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1997年,东南亚经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经过两年康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刚刚步入正轨,但现在又面临着一次经济“传染病”的威胁。同1997年危机不同的是,上场危机中,经济衰退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从一个国家传染到另一个国家,而这次的经济衰退是通过IT业的生产链条在全世界传播。
由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主要IT设备生产商纷纷把工厂设立在东南亚,这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IT工业需求的减少能够很快波及到发展中国家,而经济全球化是传播的加速剂。美国通过对外贸易把新经济的繁荣输出到东南亚国家;现在,美国同样利用对外贸易把衰退输出到东南亚。预计今年全年,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13%下降到4%左右,这是该指标从1975年以来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是说在未来几个月里,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东南亚国家的两个最大的出口伙伴是美国和日本。在过去半年来,美国经济经济出现了大幅减速,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随之,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和产出大幅下降。东南亚地区(除中国)的出口量较去年下降了10%。
虽然东南亚的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不大,但却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区,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占GDP的百分比)高达50%。过分开放可以使东南亚经济享受全球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也可以使它暴露在世界经济衰退中而孤立无援。尤其是在当前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IT产品领域的情况下,情况就更为糟糕。据摩根斯坦利公司估计,东南亚国家的平均GDP增幅中有五分之二来自于出口到美国的IT产品的贡献。这就不难想像在当前美国互联网泡沫崩溃、IT行业不景气的时期,东南亚国家将面临严峻的出口形势。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截止到今年五月,美国国内关于电脑和电子产品的订单数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有学者认为,之所以美国投资大幅减少而美国经济仍能维持一定的增长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把自己的衰退通过对外贸易输送到东南亚国家。
9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的繁荣和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过度贬值带来的竞争力使得这些经济小虎能够在短时间内从金融危机影响下康复。但这种康复是建立在出口大量增加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国内需求情况却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实际上东南亚国家对世界经济“感冒”的“免疫力”更低了。
尽管当前情况糟糕,但也不意味着经济危机将很快发生。同1997年的金融危机相比,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得到了改善。它们的经常账户出现了盈余而不是当年的巨额赤字;它们的中央银行现在都拥有足以应付一定规模投机的外汇储备;而且除香港和马来西亚,东南亚国家都已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这就不必为了维持汇率而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率。深层次的、结构性的改革不会阻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但却可以减缓由于出口下降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现在的问题是,在这种衰退的阴影下,政府可能不情愿冒风险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作者简介:张巍 毕业于中国金融学院国际经济系,现任国家信息中心金融分析师,主要从事资本市场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