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能否构筑阶段性底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3日 09:12 证券时报 | |||||||||
□广发证券 邸永忠 周一沪深股市再现“黑色星期一”,投资者对三重底技术形态的预期又一次濒临破灭。随着以震荡幅度不断加大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喇叭形形态的扩散和延伸,8月份行情演变能否如去年11月初那样,最终完成阶段性底部构筑,并引发新一波上扬行情呢?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目前沪深股市再度逼近了一个重要的点位关口和敏感的时间区域,不少投资者对比去年9月至11月之间的市场走势,发现和目前市场所构筑的技术形态颇为类似:在调整的时间以及幅度方面,两者均表现出持续数月下跌、期间无像样技术反弹的特征;两者在这一时期都面临着国有股减持传闻的困扰和市场推出金融创新的尝试之举,去年9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证所推出大宗交易、《证券投资基金法》获得通过、券商可发债融资以及TCL实施换股合并的金融创新等。而近期则是有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出台、上交所获准推出ETF、证监会国资委联手“以股抵债”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等;在机构博弈方面,去年众多券商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挑战,新华证券和佳木斯证券相继被撤销,直接给市场带来资金方面的压力。而近期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券商再度有近一半亏损,以及基金倡导价值投资理念所遭遇的尴尬和无奈,也使得市场对后续增量资金的预期和憧憬在短时间难以成为现实。以上这些似乎都在显示,目前市况和去年阶段性底部构筑具备的市场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令众多市场人士较为看好后续行情演变。 然而,在对于行情演变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资金供给方面,去年11月和目前市场环境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去年6月份之后,大批开放式基金集中投放市场,为市场注入了新的资金力量,这其中也包括了以瑞银华宝、社保基金为代表的新的市场主流资金的参与,从而推动了股指在去年9月至11月之间顺利完成吸筹-打压-再吸筹这样一个反复震荡建仓的过程;而目前市场却缺乏必要的后续资金补充,从第二季度基金投资组合情况来看,目前基金平均持仓水平接近60%,远非去年可比。由于影响行情中短期走向的根本因素在于后续增量资金的推动,这就决定了目前的行情并不会简单地重演历史,更不会如市场投资者所预期的那样,通过技术形态上的三重底构筑来结束长达4个月的调整行情。 底部构筑三大要素 进入8月份之后,两市股指依然面临着较大幅度的震荡反复,在政策基本面尚未完全清晰明朗、后续增量资金难以确认之前,任何关于阶段性底部构筑的言论都略显为时过早。在目前市况下,欲完成阶段底部构筑应具备以下三大市场要素:一是成交量在震荡反复过程中逐步温和放大。喇叭形在技术上属于扩散三角形整理形态,其出现于底部构筑的概率较低,但在持续下跌近5个月之后,能够伴随着成交量的温和放大,市场交投进一步活跃,则不排除阶段性底部出现的可能;二是个股结构调整进入尾声。一般而言,进入调整行情末端,个股结构性调整开始出现“矫枉过正”的迹象,即前期超跌个股率先引发反弹,而表现相对抗跌的绩优股加速补跌。目前市场已初步显露这一迹象--中小企业板率先止跌反弹,而部分大盘蓝筹股补跌,反映出下跌行情中的一轮个股结构调整已渐进尾声。三是政策面主导下的资金供给趋向平衡。新股扩容节奏的快慢、全流通试点能否暂且搁置,以及CPI涨跌、加息进程等因素,都将决定着8月份的资金供给格局,如果政策面能对此加以有效调控,则投资信心的恢复有利于资金供需格局的改变,并将对行情真正意义上的止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目前来看,上述“三要素”尚未完全具备,形成阶段底部的时机并不成熟。我们预计至少到8月底至9月初,在基本面更趋明朗之际,配合周KD线技术指标的二次金叉,市场方有望初步显现新一轮阶段性底部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