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谢伟东
1998年8月,一场黑色金融风暴席卷俄罗斯:半年内卢布与美元汇率从危机前的6:1跌至24:1,贬值幅度高达75%。由于卢布大幅度贬值,俄银行体系资本总额和资产总额均缩水80%,三分之一的银行资本严重短缺,六分之一的银行被撤消经营许可,亏损银行所占比例从危机前的16%上升到24%。事隔三年,曾遭受致命打击的俄银行体系是否已经恢复元气?俄国内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何?
官方学者各执一词
今年6月,在第十届国际银行年会上,俄央行行长格拉先科宣布:“俄银行体系已经走出危机阴影的笼罩,以卢布计算的银行资产和资本总额都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00年90%的银行盈利,经营状况稳定”。
以俄中央银行为代表的俄官方认为:截止今年3月,俄已基本完成对银行体系的清理整顿,250家有问题的银行的经营许可被撤消,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得到提高;银行间的兼并与联合取得一定进展,资本趋于集中。目前俄共有1319家银行,其中资本排名前10家大银行的资本总额已占银行体系资本总额的40%。通过清理整顿和兼并联合,俄银行体系抗风险的综合能力日益增强,能抵御一定风险的银行数量在逐步增加。
另外,随着出囗收入的增加,俄外汇储备已从危机前的12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342亿美元,俄央行还有信心将其继续增加到450亿美元。俄官方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为防止卢布贬值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为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加了保险系数。
与俄官方的乐观估计相比,俄经济学界的看法则较为悲观。俄学者普遍认为,俄银行体系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以卢布计算的资本总额虽从危机前的1200亿卢布增加到现在的2750亿卢布,但由于卢布大幅贬值,以美元计算的资本总额却从200亿美元降到了100亿美元,降幅达50%;以美元计算的资产总额与危机前相比也下降了35%,贷款额也同比下降,对经济实体的贷款远不能满足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需求。经济学界还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能使卢布汇率高枕无忧,亚洲金融危机前泰国的外汇储备曾高达400多亿美元,对其国力来说已相当可观,可在危机到来时,泰铢贬值仍一泻千里。并且,俄目前的外汇储备也存有很大变数,在相当程度上受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难以保证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
元气尚未恢复,问题依然很多
究竟该如何客观评价俄罗斯银行体系的现状?笔者认为: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央行和政府高度重视银行体系的安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银行体系稳定与推动银行业发展的整改措施,使银行体系总体上逐步趋于稳定,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但是,就此认为俄银行体系已经走出危机、恢复元气还为时过早。首先,与1998年金融危机前相比,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已从6:1跌至29:1,如此大的贬值幅度,在计算银行资金实力时必须加以考虑,从数量上看,以美元计算的俄银行的资本和资产总额都与危机前的水平相去甚远;其次,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任危机至今难以消除。金融危机的表象是银行破产和货币贬值,其实质是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危机,俄央行控股的俄储蓄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一枝独秀、众多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及业务量不断下降就是人们对中小银行至今不信任的有力证明;三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贻误了俄银行体系改革的时机,一些本该在危机前就推行的改革措施至今千呼万唤难以出台,俄银行体系改革已经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另外,俄银行体系存在的其它诸多问题,也严重影响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商业银行数目偏多,规模偏小,其中许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过低,蕴含着潜在的经营风险。截止今年3月末,俄罗斯登记注册的1319家银行中,50%以上法定资本金低于100万美元,85%以上法定资本金低于400万美元。俄200家最大银行的资本总额低于世界排名前20位的任何一家银行的资本额。俄罗斯银行的资产总额(除俄罗斯储蓄银行外)仅相当于美国排名第30位的银行的资产额。