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将由出口主导转向内需主导

2001年07月06日 10:0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讯(实习生 陈辅) 经济学家谢安迪在最近的摩根斯坦利全球经济论坛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大方向必将是从出口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这一趋势又必需依靠跨国集团公司和亚太当地政府有效地调整策略方向。谢安迪还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认为上海极有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中心,就像美国加里福尼亚在工业化进程中成为汽车设计中心那样。

  一直以来,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都依赖产品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外国资本的流入主要通过跨国集团在亚太地区投资发展制造业得以实现。但如今,全球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增长或许正在走向终结,欧美市场的消费需求正在萎缩。亚太地区的出口带动力越来越弱,要连接到新的增长点必须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

  谢安迪特别强调说,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将是亚太地区摆脱经济困境的关键,它能够在出口业受挫时,通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摆脱国内就业与出口经济直接联系的风险,从而能有效地保证地区经济的安全。

  谢安迪认为,在亚太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型跨国集团出于长远考虑不得不逐步转变对亚太地区地位的认识。如果众多跨国集团有意识地发展亚太需求市场,那他们的投资和回报必定能取得平衡。通过提高就业水平来提高消费者的收入,凭借在亚太市场提供更具适应性的产品和服务刺激内部消费需求,跨国集团的增长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谢安迪同时指出,亚太地区政府应该加速发展内在的经济拉动力。内需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发达的服务业、不断增长的个人财产和汽车占有量。但是,服务行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透明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来支持良好的竞争环境,这有一定的难度。长期以来,亚太当地政府非常积极地以低价格货币和税收补贴支持出口产品制造业,但给予国内服务业的有利机会相对较少,改变服务业的地位将带动政府经济政策产生基础性转变。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亚太经济互补性将更强,东亚各国各自的竞争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谢安迪预测说,日本将在资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而中国将成为制造业的中心。中国无疑在原材料、人力资源和消费群体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众多大规模的制造业公司选择中国落脚是在情理之中。

  谢安迪称,以农业、自然资源和旅游业为竞争优势的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从1993年到2000年,中国从东南亚的进口总量从53亿美元上升至166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0亿美元,到2020年有可能高达2000亿美元。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