同样也不会产生不均衡,也不需要在短期内提升人民币的汇率。中美双边贸易呈现的趋势说明中国的出口一直大于进口,经常性项目处于盈余状态,但中国同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却存在赤字。所以,从多边贸易角度上看中国并没有贸易不平衡的现象。

  美国希望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货币升值,以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在谈论这方面内容的时候,常常以弹性模型为其依据。这个模型的主要结论是:一个国家的汇率会影响贸易平衡——汇率升值,入超减少,反之亦然。这个模型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发明的,它比较好地描述了当时英国的经济现象。英国当时还是比较孤立的经济体,与今天相比,国际贸易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应当记住,这个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封闭的经济体,不是现实中开放的经济体,在这种封闭的经济体中货币政策不会影响汇率政策。

  经济学家就好像将军,总是用以前的作战经验打未来的仗。经济学家使用弹性模型分析今天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现象也犯了同样的错误。简单举个例子,1971年日元对美元是360:1,1995年变为80:1。这是很大的汇率变化,但这期间日本对美国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反而持续上升。

  实际上,美国与东亚地区存在的贸易失衡,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储蓄不足。因此,让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这个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目前部分行业出现的过热现象。

  记者:众所周知,近年来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您认为中国如何才能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减轻升值压力?

  麦金农: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就存在了。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个一般人知道很少)。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这个压力不只来自国际,同时也来自国内。但进入新世纪后,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呼声还余音绕梁,这时候突然又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个压力应该说主要是来自国外,这个压力跟过去的压力非常不同的就是它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政治压力和外交压力,而且压力持续不断。但是我认为,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汇率的压力就像是国际经济气候中的阴晴冷暖,我们不要因此被人吓唬住,也不要吓唬自己。中国既要以平常心处之泰然,也要慎重对待。但无论如何当前中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应当坚持不变,人民币兑美元8.28:1这个中心汇率不能变,但可以适当扩大汇率的波动范围,比如到1%。

  中国要想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保持汇率稳定,还有许多其他经济变量需要考虑。比如,针对贸易赤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恪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解除进口限制、取消出口补贴等等,这样可以减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可能的话,中国出现一点贸易赤字也不无好处。这是因为有大量的投资随时进入中国,可以提高中国的美元资产存量,弥补可能出现的贸易赤字。众所周知,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并不缺外商带来的钱,中国不妨可以考虑借美元给外商,然后让他们把这些美元换成人民币在中国投资。如果我们借钱给外商,就可以成功地减少私人企业持有的流动性美元资产,从而有效地减少来自外国特别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记者: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与美国的有很大差异。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银行所占份额过高,达到了95%,而证券和保险仅占5%。但目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不足,资本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您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结构现状?

  麦金农: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正如您刚才所介绍的,银行体系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所占比例过大,金融市场中需要引入其他更多的金融工具。我想,中国亟需发展债券市场,扩大政府债券的期限品种,并依据政府的基准利率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当然,发展公司债券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很好的会计体制,会计体系的信誉度要高,这样投资者才可以放心地根据会计的评估结果作出投资决策。另外,很多地方政府管理着用于社会保障目的的养老金,这些资金完全可以成为长期债券的购买资金。虽然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了大约10年,并取得了一定规模,但并不十分成功,很多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不规范,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所以,中国目前发展债券市场很有必要。

  记者: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在考虑放松利率管制,加大通过利率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力度。您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使用利率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麦金农:由于中国还存在着资本管制措施,所以中国现在没有必要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政策所左右。但随着中国对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利率措施对中国中央银行的影响就会加大。到那时,中国可能会因自己的利率政策在主观上与美联储的意愿一致而欣然接受美国的货币政策,但也可能会在存在冲突的情况下被迫接受。当前中国出现的部分行业过热现象与美国的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1%的利率引发大量逐利资金流入利率相对较高的中国,加大了中国经济过热的态势。如果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将给中国升息创造机会,但现在美国的利率如此之低,中国无论如何不应当提高利率。

  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控力度不够,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在防止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商业银行的放贷政策过多干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我想中国政府如果处理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前景。

  记者:中国国有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比重非常大,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您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麦金农:我个人认为这一结构上的转变不会给中国的银行业提升运营效率带来多大的变化。只要中国政府继续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提供担保从而这些银行无论如何都不会破产倒闭,只要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还为政府所左右,中国商业银行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关键要约束地方政府对当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干预,要强化银行以效益为最终目标的经营理念。几年前,中国人民银行在机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即跨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置了9大分行,希望通过这种设置削弱当地政府对银行经营决策的干预,但实际上,这种意愿并没有完全得到实现,因为这种加强中央监管的趋势很快就出现了回归,大区行下面的分支行数目依然很多,地方政府对它们的干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加强中央监管,真正把对银行的干预权,把对货币政策的主导权收回到中央政府。

  记者:中国现在对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体制,而西方很多国家已改变为混业监管,请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麦金农:我觉得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在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实行了分业监管的措施,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分开,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分开,联邦政府对银行中的存款进行了保险以及对利率的上限水平做了限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美国近年来发生的财务丑闻(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就足以对上述问题提供明确的答案。金融集团规模过大,比如花旗集团,其投资银行部分极力鼓动安然公司发行证券,它也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发行、承销费用,而其商业银行部分则以十分优惠的条件向安然公司大肆放贷。世通公司的情况与安然差不多。所以我认为中国还是应该继续执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模式。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下,为了保证东亚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地区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安排?

  麦金农:我在上面曾经谈到过,虽然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迅猛增长,但该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仍是美元本位制。绝大多数的贸易、资本流动都是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在这种制度下,东亚债权国家实际上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该地区国家的本币相对于美元升值,那么这些东亚国家的商品将丧失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建议他们维持对美元稳定的汇率。

  当然,在美元本位制度下,很难改变这种现象,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更好地理解这一体系,让这一系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维护汇率稳定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当一个地区的经济联合体共同对美元保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既定的目标,否则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对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对美元的汇率却不断变动,那么该国维持汇率稳定的既定目标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南美洲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东亚经济体应该联合起来维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东亚地区国家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联合体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况,因为在这些国家能保持自己对美元汇率不变、互相之间汇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即使是美国单边采取行动,比如说货币政策非常扩张,通货膨胀极其严重时,其他东亚国家可以一起将货币升值来抵制通货膨胀的跨国传染,并且因为这些东亚国家的汇率政策是共同调整的,给彼此带来的伤害较小。

  (翻译:赵 耀  译校:张 林)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