俄只有12%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众多小银行因资金实力不足,造成了经营成本的增加,加大了经营风险,构成了银行体系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由于人们对中小银行的信任危机,造成国有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垄断,不利于银行体系正常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随着资本和资产向国家控股的银行的集中,国有银行在存贷款市场基本占据了垄断地位:截止4月末,全国最大的银行俄储蓄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所占市场的份额高达77%;其贷款额占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比重也达1/3,而俄罗斯排名前10位的其他9家银行在贷款市场上所占份额都仅在1.5%-3.0%。俄储蓄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垄断使其服务质量低下,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俄百姓一方面对储蓄银行的服务水平抱怨不已,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把钱存入储蓄银行。
三是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而且期限过短,影响了银行的正常投资。在俄银行体系的资金来源中,本应是银行资金最稳定来源的居民储蓄存款所占的比重不到20%,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仅占2%。资金来源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银行的投资能力。
四是银行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实体的贷款占比过低,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目前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为40%,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俄银行对经济实体的贷款总额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而在东欧国家这一比例则为90%,发达国家更是高达115%。
五是金融犯罪猖獗,一些银行涉嫌参与洗钱活动。今年6月,国际反洗钱组织再一次将俄罗斯列入冼钱犯罪活动严重的15个国家的黑名单之列,主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对洗钱犯罪打击不力,俄银行至今没有建立存款实名制和对银行从事可疑业务的信息通报制度,《反冼钱法》也在杜马的讨论中迟迟未能出台。据美国财政部的资料显示,仅1998年,俄通过其邻国瑙鲁“洗白”了的黑钱就高达700亿美元,这些钱最终都流向了西方国家。
加快整顿改革步伐
努力走出危机阴影
俄政府在《俄罗斯社会-经济中期发展纲要(2004年前)》中指出,2002年至2004年俄银行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增强有发展前途的银行的资金实力,将经营不善的银行退出市场,实现资本的集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考核制度;提高银行体系的清偿能力;消除银行和经济实体之间的脱节。围绕上述目标,俄央行近期加快了银行体系的改革步伐,出台了和即将出台下列改革措施:
一是根据俄总统今年6月签署的命令,对俄《贷款机构破产法》、《银行与银行业务法》、《俄联邦中央银行法》中有关银行破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进一步严格银行破产的条件和程序,杜绝银行负责人滥用破产权力,加强对破产银行的资产保全措施,保护债权人利益。据俄《商人报》评价,如果1998年金融危机前该项法律出台的话,破产银行的客户的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二是提高对新注册银行法定资本金的要求,数目从以前的100万欧元提高到目前的500万欧元,对资本充足率低于2%的银行收回其许可证。银行资本是对付银行资产价值下跌的缓冲器,是防止银行破产的重要保障,提高对法定资本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安全系数。早在1998年金融危机前,俄央行就已有提高新注册银行法定资本金的计划,只是危机的到来使其整整滞后了三年,由此也可见危机对俄银行体系影响之深重。
三是俄央行已将《居民储蓄存款保护法》提交国家杜马讨论,可望年末出台。该法规出台后,居民存款在银行破产时将得到有效的保障,它对居民恢复对银行体系的信任、在国有和私营银行间建立平等的竞争条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在《发展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建议》中,俄央行建议一方面引导部分资本少、规模小的银行转业从事非银行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对经营不善的银行尽快实施严格的破产程序,建立完备的市场退出制度,从而达到逐步缩减银行数目,加速实现资本集中的目的。这一改革方案也在国家杜马秋季讨论议题之列。
另外,俄央行行长格拉先科还宣布,2001年9月末前将出台一系列吸引外国银行投资的举措,其中包括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制度和优惠的税收条件等,另外,还计划将外资在俄银行法定资本中所占比例的最高限制从目前的12%提高到25%。这些举措的出台,不仅会加大外国银行对俄银行体系的投资力度,还会为俄银行体系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
应该说,俄制定的银行体系的中期发展目标是比较现实的。如俄央行提出的上述改革措施能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俄银行体系有望在2004年底前实现这一中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俄罗斯银行体系恢复元气,实现稳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