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瑞士特约记者 齐虹
再过5个多月,欧元就将成为欧盟12国的流通货币。这对欧洲一体化的设计者和金融家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对普通欧洲人来说,欧元既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麻烦,甚至还增添了某些情趣。
瑞士:身在局外也紧张
欧元流通后,当瑞士人从法国的蓝色海岸或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旅游返回时,当然还有时间把手头剩余的欧元区各国原有货币兑换成瑞郎。但瑞士报纸现在就不惜版面向国民建议,“今年夏天如果去欧元区国家旅行,奉劝你少换些现金,并且最好把它们全花光。因为你剩余的里拉、马克或比塞塔很快就一文不值了。”瑞士公民在2002年2月9日午夜之前还可以在都柏林用爱尔兰镑支付酒钱,在2月17日午夜前仍可用法国法郎在巴黎喝咖啡。但2月28日则是欧元区各国原有货币停止流通的最后期限,因此瑞士积极建议国民在此之前,最好是在今年年底前把手中的欧元区国家原来的货币兑换为瑞郎。
瑞士当局还提醒公民,检查一下自己钱包中的银行卡,因为从2002年1月1日起,任何包含欧元区国家原有货币的支票或银行卡均不能再使用。现在在瑞士的许多银行,人们已经能买到欧元
旅行支票了。
意大利:将要变“穷”了
欧元一实行,对每月挣百万里拉的意大利人来说,月工资将被毫不留情地删去3个零。从2002年1月1日起,意大利人得逐渐习惯数欧元了。按1欧元等于1936.2里拉计算,现在每月挣120万里拉的意大利人,明年1月底的工资将要变为619.77欧元。人们向意大利财政部欧元委员会抱怨说,“这使我们心理上感到很难承受。我们的血汗钱少了那么多的零,这些零原来使我们觉得自己很富有。”可刺激消费也许又会成为意大利当局的额外收获,因为当消费者面对一双原来标价16万里拉,现在却“跌至”82.64欧元的鞋时,心理上反倒会觉得很“便宜”。其实意大利政府目前还无暇顾及过渡到欧元对百姓心理上的影响,他们考虑的是那些更具体的问题。主管部门的宣传口号是:“从用里拉过渡到用欧元,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把里拉的尾数去掉3个零再除以2。”此外,意大利财政部最近已决定多发行些小额欧元硬币,以防止商家借口缺少小额零钱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抬高价格。
法国:商家暗自欢喜
几个月来,一些小商贩除在发票上标明法国法郎价格外,也打出了欧元的价格,连旧货摊也不例外。商店老板们把自己标榜成欧元的捍卫者,在商店内外大张旗鼓地宣传欧元。实际上他们却在悄悄地涨价,而货架上的众多商品依然畅销。真是买的不如卖的精。
从一种货币过渡到另一种货币,对专家来说并不轻松,他们怀疑从现在起到明年初通货膨胀的火苗会从新欧元价签的整数取齐中升起。比如,按6.56法国法郎兑换1欧元,邮局已经决定把原来3法郎一张的邮票改为0.5欧元,即等于升至3.28法郎。本来这几年一直都卖5.5法郎的邮票涨到6法郎,然后是6.20、6.40、6.50法郎……因为只有涨到6.56,才是1欧元。小酒吧里卖的咖啡,几个月来,眼见着也悄悄往上涨。
西班牙:百姓举行欧元大演习
为使公民习惯使用欧元,西班牙举行了4天“大演习”。人们被动员起来,像模像样地试用欧元。在西班牙一个人口不足2.5万的市镇,政府设了近500个欧元宣传台。1997年,西班牙经济和财政部建立了“向欧元过渡国家公司”,按照该公司的策划,3到4天内把一个大城市的小区变为“欧元区”。在模拟“演习”范围内,顾客可以到银行将6000比塞塔兑换为欧元,然后用欧元去商店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